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洛昔康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5-12-10李锦秀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内科4563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双氯芬抗炎药风湿性关节炎

李锦秀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内科 456300

美洛昔康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李锦秀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内科 456300

目的:评价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国产美洛昔康,7.5mg次,2次d,口服;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50mg次,2次d,口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过4周治疗,两组患者较治疗前临床症状与体征及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29%,对照组为71.43%,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为28.57%,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口服双氯芬酸钠相比,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较低,用药安全性要优于双氯芬酸钠。

美洛昔康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双氯芬酸钠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为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的临床表现多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及关节外病变为主。该病特点为慢性反复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在我国属于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高发年龄在40岁以上。如不早期系统正确治疗,可导致患者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临床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生物制剂及植物药五大类。而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我院对美洛昔康和双氯芬酸钠两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R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上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颁布的诊断标准,且病情处于活动期。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5例,男6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42.7±13.8)岁,平均病程为(6.1±4.4)年;对照组35例中,男9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46.5±14.2)岁,平均病程为(5.7±3.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洛昔康(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剂量:7.5mg次,2次d,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剂量:50mg次,2次d,口服,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休息痛、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握力、关节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类风湿因子指标,并记录治疗期间所有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标准[1]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不到30%;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指标改善30%~50%(含30%);进步: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指标改善50%~75%(含50%);明显进步: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指标改善75%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两组间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29%,对照组为71.43%,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4例胃肠不适者;对照组出现9例胃肠不适者,出现1例头晕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3%和28.5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手、腕、膝、踝、足等小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非化脓性严重的疼痛性疾病。RA发病时间可以是几天、几周的短期病程,但病情带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性,往往累及到终生,从而形成长期病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在于解除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及防止关节的破坏为治疗目的。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的非固醇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阻止致炎的前列腺素的合成[2]而发挥以上作用,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线药物。但由于此类药物容易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所以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上,选择合理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研究热点。美洛昔康是一种烯醇酰胺类的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选择性抑制环氧合酶-2(COX-2),从而具有很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与较少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本文选择美洛昔康和双氯芬酸钠两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过4周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对照组为71.43%,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药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疗效相似。但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者4例,占11.43%,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者10例,占28.57%,两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美洛昔康不仅有较强的抗炎活性,而且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要优于双氯芬酸钠,是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想抗炎镇痛药物。

[1] 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等.美洛昔康与萘丁美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1,17(3):26-29.

[2] 曹苹.非甾抗炎药美洛昔康〔J〕.药学进展,1996,(4):35-37.

[3] 戴生明,韩星海,施冶青,等.国产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J〕.中国新药杂志,2000,9(3):126-128.

[4] 徐建华,丁长海,徐叔云,等.美洛昔康与萘丁美酮双盲随机对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4):112.

(编辑杨阳)

R593.21

B

1001-7585(2015)12-1616-02

2014-05-03

猜你喜欢

双氯芬抗炎药风湿性关节炎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氮卓斯丁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双氯芬酸钠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术后疼痛的效果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