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与衔接

2015-12-12李金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

李金华

摘 要 为了让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生活,让家长对孩子初中学习充满信心,应努力做好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学习习惯、课外阅读几个方面的衔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过渡与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33-02

为了让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生活,让家长对孩子初中学习充满信心,作为小学高年段的老师我个人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像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起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难以设想了。新课程标准采用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思路,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在处理课文内容时,首先要适度加深,即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对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理解透彻,更要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文本的主要内容。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明确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出来的,而不是单纯地停留于课文内容做“表面游戏”。其次适当延伸,也就是不局限于课文本身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思维(已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特点,适度进行一些拓展训练。

二、教学模式的衔接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初中学生已比较接近。学生到五、六年级时已经学得比较轻松,这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潜能,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低年级“全扶”式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依赖老师,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老师在了解中学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比如,在学习课文时,我总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读课文的时间,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经过几次训练后,学生能逐渐抓住课文的重点,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想问的。接下来,我们就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找寻答案。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只起着引导和点拨的作用,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三、学习习惯的衔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以下学习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课前有主动预习,课后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课堂上有勤于思考、勤记笔记的习惯;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有勤动笔,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的习惯;文章写完以后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的习惯;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并运用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学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四、课外阅读的衔接

《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中要完成400万字的阅读量,而中学阶段只有三年的时间,还得完成九门学科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时间也不富裕,而如果他们能在小学四年级就开始进入这个阅读过程,不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质——因为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求知欲强的时候,又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还能避免精力过剩造成的上网玩游戏耽误学习的可能。

近几年,我更是将所教班级的阅读年龄提前。今年,我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班级,在学会拼音后,很多孩子在我的倡导下就开始了阅读。在阅读中,孩子们不认识的字就看拼音,通过阅读,他们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字。可以这样说,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同时,识字又促进了学生更好地阅读。阅读对学生学好语文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语文能力与他们的阅读时间、阅读量是成正比的。

“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但要紧处常常(下转第36页)(上接第33页)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掌握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点,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小学毕业生顺利适应中学生活,使他们迈好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关键一步。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将受益终身的。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语文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