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措施的应用研究

2015-12-13赵春梅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防护林边防水流

赵春梅

(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林业站,陕西 延长717100)

1 引言

在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中,通过运用林业技术缓解水土流失的现象,从而实现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怎样才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正确运用林业技术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研究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措施的应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分析

2.1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当前,造成水土流失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商人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出现开矿取土、乱砍乱伐等行为,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地面的植被被破坏;二是农民为了增收,大肆开发耕地,使用化学肥料代替农家肥,严重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三是人们防治水土流失的意识不强,环境保护意识不高,没有考虑到长远需求,缺乏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平衡理念;四是相关部门治理水土流失的速度缓慢、效果不佳,新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大于治理面积,导致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1]。

2.2 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

当水土流失过于严重时,便会对人类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生态平衡,破坏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二是导致河道大量堆积泥沙,引起河道阻塞,影响水利工程使用;三是降低了耕地表层土壤的厚度,进而导致耕地的养分不断流失,降低农业生产力;四是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会破坏大量的农田,减少农田面积,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降低农民收入。

3 林业技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分析

3.1 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运用林业技术可以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林木在种植后,其深入土层的根系可以充分吸收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保持,进而保证了水土不容易受到雨水冲刷。

3.2 实现对土壤的有效固结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中栽培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因为对水分的需求其根系会向土壤中有水的地方伸长,另外主根系可以在土壤较深的地方获取水资源,根系的侧根覆盖范围很广,可以实现周围土壤的有效固结,有利于水土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

3.3 实现对生态系统的维护

运用林业技术实施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还可以充分根据林业的特点来建立小型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的抵抗力,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另外,林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自身可以起到蒸腾水分的作用,从而增加了周围空气湿度,这为林木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他植被在健康成长后,会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有效地保护了水土流失[2]。

3.4 实现对气候的调节

在林木的生长过程中,不仅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还起到对土壤涵养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保持土壤的湿度,提高土壤的抵抗性。另外由于森林可以通过自身的作用来吸收CO2调节气候,提高空气的质量,从而预防因环境恶化引起的水土流失。

4 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措施分析

4.1 营造分水岭防风林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要防止土壤被侵蚀,首先应该防治地表径流。要达到这个目就必须从地表径流起点,也就是分水岭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针对分水岭具有高起突出、温度变化的特点,营造防护林可以起到防护作用,降低不良气候带来的影响,进而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在营造分水岭防护林时,应该沿着分水岭进行配置,如果分水岭脊狭小,则应该沿着岭脊的方向来营造防护林带,防护林的宽度主要是由岭脊的宽度来决定的。由于宽阔平坦的岭脊绝大部分都是基本农田,虽然水土流失的现象不严重,但是经常会遭受风、霜、寒、冻等自然危害,针对这些地方就需要营造农田防护林,林带的结构尽量稀疏或者透风。

4.2 营造水流调节林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营造水流调节林,有坡的地方种植林木,调节林位于坡地的中间,主要让其更好地发挥预防水土流失的效果。营造水流调节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地面的水流速度,还能够有效促进地面吸收下渗的雨水,将地表水转化成地下水。由于水流调节林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吸水,所以在营造水流调节林时,应该把握好水流调节林的宽度,一般情况下,水流调节林的宽度是林带宽度的3倍,这样的宽度对牧区更为适合。最近几年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深耕和横坡耕种技术能够有效降低30%的地表径流率,但是仅仅营造8m宽度的水流调节林也同样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因此在营造水流调节林时通常将宽度设置为8m,这样不仅能够发挥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还不会影响农业用地,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出水流调节林的吸水作用和调节水分的作用。

4.3 营造沟边防蚀林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营造沟边防蚀林,可以实现防治沟壑水土流失的目的。沟边防蚀林的主要作用是截住水流调节林带下面产生的地表径流,进而避免沟壑的继续发展造成坍塌等。营造沟边防蚀林的前提是侵蚀沟相对稳定或者发展比较弱,沟边防蚀林种植的位置一般选择在距离沟岸1.5m的位置,而对于其宽度的计算方法跟水流调节林是一样的。在正常情况下,沟边防蚀林放入宽度为10~15m,在营造防蚀林时应该确保其结构紧密[3]。

4.4 营造沟头林

在水土流失中通过营造沟头林能够有效避免沟头的侵蚀,在已经被侵蚀的沟头上方进水的位置上种植一些耐涝的树种和灌木,继而形成乔木和灌木的混合林。在营造沟头林时要注意必须沿着水流的方向,主要是为了能够对地表径流的过滤和减慢地表径流的速度。

4.5 在沟坡地带营造防护林

针对一些坡度较小、坡度相对平缓或者是停止堆塌的沟坡营造防护林,能够有效防止侵蚀沟的进一步延伸,而对于侵蚀沟的造林技术主要采用插条或者是埋干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一些大苗来栽种。

4.6 在侵蚀沟底营造防护林

选择在侵蚀沟底营造防护林,主要是为了防止地表流水带走的泥沙流到河道内,导致河道堵塞。在侵蚀沟底营造防护林,应该选择流量较少的地方,最好选择柳树作为防护林的树种,但是直播造林的方式不适合运用在侵蚀沟底造林。

4.7 在河堤和河岸处营造防护林

在河堤和河岸的位置上营造防护林,可以有效降低水流的速度,从而避免水流对河岸的强大冲击。在河堤和河岸营造防护林时宽度最好控制在10m左右,并且还应该在堤坝迎水处远离堤脚5m的位置上营造防护林带。

5 结语

鉴于我国目前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既需要林业部门充分利用林业技术,还需要农耕、生物以及工程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通过建立各个机构相互合作机制、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等来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王克刚.浅谈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措施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0):261~263.

[2]丁俊红.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及防治[J].科技与企业,2012,10(4):125~126.

[3]常 艳.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咋用研究[J].北方环境,2012,25(2):256~257.

[4]林荣标.连城县林业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分析[J].广东科技,2014(12).

[5]卢玉东,王 农.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6).

[6]刘 洋,李春阳.植被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5).

猜你喜欢

防护林边防水流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金鸡山上守边防
我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论唐代河西地区“同城”的边防地位
春水流
花空烟水流
诡异的水流
歌颂老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