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教育对策

2015-12-12张金丽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家庭心理教育

张金丽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86-02

随着社会的变革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西化越来越严重,离婚率急剧上升,家庭的破裂,父母的离异,极大程度上伤害了其子女的心灵和感情,诱发出了子女的众多心理问题和其它问题。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发充不健全

家是幸福的港湾,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蓝,父母离异后,原本幸福温暖之家,倾刻变成破碎且充满火药味的家。环境是改变人影响人的重要因素,这样的家庭环境肯定不利于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育的,出现心理等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由于对父母离异的不理解,对一方父母的怨恨,他们容易发脾气,不愿意与人交往,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过单亲生活,父母双爱的缺失,使他们有一种失落感,表现出消沉、自卑,觉得什么都没意思,情感世界仿佛总是灰色的冬天。缺少与父母的亲密沟通和亲近,他们易产生孤独感觉得自己是被父母遗忘的角落,心中倍感寂聊,喜欢冷眼看世界。长期处在家庭的战火中,父母不停的争吵、打斗、仇视,让他们觉得心慌恐悸,耳濡目染家战的粗暴和野蛮,易让他们学会用冷酷和暴力解决问题。家散无人管,学习上很难得到父母的帮助,久之就会使他们产生读书苦的念头,进而因成绩下降,变成双差生或出现逃课在社会上流浪等现象。家碎无温暖,父母离异后,对他们的关心痛爱便打折扣,他们失去了倾诉的贴心人,便会急于寻找“同病相怜”的朋友,易结成小团体,或早恋,乱交朋友,寻求蔚藉。

(二)道德素质受影响

心理素质的好坏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道德素质。心灵是道德之土壤,土壤若缺肥少料,其花朵难以茁壮成长。离异家庭的学生少家庭温暖,少父母亲的关怀教诲,少父母亲的经济上的支持,少父母亲生活上的指导,人生之旅缺少引导,易出现心灵扭曲,性格嚣张,无视法纪,我行我素的品德问题。

家中冷寂,缺乏温馨,易让他们沉缅于网络,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开心快意,或网恋,或迷恋于黄色网站而寻求感观刺激。学习不上进,生活无目的,人生无明灯,监护和指导均不到位,会促使他们寻找新奇之事,什么事都想一试,而被人利用,走上犯罪之途。

(三)人身安全易出问题

马无笼头不听话,地不勤作长荒草,车无刹锁出问题。离异家庭的学生大多数因父母重新组家后而被扔给爷爷奶奶们管,而爷爷奶奶往往因过于溺爱或者管教不科学难以尽到教育和监护的义务和责任。即使在新组成的家庭中因血缘关系,继父继母也难以挑起监护的重担。生活上疏于关心,情感上得不到呵护沟通,教育上又欠缺方法,监护责任不到位。他们身心发育肯定会受到影响,难以健康茁壮成长。有心结不能解,有困难无人问,遇到挫折就会缺乏承受力,易产生想不开离家出走,或走极端出现自残自杀轻生行为,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危害。

二、离异家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离异家庭的学生中易出现上述问题,原因很多,究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改革开放,国门大开,清新的空气洒进来的同时,不良风气也鱼目混珠纷纷拥入,不断地侵袭着人们的精神家园,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大家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直接影响到家庭的稳定。社会生活和人的婚姻家庭观念被颠覆,其后果就是离婚率上涨,家庭分裂,而深受其害的是每个家庭的孩子们,他们在生活的天堂中,从爱的怀抱里坠于地狱,身心俱损导致问题多多,成为观念西化的牺牲品。

第二,家的温暖缺乏。离异家庭的学生大多数在父母分开后,或缺母爱或少父爱。昔日的温馨荡然不存,幸福变成了痛苦,他们一下子很难适应,心理上自然会产生一种爱的严重失衡状态,对社会、对家庭、对父母感到失望,从不理解变成怨恨,一旦长期郁结在心,就会使他们心灵变态或反常、孤寂、愁闷、愤懑纠结发酵,就会使他们问题重重,伤痕累累。

第三,父母教育的缺位。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庭破各西东”。大多数家庭破裂后,父母都是:“孔雀东南飞”,各自忙于去寻找自已的幸福,心羁重组之家而无暇过问原配的孩子,教育的责任,成长的监护因情变易位,致使原来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心分心分力,不再倾心关怀备致。更有甚者,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干脆将子女扔给爷爷奶奶和亲戚管,从此对子女的教育和生活漠不关心,放任不管,养子不教导致不少孩子步入歧途。

第四,社会关爱的缺失。离异家庭的子女失去了父母之爱已经很不幸,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足为怪,也很难避免。当他们一旦出了问题后,不是为之分析原因,关爱有加,伸出爱心之手拉一把,而是暴风骤雨般的指责和批评,甚至打骂,怒其不争,逐出家门,还可能由此会遭到来自社会的歧视,遇到老师和同学或朋友的另眼相待,教育上打入另册。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爱的阳光雨露的,一旦离开,其后果可想而知。

三、解决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和谐社会大家庭

家庭是国家组成的细胞,抓经济建设不忘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公民道德素质教育,要想方设法加强小家庭的和谐稳定工作,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维和”作用,强化法律意识,加大社会婚姻道德观念的教育,降低离婚率,减少家庭的破裂。我国是具有优良传统美德的文明之国,文明进步的火炬应该世代传承,我们要调动社会、学校、社区的一切积极性,开展切实有效的细致工作,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认真抓好家庭家长的教育,努力为离异家庭的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温暖的成长环境。人和则家兴,家和则国兴,社会大家庭的稳定是和小家庭的和谐密不可分的。

(二)启动特别关爱工程

缺爱的学生首先应该补充的是爱。学校应该发动社区工作人员和教师,为离异家庭的学生建立重点关心施教的人头档案,跟踪进行人性化的培养教育,可以安排专人与之结对子,手拉手进行帮教。可以耐心细致地开展家访谈心活动;可以有计划地建立关爱亲情网站,开通家长双亲、老师的关爱热线;可以全方位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亲情活动;让离异家庭的学生淋浴在爱的阳光里,让爱温暖其心,让他们在关爱的怀抱中健康成长。

(三)倾情管理,严格要求

学校要成为离异家庭学生教育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亲情教育,严格管理。与家长一道,同心携手施教和予爱,做他们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关心者,前进途中的呐喊者,人生十字路口的指路明灯,成为他们的贴心人。给他们爱的同时,要及时地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现实;要正视理解他们产生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并疏导化解之;要发挥他们的闪光点,多予鼓励,给予希望;要注意淡化差别,消除歧视,帮助他们排除成长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坚定不移地做到,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生活有人管,迷途有人拉,问题有人纠;要加强他们的品行教育,增强他他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没有天生的不良学生,只有后天的不幸孩子,只要社会、家庭、学校合力行动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工作,离异家庭的学生就一定会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成为合格的四有接班人。

(责任编辑 楚云鹏)

猜你喜欢

家庭心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题解教育『三问』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