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2015-12-10黄民江刘理静湖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系湖南省怀化市418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诊断学微课教学模式

钱 红 黄民江 刘理静 湖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系,湖南省怀化市 418000

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钱 红 黄民江 刘理静 湖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系,湖南省怀化市 418000

根据《诊断学》的教学内容、特点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尝试在医学院校诊断学课程中进行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探究微课结合翻转课堂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及方法。

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诊断学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各种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慕课、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迅速兴起,微课作为慕课、翻转课堂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也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1~3]。“翻转课堂”是指一种教师创建学习微课程,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教学形态。它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主动,参与度更强,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翻转课堂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而微课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4]。“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它既可作为一种知识挖掘的工具,也可作为知识的脉冲[5]。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概念和一些难以理解却要求掌握的技能[6]。结合诊断学课程特点,本文主要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1 诊断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困惑

诊断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运用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对患者提出诊断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疗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7]。诊断学作为一门桥梁学科,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学生学习掌握临床医学各学科专业知识。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的诊断学教学大都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实行了高仿真模拟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教学效果仍较差,造成“一人讲,多人睡”的教学状况,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综合素质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并且,诊断学内容繁多,包括症状学、问诊、体格检查、病例书写、实验诊断、辅助检查等方面,各内容相对孤立分散,不少医学生面对概念抽象、专业性强、内容繁多的诊断学,往往学习态度消极,严重影响了教学和学习效果[8]。因此,改革传统落后的灌输式诊断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应用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国各大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发展的趋势。

2 “翻转课堂”与“微课”的优势

2.1 “翻转课堂”最先在2011年由萨尔曼·可汗提出,其本质性特征是把传统学习过程翻转过来,把知识的传授放在课堂以外,先让学生借助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新知识,把知识的内化放在课堂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进一步学习,从而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9]。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学生在课外根据自身的能力、个性、特点及水平来支配自己的时间,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实现个性化学习;在面对面的课堂中,学生可通过问题探究、小组活动将传统的被动地听课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由传统的讲授者变成引导者,可以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反馈[10,11]。翻转课堂颠覆传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变成辅助及促进者;同时教师又能在课内及线上对学生进行监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控、自学、沟通及表达能力,提出及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及协作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2 在学习形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当下,教与学都迫切需要一些“短小的”、“情境化”、“趣味性”、“实用性”的资源类型来满足学生的应用需求。由此,“微课”应运而生并慢慢走进医学教育领域[12]。以学生为本是“微课”的灵魂,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便捷可循环学习资料。无线网络、智能终端的普及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根据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教师将其制成微课,置于网络上,学生课后可自由学习,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将课内课外融合在一起,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制作简单,且可循环使用;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13],有利于分层教学,可为能力各异的学生创造更为公平的学习机会,使教学过程更加人性化[14]。

3 探索微课结合翻转课堂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结合翻转课堂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及策略。该教学模式的基本设计原则是“问题引发探索,课内课外融合”。目前,其在诊断学教学中应用研究鲜见,如何将其有效应用至诊断学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的案例研究经验和方法[15],结合本校诊断学课程的特点,构建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该教学模型主要由课程开发和课前学习、课上内化、课后复习三位一体的关联教学及研讨总结三部分组成。

3.1 课程开发 翻转课堂完全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前需要学生完成知识的传授部分,教师需提前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准备。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诊断学教学需要,教师设计开发系列微课、练习题等学习资源;所以,构建一个完善的“微课”网络平台是将“翻转课堂”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微课”以教师讲解演示的“微视频”为主,同时辅以“微练习”、“微案例”等学习资源,还需建立在线反馈体系如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但是微课并不是小视频那么简单,它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不是知识传播问题,而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笔者认为创意是微课的灵魂。教师在课程开发时需要挑战创意微课。

