APP下载

关于自然资源价值补偿问题研究

2015-12-13孙伯驰王云龙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补偿主体成本

孙伯驰,王云龙

(天津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300222)

1 引言

自然资源是指在当前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一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要素。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维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受传统经济理论和观念的影响,人类普遍认为“资源廉价”、“资源无价”和“资源无限使用”,大量的自然资源被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形成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导致自然资源被过度消耗,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自然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合理补偿。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应得到人类的重视,其能否得到有效的补偿将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2 从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解析自然资源的价值

2.1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的属性,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自然资源对人类来说具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付出劳动,其本身应无价值。在以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人类生产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仅依赖大自然的自我调节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补充,自然资源当然没有价值。然而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自然资源依靠其自然作用并不能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协调一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再生产投入大量的人类劳动。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一种自然资源完全是未经过人类劳动加工可以直接使用和投入生产活动的。目前自然资源的生产已伴随着大量人类劳动投入,因而自然资源应具有价值。

2.2 生产要素论

生产要素论表明价值就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任何一种要素都是主体所需要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论主体是否认识到,每种生产要素都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只要具有这种属性,就具有价值。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F(L,K,N),其中L为劳动,K为资本,N为土地。实际上在人类生产活动中还有一些自然资源要素参与,如水、阳光、空气等,却没有在生产函数中反映出来,但而这些要素参与了生产活动,说明自然资源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因而是有价值的。

2.3 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的本质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客体的有用性取决于主体的评价。价值的实质是人的主观需求、主观意志,是否具有价值、如何衡量价值的大小则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的选择和评价。价值是由主体的意识决定的。自然资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必可少的条件,因此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其价值的大小用效用来衡量。

2.4 供求理论

供求理论认为价值由市场上攻击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如果市场供不应求,客体的价值就高。如果供过于求,则客体的价值就低。供求理论说明了价值的大小与主体和客体自身无关。这种理论得到广泛的认可,因为其符合市场经济现象。在过去自然资源丰富,人类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较少,这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小于供给,自然资源的价值很低,因此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无偿使用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被大量的消耗,自然资源的供给减少,而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大量的物质消费需求使得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自然资源供不应求,价值逐渐增高,自然资源的价值开始引发人类的重视。

3 自然资源价值没有得到很好补偿的原因

3.1 企业角度

长久以来,企业没有重视自然资源价值的补偿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对环境的维护将增加企业的成本。一方面,清洁能源的成本要远高于传统能源,企业没有动力去使用清洁能源去替代传统能源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在处理废水废物废气时仅将其简单地排放到大自然中,为了节约成本不采取任何的循环处理措施,这将对周围社区居民的日常和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从而产生外部环境成本。如果不将这种外部成本内部化,企业将不会考虑到自然资源价值的补偿问题,不可能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去支付更多的成本。如图1所示,当企业按照边际私人成本曲线PMC进行生产时,市场的均衡点为E1,产量为Q1。这时的社会成本为OBQ1,企业的私人成本为OQ1E1,周围居民区所承担的外部环境成本为OBE1。此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存在外部性。

3.2 国家角度

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的目标,各国往往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到重创,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各国纷纷采取鼓励投资和刺激消费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保证就业。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极度匮乏的自然资源又被大量地消耗,自然环境遭到了又一轮严重的破坏,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和缓解就业压力,自然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

3.3 全球化角度

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出现使得全球资源环境进一步恶化。富裕国家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凭借着自身的劳动力成本低廉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承接这些产业的转移,获得了经济发展的机会。富裕国家摆脱了资源得束缚,摒弃了传统增长模式,依靠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掌握核心环节,实现了更快的经济增长,而资源丰裕的国家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由于资源型经济具有边际成本提高和边际报酬递减的特点,资源丰裕的国家的经济陷入了“贫困化增长”陷阱。全球化的结果使得穷国和富国都实现了不同形式的经济发展,但这种发展方式使得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4 自然资源价值补偿的政策建议

