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凑型城市绿地规划模式探讨

2015-12-13周芳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绿带城市绿地绿地

周芳

(安徽省宿州市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处,安徽 宿州234000)

1 引言

紧凑型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也是诸多城市形态当中最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形态。紧凑型城市是城市经济、城市环境以及城市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而其中,城市的生态环境更是紧凑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绿地系统则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紧凑型城市内涵及其核心理念

2.1 紧凑型城市的内涵

紧凑型城市当中的“紧凑”,其核心的意义是指在同样类型的形式当中占据较小空间的,其讨论的重点集中在城市的形态以及城市可持续性的关系。紧凑型城市的本质是利用较少的土地提供更多的空间,并承载更多的高质量生活。这一概念的提出,符合现代人对于生活的高效以及高质的追求。

2.2 紧凑型城市的核心理念

(1)土地集约化利用。在紧凑型城市当中,用地矛盾是最为首要的问题。因此,将土地集约化利用,可以有效发掘城市土地资源的潜力。但对土地集约化利用,并不等于对土地进行高强度的开发,而要对土地在高效利用的基础上进行节约利用,这就需要对土地进行多维度的使用,或者对土地进行一地多用。

(2)紧凑的交通网络。紧凑型城市当中的交通网络,倡导公共交通优先,公共交通在紧凑型城市当中的利用,能够有效的促进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3)紧凑的城市形态。紧凑型城市鼓励形成多中心的发展模式,城市发展的边界,应控制在城市的边缘区之内,这样能够有机整合并协调发展城市的空间功能结构和公共交通系统。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应能够对城市的居住、休闲等多种功能进行平衡。

2.3 紧凑型城市对于城市绿地规划模式的要求

(1)城市绿地规划模式要能够维护城市建成区空间形态,避免城市建成区空间无序蔓延。通过对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利用绿地的反作用力来限制建成区的扩张,从而分隔各建成区。

(2)城市绿地规划模式要能够构建点、线、片互补型绿地系统格局,通过对城市绿地斑块、绿色廊道、楔形绿地等规划和建设,构建城市绿地系统的总体格局。

(3)城市绿地规划模式要能够建立公平享有大型城市户外休闲的系统。城市的内部需要公共绿地来提高生活环境,需要通过大面积引入城市外围的自然环境,城市的外部需要建立城郊公园,为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机会。

(4)城市绿地规划模式要能够切实确保城市生物多样性。通过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为生物多样性提供充分保护的生态场所,构建生物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传统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模式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具有较强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斑块、廊道系统。城市的环境,是一种高度人工自然的体现,同时,城市的绿地和环境也是一种高度开放的系统。城市的绿地以及环境能够有效的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是城市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规划就是源于居民对于自然的要求,追求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从而表现出对现代城市的反思。

历史上,工业革命在给城市带来财富的同时,也恶化了城市的健康环境。在近现代西方的研究理论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绿地规划思想,都给如今城市绿地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主要的理论有:马尔什提出的“人与自然正确合作”理论,强调应大量增加公共绿地;奥姆斯特提出的“城市公园以及公园体系”,强调应将公园融入城市规划,要让人与自然结合;在马塔提出的“带型城市”当中,则说明应使得城市沿交通轴线发展,而外围辅以绿地;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则对于用绿地进行城市功能区分,城乡结合进行了主要的梳理;格迪斯提出的“进化中的城市”理论中,强调应进行区域规划思想,并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勒·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光明城市”中则指出,应建造集中主义城市,并在城市当中多建超高层的建筑物,开发城市当中的地下空间,扩展城市当中的绿化用地。

我国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较晚,在建国之前,我国的绿地很少,大多数为私家园林,因此对于绿地的研究也相对很少。而在建国之后,随着对绿地规划建设的不断重视,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快速发展,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大地园林化”的概念,80年代提出了“山水城市”的理念,而近20年,又提出了“大城市布局结构”的新理论。总的来讲,我国的城市绿地规划模式在不断的改变,这其中,一方面有着西方文明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基于我国国情的摸索与创新。

4 紧凑型城市绿地规划模式探讨

4.1 宏观层面——城市用地控制

从相关的文献统计中可以看到,一般的城市当中,绿地的比例只占城市整体面积的7%左右,这说明我国城市当中的绿地率较低,与高品质生活的紧凑城市相距甚远。从宏观发展的角度考虑,可以转变用地模式来改善这一情况。在城市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从发掘空间资源等方面来入手。一方面,要强调城市的立体空间开发,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密城市已建成的区域。通过空间立体开发或者是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增加城市绿地的用地面积,改变城市平面化布局,是创新绿地规划模式的探索之一。

4.2 中观层面——环城绿带设置

环城绿化隔离概念,可以追溯到霍华德经典的“田园城市”理论当中,在霍华德的理论当中,利用农田环抱城市,这种理念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城市的蔓延,使城市的边缘可以得到有序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城市绿带指的是城市周围的绿色植被带,是城市廊道中的一种。目前,城市绿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城市绿带能够将城市与自然生态进行结合,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城市发展的空间骨架,而作为紧凑型城市格局的保障之一,城市绿带也可以控制城市的无限扩张。

4.3 微观层面——立体绿化

立体开发城市用地,可以增加绿地用地面积,而立体绿化也是其中一种有效方式之一。所谓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使其能覆盖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绿化方式,也就是说,利用除了地面以外的空间来进行绿化,比如墙面绿化、棚架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等,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绿量,丰富城市绿化景观形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现如今,立体绿化通过更加人性化的设计,能够满足绿化的多维性,并节约土地,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当前,在有限的城市建设用地情况下,绿地越多,可开发使用的建设用地就越少。同时,绿地建设和维护需要持续的人力物力投资,城市运营成本也会大大提高。因此,紧凑型城市绿地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现代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已不再是简单追求扩大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绿地率、绿化覆盖率,而是逐步突破了传统绿地规划模式,更加重视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和景观艺术水平,注重通过高效、集约化利用有限的土地,采用多种绿化方式,运用植物的多样性对原有自然生态系的维护与共生,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城市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1]高 芸.现代西方城市绿地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J].新建筑,2010(4):09~11.

[2]徐爱萍.谈太原城市绿地规划[J].大众标准化,2014(2):22~25.

[3]顾 斌,方先丽.促进城市绿地规划实施,完善城市绿地规划管理[J].规划师,2009(9):13~14.

[4]邱朝霞.浅谈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理念[J].科学之友,2009(10):07~08.

[5]劳燕玲.中小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7):15~17.

猜你喜欢

绿带城市绿地绿地
北京不同道路绿带银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基于长时序Landsat数据的城市绿地定量遥感监测研究
解析当代大都市区绿带规划、建设与治理
——以上海环城绿带为例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基于LID的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特征分析及措施设计
国外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构建个性化的城市细胞膜
浅谈城市道路造景中的植物配植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