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汇模式下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5-12-13王全权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计量统一

何 洁,王全权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37)

1 引言

近年来,经济的繁荣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紧急性也在日益增强。在全球环境危机类别中,空气质量的迅速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警惕。随着学术界对雾霾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化,各领域也产生了很多具有极大价值的研究成果。之前笔者在《碳汇模式治理雾霾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提出碳汇治理雾霾的构想,并阐述了碳汇模式治理雾霾的可行性。基于此构想,如何有效的治理雾霾,如何应对可能存在的困境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2 碳汇治理雾霾的难点

碳汇模式下通过降低地表相对温度,减少空气中细微颗粒物及微生物,促进水循环、改变风力来调节全球气候、净化空气从而减少雾霾浓度。此外,中国巨大的碳汇潜力使得中国碳汇经济具有巨大优势及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的是碳汇模式下治理雾霾虽然具备科学性及有效性的特性,但目前由于碳汇本身的多重特质,导致碳汇及碳汇经济难以市场化和体系化。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全球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碳汇计量方案

目前主要的碳汇计量方法主要集中在森林碳汇中,包括经济计量法、自然计量法、价值量计量法三大类。经济计量法主要包括蓄积量法和生物量法。蓄积量法根据样本中树种蓄积量与固碳量的数据关系计算总固碳量;生物量法是通过总生物量及其转换碳汇的系数计算出总碳汇量,目前采用的计量法主要是森林蓄积量法[1]。自然计量法主要包括碳密度法、碳平衡模型法等[2]。对价值量计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碳税法、造林成本法和造林成本均值法等[3]。但目前无论是对碳汇量的计算还是对碳汇价值量的计算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使得碳汇量、碳汇价值、碳汇潜力难以被估算,从而导致碳汇流通过程困难,因此碳汇计量方法不统一是造成碳汇市场规模始终难以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快速发展碳汇市场首先面临的难点。

2.2 真正开放、畅通的碳汇交易平台的缺失

碳汇市场根据国际碳市场的范围可分为京都与非京都市场[4]。根据碳汇市场类型可分为准许市场和项目市场[5],与项目市场不同的是准许市场会受到有关机构的控制和调配。在中国,碳汇市场尚未形成,碳汇的交易平台尚处于雏形阶段。首先,由于碳汇产品的性质特殊,其数量、质量及价值难以被精确估量,造成供求双方信息量的不对等,供求双方的信用体系难以建立。同时碳汇市场信息获取的渠道不够便捷,碳汇资料更多来源于政府公文、学术库及国际文件,其信息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公众对碳汇缺乏认识,对加入碳汇交易市场的渠道不清晰,不利于碳汇市场的扩大及推广。

2.3 碳汇市场管理制度及管理机制的不足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就是产权制度,对产权进行明确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是形成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率。碳汇市场属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范畴,其运作过程符合市场规律,同时也受市场规律的制约,经济市场中具备相对完整的产权制度与法律规范,因此碳汇市场需要与经济市场中的相关制度对接,形成相应的产权制度与法律规范,但目前有关碳汇市场的产权制度尚不明晰,管理机制仍未成熟。

2.4 国内外碳汇交易总额处于低迷状态

目前国际碳汇市场中碳汇价值被低估,总交易额较低,缺乏利益激励效应,不利于碳汇市场的长久发展及推广。由于对碳汇重要性认识的程度及普及性不够,对碳汇价值的评估不足,碳汇市场的需求量呈现低迷的态势,碳汇市场供需的不平衡导致市场价格规律难以发挥作用。此外,国际碳汇政策以及相关市场制度和规则仍未完善,供求双方都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并且碳汇效益补偿标准无论是额度的不足还是形式上的单一化,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碳汇投资者的积极性。

2.5 国内优质碳汇源的贮备量不足

在中国,作为碳汇来源主体之一的森林资源仍然相对较弱,生态经济效益较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林或保护林的科学管理技术引进上,对具备巨大碳汇潜力的人工林的的规划和培育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根据《2013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显示,虽然某些草原地区退化趋势得到遏制,沙漠化面积不断减小,但是全国仍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退化的草原面积,草原恢复区的植被品质及抗灾性较低,固碳能力不足[10]。因此,优质的碳汇源储备量不足也是目前碳汇经济发展的阻碍之一。

3 优化碳汇模式提高雾霾治理效率

碳汇治理雾霾就技术层面上来说,困难主要集中在碳汇计量方法尚未统一,碳汇交易额低下,公开畅通的交易平台缺失等问题上,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途径。