3.2 三位一体的关联教学的具体实施

3.2.1 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1周将学习任务制定好,确定学习重点、难点及微课内容,完成微课设计。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综合学生的个性情况及诊断学教学内容,收集微课资源并制作。在进行微课制作时,教师必须考虑很多此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比如:我的微课是给谁看的?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学习特征和喜好?如何才能让我的微课被学生喜欢?等等。其次,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至网络平台,同时设置好在线答疑、在线讨论、问题回馈等网络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观看微课和开展线上练习等方式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惑,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并将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3.2.2 课堂学习:在翻转课堂中,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内化,内化可通过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分组学习及交流总结等四个步骤完成。首先,学生在上课前1d将学习中遇到、做作业碰到的问题提交给教师,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历届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拓展,确定问题。其次,老师根据班内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情况分析后建立学习小组,挑出学习成绩好、性格外向、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组员根据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合。小组成员进行独立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此阶段可提供面对面辅导和交流。第三,小组成员间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提高组员间的协作能力;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各小组派代表将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和交流,将各自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同学进行分享,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学习兴趣。

3.2.3 课后复习: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需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将学生交流成果及学习重点再次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复习所用;同时教师需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将执业医师考点与学习难点结合,制作课后练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3.3 研讨总结 研讨总结由所有负责本门课程的教师共同完成,采取过程研讨及结果总结研讨方式。过程研讨主要考察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表现、小组探讨及交流活动;结果总结研讨主要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作业完成情况及正确率。教师要对研讨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导下一步教学。研讨总结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及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培养。

4 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几点思索

当然,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大家深思,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4.1 要求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微课无法像正常课堂那样进行大容量的教学,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故教师必须精选教学内容[16]。教师需结合学生兴趣对微课内容进行策划、创作,将学科重点、难点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进度以及学习体系的需求,制成一系列微小视频。因此,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心理学知识及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及指导者,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技能、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并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

4.2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及完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完善需要不断制作新的微课。微课的制作与微电影的拍摄流程大同小异,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担任多种角色,既是演员、导演、编剧,又要承担道具、剪辑、剧务等工作,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其次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因此,学校或系部有必要制定专门的管理条例和规定来保证微课的顺利制作。

4.3 学生课外看视频效果如何把握 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成“学-教”模式,这对中国式课堂来说,真可谓“本末倒置”,故有人提出质疑——改变学生十几年的学习习惯,孩子能适应吗?所以,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平台,在此平台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

随着教学改革朝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一场“微”革命正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悄无声息地走入教学过程[17]。微课视频特有的反复播放功能,让那些自尊心强且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能从容、有效、循环观看学习,极大地解决了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18]。“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及网络平台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机会,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大家对问题进行相互讨论、相互反驳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敢于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将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既能提高医学生学习效率、综合能力,又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快了医学教育改革的步伐。

[1] 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26-32.

[2] 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11-16.

[3] 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0):36-40.

[4] 郑君芳,贺俊崎.“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71-73.

[5] 杨杰,乔永平,王金权.微课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医教育,2014,33(7):75-76,83.

[6] 巫雪琴.校本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0(7):32-34.

[7]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8] 李俊玲.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89-90.

[9] 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2013,30(10):93-95.

[10] Fulton K.Upside down and inside out:flip your classroom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J〕.Learning &Leading with Technology,2012,(8):12-17.

[11] Herreid C,Schiller N.Case studies and the flipped classroom〔J〕.Journal of College Science Teaching,2013,(5):62.

[12] 何炜,罗声娟,彭松.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9):3020-3021.

[13] 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8):68-72.

[14] 曾东霞.惯习与场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以中南大学为例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128-137.

[15]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16] 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22(2):42-44.

[17] 蒲文静,蔺多鑫.高职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微课教学应用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3):299-301.

[18] 杨辉.小议微课〔J〕.时代教育,2013,10(14):24.

(本文通讯作者:刘理静)

(编辑雅文)

G712

B

1001-7585(2015)12-1674-03

2015-02-05

猜你喜欢

诊断学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