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技术合同精确化管理初探

2015-12-13徐朝斌廖文琛苏经迁夏新曙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成果知识产权管理

徐朝斌,廖文琛,苏经迁,夏新曙

(福建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处,福建 福州350108)

1 引言

高等院校(简称高校)作为国家和地方的重要智库,应集聚高校创新资源,创造竞争新优势,带动经济新发展,鼓励高校与企业以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利润分成等形式,深化政产学研金介用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高校科研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技术合同是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桥梁,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随着高校服务社会职能越来越突显,高校技术合同呈逐年增长趋势,数量不断增多。因此,合同交易额越来越大,合同争议也随之日益增多,如何规范和加强技术合同管理成为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技术合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技术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分类存放不科学等,本文结合管理学的精确化管理模式,提出技术合同管理的目标和措施,为高校技术合同管理提供一种方法思路,为完善高校技术合同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2 高校技术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技术合同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不少高校缺乏对技术合同的有效管理,存在技术合同知识产权的归属权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等问题,在知识产权奖励分配中忽视了科研人员利益,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职务成果流失。项目负责人缺乏保护意识,与合作企业进行洽谈时未做好保密工作,无意中造成职务成果的流失,造成技术合同标的报酬和研究开发费谈判的劣势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关于技术合同的很多条例属于指导性规定,实际发生纠纷时按约定处理,许多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合同时,未严格约定各方的责、权、利,知识产权归属含糊不清,有些企业利用条款漏洞侵占高校科研成果,损害了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利益。

2.2 流程管理粗放

从技术合同签订、履行到终止的全程管理和监督在高校科研管理中未真正意义的落实和执行,技术合同流程管理不规范。

(1)签订技术合同时,项目负责人未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合同类型的选择错误或缺省条款可能给高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存在一定风险。项目负责人认为与委托单位有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且无违约情况发生,签订合同时删除了违约条款或违约约定不明确,一旦发生合同纠纷时学校合法权益将得不到有效保护;合同条款约定不严密,如成果归属、经费支付方式及期限、成果验收,导致违约的发生,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履行技术合同时,资金到位不及时,导致研究停滞、延误、失败,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资金使用不规范,未参照经费预算表执行与财务管理办法履行,导致研究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技术合同执行的审查制度较薄弱,特别对合同经费大、任务多的合同,很多高校未建立定期和(或)不定期检查的验收机制,未建立技术合同预警制度,不能及时掌握项目执行情况,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学校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3)技术合同任务完成后,交付技术成果时,项目负责人未依照合同约定的验收标准和方式将技术成果提交给委托方,委托方未出具任务认可书确认合同执行完毕;合作企业未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未履行通知、保密义务,给学校权益带来损失;技术成果交付后,因未尽到相应义务导致技术产品质量不合格。

2.3 档案管理不规范

技术合同档案包括协议或合同以及合同认定证明,技术合同执行中各种原始记录(包括技术咨询和服务类的录音、录像)、实验记录和进展报告、图纸、关键工艺文件,项目总结报告、合同标的材料、项目经费决算、委托方生产或使用情况以及合同委托方标的认可证明等材料。高校对技术合同档案未能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存放档案较粗放,未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和规定进行管理,未将技术合同档案及时完整归档保存,造成后续查询困难、成果统计汇总不完善。

3 高校技术合同管理模式现状

3.1 常规化管理的特点和缺陷

目前,高校技术合同多采用常规管理,根据《合同法》规定,对技术合同进行指导性管理,反映出粗放式的管理特点,没有针对不同技术合同类型、学科门类、地域、成果转化阶段的管理规范或管理制度。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易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影响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束缚高校服务社会功能,造成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3.2 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和缺陷

精细化管理是克服粗放式管理缺陷的一种针对性的手段,是以“精细、细致、深入、规范”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科学周密。但精细化管理是矫枉过正的一项措施,存在过于强调精细管理所带来的弊端,例如管理手段繁琐,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升高。精细化管理对数量不多的技术合同管理的效果明显,能细致地了解技术合同的全面情况,但随着合同数量的日益增加、交易额不断增加,精细化管理存在其局限性,需引进更加科学的精确化管理模式。

