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2015-12-12徐淑萍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策略分析

徐淑萍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本文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针对如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关键词 学校德育 认识思考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81-02

学校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但是现阶段诸多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严重制约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探究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当前诸多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重智育而轻德育。素质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彻底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分数仍是衡量学生的最主要标准,学校和家长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评价,常常是“一好百好”。同时学生的升学率仍是衡量学校的准绳,这也造成了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使学校德育工作成为学校文化课教学工作之外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2.德育方式的简单机械化。当前诸多学校德育工作不注重实效性,只是简单地进行外在说教与灌输,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和观点,根本不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并认可先进的思想道德观念,这导致德育工作成为“言而无行”的纯理论性的说教。

3.个别教师德育意识的淡化。当前个别教师存在着“思想道德教育无用论”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全力钻研文化课的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却忽视了自己也是德育工作者,担负着进行德育的历史使命,这就导致了在教学中不能有效渗透德育。

二、对于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个人认识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到导向和保证作用。基于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共性问题的分析,以下是本人对于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个人认识:

1.学校德育工作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积极塑造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在遵循各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具体确定不同年级阶段的教育内容,并在文化课教学中进行全面渗透,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组织实施,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2.学校德育工作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由于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确定德育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克服不分年龄阶段,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对刚入学的学生,由于他们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憧憬,但又不习惯,学习兴趣高,但不善于控制情绪,德育的主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增强,但非辨别能力较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责任感教育。

3.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参与。长期以来,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和学校学生管理科室的工作,与其他教师无关,这种错误观念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延续性和广泛性,不利于学生德育工作的长期发展。因此,转变德育观念,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到学生德育工作中来,是德育工作不断发展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各学科中积极渗透德育内容,把课堂教学变成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贯彻德育内容。

三、积极探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策略

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改革理念下,本人对学校德育工作有如下感受:

1.“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受到社会上诸多不良因素的诱惑,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思想,因此,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正面途径对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要注重凸显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利用学校环境设计来引导学生的道德认识,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环境就像一本无形的教科书,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建设校园文化,能够使学生身心发展受到陶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时刻牢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和追求美好事物的情绪。

2.“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古语说“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教师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教师作为德育工作者,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动心、动情,增强说理教育的可信性和感染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真心关心和爱护每位学生,面向全体进行教学,树立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巧妙布施,点石成金”。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以班主任工作为抓手,积极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接触学生,主动了解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同时,班主任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内心思想变化,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想学生之所想,积极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认为班主任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德育活动,学生就比较乐于接受和配合。

4.“净化心灵,静等花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工作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倾诉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少一点偏见、歧视与挖苦,让学生在创设的轻松、愉快和乐观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总之,“乘得课改千里浪,敢为桃李弄春潮”,学校德育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以校园环境为载体,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沿着健康的道路越走越顺利,开辟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策略分析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德育创新研究
对当前学校德育存在问题及其改革方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