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英语生活化教学的简单性倾向:反思与超越

2015-12-12张晓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生活化中职

张晓霞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17-02

生活化是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但实践中,中职英语生活化教学改革却存在二元化、形式化、运动化、技术化等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对生活化教育的内在意蕴和有效策略缺乏准确把握和运用。以科学理念为指导,全面把握生活化教学内涵,依托合适、有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我们实现中职英语生活化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反思:当前中职英语生活化教学改革的简单倾向

1.二元化。首先,从主体而言,存在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教师引导作用的趋向。例如,课堂上,教师一味迁就学生言行,放任学生“自由探索与发挥”,必要的讲解与引导也离场而去,误以为此即谓学生为主。其次,从时限而言,存在过分强调学生当下生活而忽视过去、未来生活的趋向。教育中,过去生活的价值体现在经验与知识的传承,当下生活则体现在对学生生活经历与情感态度的关注,未来生活则体现在对学生智慧的启迪。生活化教学改革中,不少教师简单地抛弃语法等基础知识教授,机械设计情感、经验、兴趣课程,结果导致教学改革效果不佳。再次,从内容而言,存在过分强调价值生活而忽略事实生活的趋向。这主要表现在生活化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唯知识与技能等事实生活至上的批判与对意义、交往等价值生活的推崇,被夸大成对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全盘否定和对个体经验、情感和态度的无限重视,使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形式化。这主要指过分重视外在教学组织形式与方式,而忽略教学价值与效果的达成。改革中,活动教学、讨论教学、对话教学、情景教学等种种新教学方法,以及团队、小组、个体等教学组织形式被广泛采用。但其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须持谨慎态度。在许多生活化教学中,“生活化情景”只是学生表演剧的展示,“对话”只是师生之间的惯常问答,“小组合作”也只是班级小规模化的变种,甚至成为个别优生表现自我的舞台。此中,既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也谈不上师生和生生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更谈不上生活化、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生活化异化为一种时髦话语,生活化教学成了一种最简单不过的教学形式,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的种种弊端。

3.运动化。一是行政权力对改革的干预和强制推广,二是教师在从众文化心态与专业误导下对改革的蜂拥与逐流。有效的改革不应是基于自上而下的“命令——控制”,而应是基于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主体地位的“促进——支持”。教育行政权力倘若披上学术外衣对教学改革作过多的干预,往往只能是削弱乃至摧毁改革进程;而教学专业人员缺乏理性的随波逐流,往往也只会使自己迷失自我和改革方向。

4.技术化。生活化教学追求一定的生活化策略与技能,但其根本目的和本意在于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提升英语语言智慧,理解、选择、创新英语文化,促进个性自我的升化发展。但现实中,不少人却恰恰本末倒置,错误地认为生活化就是一种教学原则与方法的创新,从而苦苦追求和探寻种种生活化教学技术,而非生活化教学理念与教育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只是新瓶装旧酒,并未真正动摇传统英语教学的根基。

二、超越:推进中职英语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1.准确把握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内在意蕴。教学决不是仅仅为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它更强调人情感体验、个性发展与价值养成,强调人自我生命的展示、提升、完善与价值的实现;教学过程决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化操作程序与过程,而是一种充满不断变化、不断生成的生活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本身是一种生活过程,蕴含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不仅在于让人掌握人类既有经验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更要体验和关注当下生活。因此,它主张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特别是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积极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具有生成性可能的英语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既注重听说读写等基本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英语情感体验、思想共鸣、人文态度形成与信仰提升,实现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生命价值的完满充实、展示与提升。可见,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内涵在于强调教学必须注重人的生命意识,注重过程意识与生成意义。

2.完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组织形式,重点就在于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克服课堂教学在内容、形式、时空上的有限性,实现正式与非正式教学——特别是第二课堂在过程、方式、内容、资源等方面的双向延伸、交汇、融通、生息与拓展,实现课堂与生活在形式上、功能上和价值上的融通、结合。有效完善利用教学方法,摒弃为创新而创新,以某一种新方法淘汰一种旧方法或对旧方法作形式上的改造的简单做法,要根据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目标、学生身心发展状态和不同教学方法特点,选择相对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方法——既可以是单独运用或改造某一种方法,也可是综合运用或整合多种方法,创设、生成“真实”的生活化教学情景和教学组织模式。

3.拓展丰富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中的文字类与活动类、预成类与生成类、知识类与情感类教学资源丰富多彩。但传统英语课堂却常常将教学资源主要限于来自既有教材及教辅资料的书面知识。这些资源不仅内容、数量有限、形式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其学习动力,而且其作为“过去的生活经验”的本质属性也决定了它在关照学生当下与未来生活的过程中存在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知识经济对传统人才的改造和时代新人的呼唤就在于此。因此,“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学英语新课标》),充分利用各种生成性教学资源,既是改革传统英语教学的需要,也是实现英语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与有效方式。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生活化中职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