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莆田市实施城乡园林化建设试点的构想

2015-12-13彭程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莆田市莆田园林绿化

彭程

(福建省莆田市园林绿化质量安全监督站,福建 莆田351100)

1 引言

城市园林化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其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形成互相渗透,共同提高的局面。

2 园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莆田市围绕“人文、山水、滨海、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按照“保护壶山兰水景观,突出荔林水乡特色,建设生态环保家园,打造滨海宜居城市”的总要求,截至2014底,中心城区荔枝林绿道基本连线,形成独具莆田特色的绿道网,成为莆田市城市建设的一张新名片,城镇建成区绿地率达39.99%,现有公园29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86m2,新增绿道60.7km,新增绿地138.4hm2。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点、线、面、环相结合,功能齐全”的城市绿化体系,确定莆田市为福建省城乡园林化建设试点的基础条件已具备。

但是,近年来全市园林绿化主要在中心城区,城市郊区、主干道路,河流水系、城镇、村庄、旅游景区等人口聚集区绿化相对薄弱,城乡差距较大。目前,高速公路、国省道两侧宽幅景观林带尚未形成,规模小、标准低、景观效果差、生态功能薄弱;城市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不足,绿化起点较低;以绿色家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绿化才刚刚起步;出入境口、工矿区、重点旅游景区绿化落后的现状依然存在,影响了该市对外形象。

城乡园林化建设是针对该市城乡绿化现状,以主要交通干线、主要河流沿线绿化为骨架,以城市中心区、城市郊区、重点城镇、出入境口、旅游景区、工业园区、村庄、单位、社区绿化为重点,多层次、立体化、远近呼应、点面结合、城乡一体、田林交错、山川平原衔接的大型系统工程。将促进该市在两岸交流合作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前头,与推进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施城乡园林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城乡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有利于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宜居环境,有利于对周边地区发挥典型辐射作用。同时,实施城乡园林化建设,也是把“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的理念和原则贯穿于城乡发展的全过程的实际举措。

3 有利条件分析

3.1 环境区位优势

莆田市位于北纬24°26′,陆域面积4200km2,海域面积1.1万km2,海岸线总长534.5km,地域面积适中,较易实施城乡园林化。目前正加快推进南日岛海洋牧场建设,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把南日海域打造成北纬26°黄金海洋牧场。位居闽东南沿海中部要冲,境域北连福州,南接泉州,西依戴云山,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与台中市距离仅72海里,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适中。福厦高铁的开通实现了海西沿海城市的“同城化”,向莆铁路及莆永高速公路、湄渝高速、福广高速公路、疏港道路的建设更加凸显了莆田优越区位,有利于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3.2 绿化条件优势

莆田市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度适宜,近几年空气质量连续位居全省第一。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属福建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境域山地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5%,平原盆地占20.6%,沿海丘陵台地占34.4%。中部的南北洋平原为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仅次于漳州和福州平原,居全省第三位。莆田水源充沛,水系发达,具有流程短、流速快、水量丰富、相对落差大等特点,主要有木兰溪、延寿溪和萩芦溪三大溪流水系。拥有兴化湾、平海湾和湄洲湾三大港湾,背山面海,山海条件优越,较完整的保存了“五山簇拥(壶公山、天马山、九华山、囊山、凤凰山)、四水相依(木兰溪、萩芦溪、延寿溪、南北洋河网水系)、三湾环绕(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二岛添辉(湄洲岛、南日岛)、一心为源(城市生态绿心)”的自然山水格局,孕育出物产丰富的山珍海味和“人在岸边走、影在水中游”的荔林水乡独特风光,为建设宜居港城提供良好的自然元素;城市建成区属南亚热带雨林小区,主要植被成份为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并有大面积分布着荔枝、龙眼、枇杷等人工植被,现有林地面积23.9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2.1%,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8%,实施城乡园林化建设,对于保持水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3.3 城市规划优势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福建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精神,莆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的宏伟目标,充分利用城市独特的“五山、四水、三湾、二岛、一心”自然山水生态格局,编制了《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宜居莆田建设纲要》、《莆田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总体规划是组团式的,提出构建“两轴两带多区”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努力实现港城互动、城乡互动。市域空间发展战略提出了“山区生态保育”,大手笔规划控制保护了65km2的城市生态绿心,保护了莆田城区的6万多亩荔枝林,为“生态莆田、宜居莆田、幸福莆田”建设提供了生态环境保障。莆田市城乡园林化确立了“点(公园、绿地)”、“线(24条疏港道路两侧绿化带、高速公路两侧建设20~30m绿化带,过境公路和铁路两侧建设10~20m绿化带)”、“面(山区、平原)”3个层次的攻坚突破。至2015年,各类绿地新建面积2045.76hm2,扩建面积149.8hm2,改建面积304.0hm2,投资匡算总额为12.0亿元。至2030年,重点新增各类绿地面积5147.77hm2,投资匡算总额34.5亿元。

3.4 园林成就优势

莆田自建市以来,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福建省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林业生态防护工程方面。全市所有乡(镇)列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范畴,沿海20个乡(镇)森林覆盖率从24.6%提高到26.7%,280多km陆地海岸线绿色屏障进一步巩固提高。筹建了仙游木兰溪源头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强了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57个保护小区建设。在木兰溪、萩芦溪和主要饮水库区一重山上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8446hm2。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区)1个,全省绿色模范县(区)1个,全省绿化模范单位6个。

