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克《分子、原子》的重点与难点

2015-12-12刘建立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原子分子

刘建立

摘 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的内容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对物质粒子性的认识决定着后面学习的成败;并且本节课也是使学生把物质的变化和分类等宏观概念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是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分子 原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60-02

学生在《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学习中,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也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加之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了很多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课题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持。另外,九年级学生智力水平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的时期,认知能力和水平都比较高。这为本课题的学习也提供了智力支持。虽然如此,这节课的知识毕竟很抽象,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很弱的现象。加之,本课的第二课时的知识又联系了很多前面的知识,并且是以前面的知识作为一定的知识基础,若是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透彻,本课题的知识学习就成了雪上加霜。另外,本课题内容一般是安排两课时的,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并没有涉及到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学生糊里糊涂的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他们会对氧化汞的受热分解等化学变化的实质难以理解。这些影响与干扰使得学生会产生云里雾里的感觉,会严重的影响学习的兴趣,使得后续知识的学习较难顺利进行。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摸索,我拨云见日的做法主要是这样进行的。

1.例举生活中的事例。例如:糖的溶解、闻到花香、水电解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等等现象均可以用分子与原子的知识来解释,从而引出课题,并利用课本上“苯分子”“硅原子”的图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

2.在《物理》或《生物》的学习中,虽然对分子、原子有着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不一定很明确“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为此,可先补充构成物质常见形式的相关知识,指出:金稀碳硫磷硅(金属类物质、稀有气体类物质、碳硫磷硅等非金属类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余的如水、二氧化碳、糖、氢气等物质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离子构成的(在此处只能这样讲,若是补充进来某某类物质是由离子构成,学生会搞得一塌糊涂,至于所产生的疑问和错误,等在《离子》知识的学习中或中考复习中再更正、补充或延伸,是很容易进行的)。注意补加图形的辅助作用:

这种处理既容易使学生知晓物质的构成,又为第二课时知识的学习、理解铺平了道路。尤其是对化学变化的实质会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充分利用课本中 “文字”“图片”“实验” 的分析、探究出分子、原子的性质。课到尾声,留下了疑问:“分子与原子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那他们之间会有怎么样的联系呢?且听下回分解”。从而激发学生想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4.第二课时,先快速复习物质的构成、纯净物、混合物、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宏观定义。之后,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知道分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系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再利用课本图片和球棒组合帮助学生理解二者间的联系,升华练习时先紧扣学过的物质,再延伸到课外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物质。学生学透了,再微观分析纯净物与混合物(配合模型与小盒),学生会很容易通过此难点。最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进一步加强巩固与理解。

5.利用小黑板(或多媒体)上水的蒸发图示(或动画)解释物理变化。即:物理变化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再利用图示分析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质是:分子发生了变化,先破裂成原子,然后原子要么直接构成物质,要么先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这样就很顺利的理解了对应的难点。顺势分析,由于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不相同,化学性质不同,既然分子发生了变化,化学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想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也就不能发生变化,故得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也从中得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既使学生微观理解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得知了分子与原子的定义,又轻松得知了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难点得到了轻松分解与彻底攻克。

本节课的亮点:

1.教学目标的设定合理、全面、准确、具有可操作性。可轻松攻克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思路清晰、紧凑,一环扣一环。

2.形象的实验、模型、图片,生动的比喻和类比,理论与实际的有效联系,均能使学生在感知、体验、对比中掌握知识,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全面调动。

3.在补充的知识基础之上去分析分子、原子的特性和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变化等内容,学生易于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不必讲得太深,只要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问题便可。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原子分子
《分子催化》征稿启事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内部的秘密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分子的扩散
分子中键角的大小比较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