3.1 以区域化统一碳汇计量方法为先导

对于碳汇计量方法尚未统一的问题。可以通过利用区域化统一碳汇计量方法作为先导,而后逐步完善的方式进行摸索式探索。在全球碳汇市场中,尚未有公认统一的碳汇核算模型,导致了当下碳汇市场发展的滞后现象。目前碳汇交易主要集中在国际间的贸易,但是供求双方的多元化是市场的规模化的重要要素之一,碳汇交易的范围应从小至大的过渡,发展国际市场的同时也要发展国内市场,由于世界各国文化、科技、经济条件的不同,在统一全球计量方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阻碍,如何在统一全球计量方法的同时,保证碳汇市场的贸易额,为今后碳贸易市场打下基础才是问题的核心,区域化统一碳汇计量方法由此提出。区域化统一计量法即在一定范围使用一种计量法。在中国由于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广度较大,在统一计量方法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先在中国统一计量方法,不断发展国内市场同时兼顾国际市场,利用碳汇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碳汇资源的规模与管理技术,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碳汇计量法进一步改良与完善。国内碳汇市场的发展将会带动国际市场的繁荣,在国际间的碳汇交易初期可以利用单位换算的方式进行,从而实现碳汇量计算的无缝对接,当碳汇市场进一步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各国间将可能自发连结形成统一的标准。

3.2 建立公开的网络交易平台

通过建立公开的网络交易平台,加速提高碳汇交易效率。除在国内利用政府中介作用以收取碳税的方式完成碳汇交易,政府还应该组织建立正式公开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网络交易平台,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让国际间供求双方直接交易。互联网迅速发展以来,“大数据”这一概念越来越普及,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来临的是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Company)。大数据是由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复杂的数据集合而成的数据库,是进行准确数据分析预测的基础,具备数量巨大、类型多样化、范围广以及时效性高的特征。处于大数据时代之下,利用其准确快速的分析特征,可以补充碳汇市场信息零碎、缺乏综合性、不透明化的缺陷,通过建立碳排放点统计核算的网络平台,实时监测全国各排放区域的碳汇贮备量及消耗量,为碳汇生产及消耗提供预测规划机制。建立官方碳汇网络交易平台,降低了政府管理成本的同时,完全透明化的交易过程与贸易趋势,打破了交易双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交易选择自由度。碳汇交易信息渠道的通畅,使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提高碳汇市场的流动性,优化碳汇资源配置,从而增加市场交易频率与效率。此外,由于交易平台的组织者是政府部门,具有强大的公信力,保证了网络平台交易的安全系数,并且还可以借鉴现有B2B、B2C平台建构的模式,提高碳汇交易信誉,形成形成良好的信誉体系,促进碳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步式发展。

4 集约式调配雾霾治理资源

复杂的雾霾成因必然需要多元化的治理途径,一方面需要从人的行为控制入手,通过针对目前偏重工业的产业结构现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加强技术革新,减少二次气溶胶凝结核产生。另一方面需要将具有巨大生态经济潜力的碳汇模式与当下普遍的雾霾治理策略相结合,利用政府的宏观调配综合性、集约性改善当下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4.1 雾霾治理的资源配置应与碳汇经济发展相结合

CDM机制下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关减排的合作路径,但目前有关碳汇项目的资金支持总量相对较弱,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与国际间的交易,并且在不规范的价值评估影响下,碳汇交易额较低,难以维持碳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相较而言,雾霾的不断恶化已使其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的热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2013年中央财政拨款约50亿元专项治理大气污染问题,而且紧接着在2014年中央财政关于治理大气污染的资金规模又提高了一倍。将雾霾治理与发展碳汇经济结合具备无限可能,同时也符合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的要求,即: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及周边的绿地建设,扩大绿地规模。如果将两部分的资源联合,进行集约化的合理配置,完全可以达到1+1>2的效果,碳汇市场发展后的正面效应必然也会扩散到雾霾治理方面。此外,碳汇经济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市场规范下发展后将会促进城市绿地的自发建设,反而能够减轻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资金压力。

4.2 充分利用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发展国内碳汇市场

除统一计量方法外,政府还应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立法的手段进行管控,积极推行碳税的普及,将碳税的范围扩大。一方面利用内部数据库对各个区域内的工厂企业实行监督,根据其定期的排放量收取碳税,然后除去管理机构自身运行的成本将剩余金额发放给碳汇生产者。一定额度的碳汇收入有助于提高碳汇经营者的积极性,增加碳汇经营的规模;另一方面加大对碳排放者征收的碳税额度。通常为了管理的便利性,工厂企业是碳税征收的主要对象,但其实任何一个公民都在以消费的方式刺激生产与碳排放,提高对工厂企业的税收,其实就是利用市场机制将碳税纳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再以价格的方式均摊到每一个消费者身上,形成多消费则多缴纳碳排放税的控排链条。同时,对超出排放规定定额的企业工厂,加大惩罚力度,进一步刺激排放方更换新型减排设备,而对于全面落实减排政策的单位应给予税收优惠以及扶持政策。

[1]何 英.森林固碳估算方法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5(1).

[2]孙雅岚.林业碳汇价值评价方法研究的文献回顾与展望[J].现代经济信息,2012(3).

[3]黄方森.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J].广西林业,2006(5):42~44.

[4]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5]章升东,李怒云,宋维明.国际碳市场现状与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5,18(5):9~13.

猜你喜欢

计量统一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淝水之战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一个统一的爱尔兰:爱尔兰统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统一数量再比较
会计计量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