4.1 明确界定自然资源的产权主体

我国的自然资源属于集体所有,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因此政府将在自然资源价值补偿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政府的管理应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一旦政府对自然资源管理的边际成本高于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就应当让自然资源的使用权进入市场,由市场对自然资源进行定价。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将分属不同的产权主体,产权更加明晰,一方面可以节约政府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在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下自然资源的使用者都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必然会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的使用将得到最完善、最合理的经济补偿。

4.2 建立更加完善的税费制度

作为调节自然资源利用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和费用是补偿自然资源价值的重要手段。自然资源价值要想得到合理的补偿,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税费制度。

4.2.1 建立绿色税收制度

绿色税收制度是指以实现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税收制度。它是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税收制度安排。税收的立法的目的在于节约自然资源;税率、税基、纳税主体等税收要素的设计要反映出绿色的理念。除增加有关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税种外,一些已经建立的税种也应注入节约自然资源的绿色理念。我国现行资源税的税收范围有限,其中对大量的自然资源免税,造成了毫无顾忌地利用自然资源,要扩大资源税的税收范围,对不可再生的、稀缺的资源课以重税;将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纳入资源税中,用于补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变现行资源税计税依据,按实际生产量计征,在资源税法中严格规定税收减免措施。

4.2.2 建立生态开发的收费制度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日益增加,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破坏日益突出。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主体的外部不经济行为,将经济责任转嫁给社会,由政府负责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遏制这种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应建立补偿自然生态的收费制度,利用经济手段使得一些企业经济活动的外部不经济内部化。这不仅是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一种保护保护,而且也是解决区际社会公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保护和建设自然生态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3 规定自然资源的价格

利用市场对自然资源进行定价,是界定资源使用者参与利润分配和承担补偿资源的重要依据。自然资源的价格主要受以下3个方面的影响。第一,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当某种资源大量减少甚至消失的时候,资源产地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利益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这将构成自然资源价格的一部分。第二,获取这一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生产成本所付出的代价。第三,进行自然资源补偿所付出的成本。自然资源作为生产活动投资的一部分,补偿所付出的成本由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共同承担。这一成本将受到资源提供者提供资源的质量和使用者利用资源的效率共同影响。由于自然资源补偿关系到提供者和使用者两方的利益,所以在自然资源定价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因素。资源提供者提供的资源质量的高低和资源使用者利用资源的效率将决定他们自资源补偿中所占的份额。

4.4 发挥社会公共主体的监督导向作用

其他一些社会公共主体与政府相比,其活动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自由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观察到自然资源的使用给我们的社会经济、日常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这样可以从不同的渠道了解到很多政府和市场主体无法了解的情况,从而找到政府和市场主体容易忽视的问题。通过发挥公共主体的监督作用可以帮助政府和市场主体更有针对性地完成各自的工作。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冷淑莲,冷崇总.自然资源价值补偿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07(5):3~12.

[3]杨璐嘉,范博慧.自然资源利用的补偿[J].社会科学家,2005(10):156~157.

[4]李春艳,张小华.浅议自然资源的经济补偿机制[J].当代经济,2004(10):58.

[5]罗丽艳,李晓龙.经济剩余来源新解[J].当代财经,2004(3):5~9.

[6]杨艳琳.自然资源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角度的解释及其意义[J].经济评论,2002(1):52~55.

[7]王庆礼,邓红兵,钱俊生.略论自然资源的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2):25~28.

[8]龚光明,侯 涛,夏晓莉.自然资源价值与价值补偿[J].天然气技术,2008(2):68~71.

[9]安晓明.自然资源价值及其补偿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10]罗丽艳,姚 芊.从节俭悖论到消费悖论:幸福指数下降与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J].现代财经,2009(11):3~6.

[11]Sterner T.Economics polic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Netherlands:KluwerAcademic Publisher,1994.

猜你喜欢

补偿主体成本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疫情下的补偿式消费 引爆宠物氪金新时代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解读补偿心理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离婚时,能否要求家务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