3.5 人文环境优势

莆田市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历史上科甲鼎盛,英才辈出;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如妈祖文化、南少林禅武文化、宗教文化、闽中红土地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莆仙戏文化、莆商文化、祈梦文化等传统文化独具地方特色,现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世界级1个、国家级7个、省级19个、市级142个。莆田将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个平台,把珍贵的历史文物以绿道、城市公共空间、广场、街区花园等多种形式加以保护和串联,彰显莆田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3.6 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优势

莆田市目前已是省定“城乡一体化”项目试点城市,各方面基础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创建城乡园林化建设试点更为有利,既有创建的经验,又已具备一定的实力。同时,“城乡一体化”项目与创建城乡园林化建设试点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该市正着力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质的新型城乡:围绕构建“五山、四水、三湾、二岛、一心”的城市发展格局,按照“田园风光、都市生活”的思路,坚持城乡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与社会和谐相结合,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在建的园林绿化项目主要有:木兰溪两岸景观改造工程、城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慢行系统绿道建设、土海湿地公园建设、中心城区荔枝林景观工程、后卓溪综合整治工程、“六山”建设(九华山、天马山、壶公山、囊山、大蜚山、凤凰山)、绶溪公园(二期)企溪北侧景观改造工程等。

4 对策与建议

4.1 政策支持

建议省政府支持莆田市城乡园林事业的协调发展,赋予城乡园林化建设试点。并对园林绿化用地、资金赋予先行先试政策;对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进行园林绿化的项目进行表彰,并进行技术推广,鼓励采用节能环保技术。例如中水回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湿地资源需加强保护,划定湿地保护范围,在该范围内,不得进行具有明显破坏作用的商业开发。

4.2 技术支持

4.2.1 规划支持

为保障莆田市城乡园林化建设试点的顺利开展,遵循“统一规划,设定标准;分期建设,限期建成;以人为本,各显其能”的基本建设原则,对莆田市城乡园林化建设试点进行规划,并建立有效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莆田市城乡园林化建设试点中的各项目应根据《莆田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将项目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统一实施。要通过城乡规划平台,将莆田市城乡园林化建设试点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交通、环保、旅游、水利、林业等有关规划充分衔接和协调,增强规划可操作性。莆田市目前已完成建成区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下一步计划进行规划修编,规划范围将扩大到覆盖城乡的全市面积。规定在市区及乡镇合理规划公园绿地的布局,对达不到最低要求的地区,需进行调整,保障绿化建设用地的面积。已规划为绿化建设用地的,未经市级人民政府同意,不得改作他用。

4.2.2 建立常态化的指导机制

建议省相关部门给予莆田市园林绿化建设常态化的指导机制。定期派该专业的专家莅临指导,对莆田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引进先进的园林绿化技术成果,不断提高园林绿化的技术水平。同时,莆田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如果在建设中遇到难题,也应积极向上反映情况,寻求解决办法和措施。建立起部门上下的双向联动体系,促进试点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4.3 金融财政支持

为保障莆田市城乡园林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创建莆田市城乡园林化建设试点资金支撑平台。确保试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资金到位,避免因资金问题出现停工现象,延误工期。莆田市编制全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经费约300万元,建议由省政府列入预算安排,让城乡园林景观试点建设从规划开始逐步顺利实施。同时,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试点建设的模式,通过鼓励社会各界采用无偿捐助、企业认建、出资明名、工程捆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试点建设与管理运行资金。

4.4 行政审批支持

按照试点建设目标,建议省、市(县)各有关部门在规划审批、土地征用、项目建设等环节为试点建设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优化审批程序,加快推进试点建设工作。

4.5 对土地性质调整的支持

建设省政府应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力支持试点建设。试点建设用地可以与农田、水利、旅游、生态等用地相结合,尽量不占用地方的建设用地指标。在规划中需要对土地性质进行调整为绿化用地的,建议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使园林绿化建设项目能真正落地实施。

4.6 行业协调发展支持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配合。莆田市城乡园林化建设也需要林业、旅游、水利等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就莆田市相关行业在称号评选方面给予支持。例如:由市林业局负责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共同装点莆田的绿色外衣,推进“四绿”工程协调发展;市旅游局负责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高莆田的知名度,完善城市一些配套基础设施,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也促进环境改善。相信在莆田市城乡园林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行业间的积极配合,莆田的绿化景观将更加丰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将大幅提升。

[1]陈建才.八闽掌故大全·艺文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2]福建省人民政府.莆田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2年7月~2013年8月资料文件汇编[R].福州:福建省人民政府,2012.

[3]莆田市人民政府.莆田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R].莆田:莆田市人民政府,2012.

[4]邬汉文,张早诗,李新鹏.加快园林化建设促进绿色文明——渭南市临渭区园林化建设扎实推进综述[J].新西部,2013(5).

猜你喜欢

莆田市莆田园林绿化
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施工要点与养护
园林绿化施工优化探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莆田市妇联开展关爱儿童“幸福种子”小组活动
莆田市妇联助推财商知识进校园
莆田市妇联打造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享创客之乐 育创新之才——莆田市实验小学简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