3.3 精确化管理的理论理念与实践

精确化管理运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结合西方科学管理理念和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新式管理模式,能有效防范各种管理风险,高效地管理技术合同。精确化管理的精髓是让技术合同管理成为可操作的、具体的、信息化的、可传播的,让技术合同当事人、管理工作人员易于掌握,使先进的管理理念真正运用于实践。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着技术合同的大量信息(如委托与受托方、交易额),随时跟踪执行情况,能够及时生成各种账册和统计表。精确化管理模式能够满足现代管理的需求,高效地实现技术合同管理。事实上很多高校已卓有成效地实现了技术合同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如引进科研管理系统,使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管理人员能有效地管理技术合同。《合同法》规定:技术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结合精确化管理理念,高校应同步采用纸质和电子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4 技术合同精确化管理的措施

全面落实技术合同精确化管理,不断提升高校服务社会水平,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实现高校最大程度地服务社会。结合精确化管理模式,科学分析高校技术合同管理的缺陷,弥补管理的不足,防范科技成果各种流失风险,有效规避和分析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维护高校、科研人员权益的必要举措,也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保证。保护知识产权应精确到技术合同签订、履行、终止的整个过程。签订技术合同时,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分享权)、交付技术资料时间、双方的保密义务,特别是技术秘密转让,应约定保密范围、保密期限、使用范围、保密责任,防止人为泄露技术秘密;履行过程中,科研人员应做好技术成果开发的保密工作,防止外来人员利用学术交流、参观访学等机会,以考察技术名义,剽窃技术成果;技术合同终止时,合作各方应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确保高校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在知识产权奖励分配时要考虑科技人员个人的正当利益,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防止知识产权的非职务转移。

4.2 加强流程精确管理

完善管理制度是技术合同流程化精确管理的重要保证。签订技术合同时,选择正确合同类型(采用科学技术部提供的“制式合同”),准确明晰地约定各方权利义务,院系、学校科研管理者和法律事务人员对技术合同进行联合审核,保证合同条款完整性,对各条款进行精确审查,充分保证合法权益。履行过程中,进行不定期检查或阶段性验收,跟踪关注技术合同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搜集和保存好证据,充分利用法律和合同赋予自身的权利保护相关利益;合同变更、转让或解除时,按照法律规定的履行程序;根据不断变动的现实条件,审查技术合同是否能继续履行,明确合同法律效力。技术合同终止时,项目负责人按照合同约定的验收标准和方式向合作方交付技术资料等技术成果,委托方需出具任务认可书,确认技术合同执行完毕,双方应尽到保密和协助义务,做好技术合同备案,备案资料是发生合同争议和纠纷时仲裁或诉讼的重要证据。

4.3 完善技术合同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技术合同档案管理制度有利于各部门查阅和跟踪合同履行情况。为提高管理效率,结合纸质技术合同和信息系统,有效跟进技术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从技术合同签订之日起,合同档案就应纸质化和信息管理系统双管齐下,合同案卷上注明立卷时间,立卷当事人,便于后续查询、整理汇总和科技统计等事宜。纸质和电子档案管理相结合能对不同合同类型、学科门类、成果转化阶段进行有效跟踪和控制,避免粗放管理的疏漏和精细化管理的繁琐,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5 结语

高校技术合同管理应致力于精确化管理,要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确化管理,通过技术合同精确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促进高校技术合同管理的科学、高效,有效激活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深入打造高校知识创新的新优势,为促进社会经济大发展注入新活力。

[1]王宾容,郭秀晶,王霁霞.高校技术合同管理问题研究[J].北京教育,2004(12):30.

[2]苏经迁,柯志松,林清强,等.高校技术合同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轻纺,2013(8):29~32.

[3]龚津平,李 成,唐 峰.高校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管理[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3(2):126~129.

[4]韩 亮,王晓军,黄海清.加强高校技术合同风险防范管理的几点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4):229~230.

[5]栾润峰.精确管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6]全 锋,吕建秋,陈 菁,等.农业高校完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3(16):107~109.

[7]李婧媛.切实加强科技项目管理,保障项目高效顺利实施[J].云南科技管理,2013(5):32~34.

[8]王 园.谈高校技术合同管理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03~104.

[9]付国柱,刘佳旭,刘新生.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精确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191~193.

[10]陶汝铁.精细化管理向精确化管理迈进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64~65.

[11]窦 菲,柴岳平,韩宝文.省属非营利性科研院所横向课题管理浅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3):44~45.

[12]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实用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成果知识产权管理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