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频制作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研究

2015-12-10朱旭辉吴金娜

电影评介 2015年23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专业课程

朱旭辉 吴金娜

新媒体视频制作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研究

朱旭辉吴金娜

电影《万万没想到》剧照

伴随着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已经进入多媒介、高速化发展时期,影视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教育环境与普通本科院校职业化转型中,新媒体视频制作是作为新的思维形态教育,是新的文化方式教育与知识结构教育。在传统媒体逐渐式微,新媒体日渐兴盛的传媒格局下,新媒体视频制作要有“大传媒”意识,在不同的媒介载体间来拓展新媒体视频制作的内涵和外延,拓宽新媒体视频制作的视域和表现空间,因此,切实加强普通本科院校的新媒体视频制作理念与实践创新的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实践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注重前沿性——教学内容动态化

在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职业化教育转型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学校办学特色,结合学校优势,改革传统专业,强化应用专业的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新兴技术、新兴业态模式发展进行适时调整,摒弃过去只强调学生数量,忽视教学质量提升的传统思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以实战为主的应用型专业,在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路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定位,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应用型专业培养模式。

新媒体视频制作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中影视制作模块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摄影摄像基础、后期制作、DV制作、微电影制作、纪录片创作等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大纲制定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要在兼顾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强化课程设置的实战性,这就决定了教学大纲不再是像传统专业一样固定不变,而是更加具有了前瞻性和动态性,即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技术的发展进行适时的更新和变化,再和以往一样不考虑社会需求和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职业化人才。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依照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课上按照准备好的教学内容,将知识点和相应的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对视频制作的掌握程度只能停留在课上教师的讲授层面,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吸收和成果转化。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如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这将意味着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有效衔接,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的风险。

新的传媒语境下,要顺应时代发展,明确培养目标,打造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教师作为施教者,要明确自身定位,对教学内容的实施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教学内容实施的过程中成为主体或者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技术在不断更新,视频制作过程所需的机器设备、软件配置等专业设施随之也要适时更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设置,掌握市场最新动态,确保将课程知识的最新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并将各种知识之间的关联度串联起来,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和社会动态,掌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在新媒体视频制作课程中,通过个案分析、经验总结、调查问卷、专业咨询等方式掌握专业发展现状和学生学习动态,并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拓宽课堂科学教学的研究渠道,更新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动式教学模式进行系统探讨,从中探讨出适合新媒体视频制作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完善学生实践学习、教师实效教学的实践体系,并进一步为学生搭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多元化实习、实训的新平台奠定基础。

二、强化应用性——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普通本科院校向职业化转型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为了技术而技术,在加强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不能把学生简单看成学习的工具,更要注重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实践可以育人,人文教育更可以教人、育人。

新媒体视频制作是一门专业技能性很强的学科,不单单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专业教育中不仅侧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培养,更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审美感知能力培养,这关系到视频作品是否有创意,是否符合创作的基本规律并有效把握大众的审美情趣。因为“在未来的竞争中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取胜的关键要素不仅在于网络技能的掌握,更在于文化品位、媒介素养、审美素质的提升。”[1]视频制作的完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仅仅凭借某个知识点,或某一门具体课程就能完成,它需要汇集多门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创作。如视频制作首先要有一个带有创意性的策划方案,这是决定视频是否有创意的关键一步。其次,根据策划方案,要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镜头脚本。接下来要按照脚本进行画面的拍摄,画面拍摄的艺术美感效果,是视频画面质量的决定因素,前面几项工作完成之后,就要进行镜头的剪辑和画面的组接,这一项任务的完成决定整个视频的主题思想能否得到有效呈现,作品应有的艺术感染力能否得以实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视频制作的完成需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讲究团队协作能力,视频制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在教学中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结合视频制作课程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将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实践结合起来参与教学,将各种知识内容融会贯通。

