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林权改革中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015-12-13叶仕云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林权林农林地

叶仕云

(云南省江川县林木种苗站,云南 江川652600)

1 引言

集体林权改革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在集体林权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总体目标,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应保证外业调查质量,建立内业数据与实地准确的对应关系,林改中形成的图、表、证也应建立相应的对应关系。而GIS技术的运用,为实现以上目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提高了林权改革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手段。

2 GIS数据库技术

GIS技术又称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与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并称为3S技术。与其他两种技术不同的是,GIS技术属于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信息系统空间专业形式。从更严格的角度来讲,GIS技术具有空间数据集中、存储、操作、显示等多种功能,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计算机系统,遥感和卫星定位采集的地理空间数据只有经GIS进行处理、整合,才能形成高效、清晰、实用的地理信息而得到广泛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科学调查、资源管理、财产管理、发展规划、绘图和路线规划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1]。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在发生自然灾害的紧急情况下,为工作人员提供应急计划,科学计算应急反应路线和时间。也可以利用GIS系统来发现那些被侵占流失,需要保护的林地,从而实现对林地的管护。集合GPS定位导航,还可实现森林火灾灭火调度和灾害评估。在集体林权的改革过程中,由于林权用地数量众多,精度要求高,外业勘查中GPS采集的数据量十分巨大,借助GIS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内业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并及时发现外业勘察数据的缺失,为集体林权改革提供全面、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推动集体林权改革持续顺利进行。

3 集体林权改革的工作内容

(1)在集体林权的改革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最近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公益林规划资料,对集体林地进行确权勘查,查清各级权属单位的林地资源总量。

(2)在集体林地确权的过程中,应协调好与林业用地接边的建筑用地、耕地与其他用地之间的关系[2],对有权属争议的林地应当通过调查协商进行裁决界定。

(3)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应分配到户的集体林地要采取“均山”、“均股”、“均利”的方式进行产权明晰。在“均山”、“均股”、“均利”中对林地的价值评估应由群众集体调查讨论为主,不应单纯以面积平均、林木平均或其它资源平均为均山依据。依此原则,在江川县雄关乡开展的集体林权改革中,首先用GIS软件将各村民小组纳入分配的集体林地依地形地貌划分为群众容易勘察评价的“大宗地”,然后组织群众依图到现地勘察,由群众自行组织的“分山小组”进行讨论,确定每块“大宗地”由多少人口参与分配,通过抓阄的方式取得相应“大宗地”的分配权,“大宗地”由取得其分配权的群众自行现地分配,分配完成,群众无异议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与群众一起对分好的宗地边界进行GPS定位,数据导入GIS进行处理,用于确权发证和建立相关档案。

(4)依托GIS技术建立具有林权查询功能的GIS林权管理服务数据库,进行林权登记,明晰林权。在林权产权明晰后,由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林权进行登记,并对农民的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确认和核实,从而核发林权证,促进林权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5)对林权优惠政策进行落实也是集体林权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林业投资方面,应该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其鼓励和支持,并设置专门的投资补助,适当放宽林农对林木的处置权[3]。进一步完善林业税费政策,通过降低税费标准、发放财政贴息货款等措施保障林农的收益并促进林农对林地发展的投入。

(6)对林木、林地的使用权流转进行规范也是集体林权改革的重要内容。GIS林权数据库是林权流转的基石,完善的GIS林权数据库有数据、图形、表格,可准确地反应林地属性的变动情况,对规范林权流转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 集体林权改革中GIS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4.1 数据统计

在林权勘测中,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计算面积方法就会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近年已大量采用GPS仪现地围测,但实际很多地块边缘不能到达,往往难以进行估算。在林权改革中,通过GIS数据库的建立,利用外业采集的坐标数据,结合遥感影像,在计算面积时只需要利用GIS软件就可以轻松完成面积测算工作。利用GIS数据库进行林地面积计算的过程中,首先要加载事先建立规定坐标系和投影的影像图层、地形图层,作为编辑参考,再加载已建好属性表的编辑图层进行绘图工作,绘制后作为宗地图层,然后打开其属性表并完成林地类别、权属、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等属性的编辑计算,计算结果的精确度也得到了有效保证[4]。

4.2 发放林权证,建立电子档案

林权档案的建立对于林权变化和森林资源状况的记录有着重要意义。林权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实现林权管理的现代化、系统化、规范化。为了减少工作失误,林权证的核发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也离不开GIS数据库。在GIS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林权档案管理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完成数据统计和查询管理等,而是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的有机结合。在信息录入、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统计制图等方面,由于GIS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逐渐走向一体化。集体林权的改革目标就是要对集体林权的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进行活化,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GIS数据库和GPS的应用,林农对林地边界模糊,易起纠纷且裁定困难的凝虑被打消,均山的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5]。为了保证林地的合理流转,优化林权的审批管理,确保林权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应该充分发挥GIS数据库的技术优势,实现对林权档案的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流转情况及时对林权档案进行更新。为了保证集体林权改革的成果,在实践中将属性数据和GIS空间数据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信息检索和查询的双向性,为林权电子档案的更新提供技术保障。

5 集体林权改革中GIS数据库的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GIS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尤其是GIS系统可以随时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图层纠错、补缺,对外业调查工作的缺失有较强的补充,减轻了外业工作压力。GIS数据库的应用节约了图像校正和手工制图的时间,使得作业周期大幅度缩减,工作强度降低,工作步骤简化,工作效率也就得到提升。通过GIS数库的应用使得林业经营管理逐渐走向科学化的道路。GIS数据库的应用弥补了单一属性数据分析的缺陷,决策方案日趋合理化,对于林权档案变更的管理也更加科学规范,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变化的有效监管。

6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集体林权改革配套政策也不断完善起来,对于增加林农收入、调动林农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有效管理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GI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在集体林权改革中的应用,为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化提供了强力保障。GIS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集体林权改革的效率,节约了改革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林权管理也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对于林权档案变更的跟踪管理也大大增强,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面掌控和有效管理。

[1]甘品元,黄 欢.林权改革政策的乡村“变通”[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1):49~53.

[2]郑风田,阮荣平,孔祥智,等.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25~32.

[3]贺东航.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问题研究[J].理论前沿,2008(8):19~21.

[4]潘武林,赵 猛,刘 静,等.基于深化改革目的的集体林权改革制度变迁类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87~20189.

[5]颜文希,虞依娜.集体林权改革刍议[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5):377~380,416.

猜你喜欢

林权林农林地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Summer Is Coming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