(一)案例实践法

在专业教学中,探索职业教育的特点,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根据新媒体视频制作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课程讲授中应少而精,对具体知识点的讲授,可以采用经典案例进行操作,在案例中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点,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除此之外,还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赏析,这些作品有优秀的,也有失败的,让学生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既能在优秀作品中学习、观摩中掌握其优点,又能在失败的作品中吸取教训。在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知能力,最终在自己的作品制作中能够扬长避短,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项目参赛同步法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将课程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新媒体视频制作的特点,采用项目参赛同步的方法,即以项目和参加各种微视频大赛,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分组,保证每组中的人员在策划方案、镜头脚本、画面拍摄、视频剪辑等方面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为项目或参赛作品出谋划策,在团队协作和对作品不断的打磨中提高参赛作品的制作水平,让学生感受到个人在团队创作中的重要性,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在具体项目中要做什么,每个人都带着任务来学习,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怎样学,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实践证明,项目参赛同步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同时,教师可以在自己课题申报中加入项目实践的内容,将学生作为课题组成员,亲自参与到项目实践中,这样,教与学能够充分互动,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研讨会,及时了解专业前沿内容,弥补自身专业教学上的不足;让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视频大赛,通过参加比赛看到差距与优势所在,这样对专业教学可以起到教育反哺的功能。

电影《万万没想到》剧照

三、注重实战性——产教模式深度化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意见,在课程考核中,要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推进课程的项目化、模块化教学与考核制度。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国务院相关意见指出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根据课程需求制定灵活的考核制度,完善考核体系;同时,推进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强化教学与作品转化的深度融合。

(一)考核制度灵活化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新媒体视频制作课程,就其性质而言,不同于其他一些传统课程,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传统的笔试考试和上机限时操作,不能有效的测评学生的真实水平。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本着考核制度灵活化的原则找出更合理、有效的考试方法,通过灵活的考试制度完善考核体系。如以微视频大赛作为项目考核,让学生结合大赛的具体要求,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创作,这一要求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就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这种考核方法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作品参赛获奖后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重要参考,后期考核作为课程考核的延伸,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并且将课上、课下有机结合,有利于完善课程的考核体系。新媒体视频制作课程建设经过2013年、2014年和2015年3年的教学改革,在相关任课教师的努力下,在省级项目比赛中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实践教学成果。考核中注意课上与课下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平时与期末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动态式的考核模式。

(二)校企合作多元化

在普通本科院校职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学校要摆脱以往单一化教学的现状,在实战教学基础上,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推动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合作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与就业创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首先,在新媒体视频制作的课程体系中,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做到校企合作在深度融合的同时,实现合作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在校内资源上,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配置,结合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校内为学生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建大学生新媒体文化节,让学生在锻炼中实现创新能力的的提升。在校外资源利用上,和地方电视台、传媒公司、网络公司合作,让专业建设落地生根,服务地方发展。

其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战略。“请进来”,和国内优势新媒体视频制作公司的资源进行合作,让优秀校外师资走进课堂进行授课。如与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进行合作办学,将凤凰教育的师资请入学生课堂,由各行业、各领域的精英人士为学生讲授数字视频制作的相关流程以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是学生在以往课堂中难以实现的,这样有效弥补了学生实践不足的问题,了解了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就业前景,让学生在学习中拓展视野,给学生提供更大、更广的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走出去”,针对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不足的现状,把教师送到一线传媒公司、网络公司以及著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训基地,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得到快速提升,也将专业与企业,专业与就业,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实现了有效链接。“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学校专业发展与就业质量结合起来,将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相结合,更有利于在普通本科院校职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在普通本科院校职业化转型中,新媒体视频制作作为应用型课程在发展中应结合学校实际与办学特色,结合国务院、教育部有关职业化转型的相关要求,实践出一条从教学内容动态性到教学方法多样化有效对接,从教学考核标准灵活化到校企合作多元化的深度融合,从教师发展的技能提升到学生就业、创业的创新能力培养,在职业化转型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转型发展、办学特色、质量提升、专业发展与教学资源优化组合的新方法、新路径、新模式。

[1]朱旭辉.网络与新媒体学科发展路径探析[J].编辑学刊,2013(6):85.

朱旭辉,男,河北保定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博士,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影视艺术、文化传播及新媒体研究;吴金娜,女,河北保定人,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电视艺术及新媒体研究。

本文系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2014011114);2014年绥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S20140022)。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