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迪斯尼动画电影角色形象的塑造

2015-12-10

电影评介 2015年23期
关键词:迪斯尼米老鼠动画电影

陶 冶  郭 艳

论迪斯尼动画电影角色形象的塑造

陶冶 郭艳

沃尔特·迪斯尼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传媒公司,产业囊括了动画、电影、制造、游乐等多个领域,年收入高达250亿美元。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一只老鼠开始的。通过塑造米老鼠这一全球经典动画形象,迪斯尼逐步成长和发展,最终成为传媒行业的巨头,地位难以撼动。迪斯尼公司以动画制作闻名于世,而其动画电影的地位却较为特殊。根据其所创造的利润而言,动画电影已经不再是该公司最为重要的产品。但是,公司却始终如一地对动画电影制作倾心尽力。在如今动画电影领域群雄竞起的时代,迪斯尼公司从来没有放弃在该领域的拓展。这是由于其深知,迪斯尼帝国之所以屹立于今天,正是所塑造的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画电影形象,只有当其深入人心之时,迪斯尼企业所有产业链方能被激活,并顺利地获得丰厚利润。因而,在美国文化迅速席卷全球之时,迪斯尼动画电影所蕴含的文化趣味颇受人肯定,并更成为其进军全球的重要利器。

一、迪斯尼动画电影角色形象的塑造风格

作为叙事艺术的一种,动画电影建立在精彩引人的故事情节基础之上。与其他电影不同,一直以来,迪斯尼都将受众定位于5-15岁的青少年群体。因而其故事模式多单一而直率,动画角色形象也属于类型化。正是由于此种模式化、类型化的叙事结构与动画形象,引领着迪斯尼公司一路前进,为全球观众打造了一幕又一幕的经典传奇。

(一)夸张的角色造型

夸张角色造型是迪斯尼动画电影频频采用的形象塑造形式之一,如夸张的角色、夸张的造型、夸张的动作、夸张的场景等等。就角色外形的夸张性而言,多以物体自身特征为基础加以塑造,如动物五官,耳朵、眼睛变大、缩小或伸长鼻子,圆滚滚的身形、拟人处理的四肢,如人一般的穿衣、戴帽等等。而经典动画角色米老鼠、维尼等,正是运用这种夸张的造型模式。与此同时,动画电影在细节处理方面的夸张性也随处可见,如由于剧情需要,能够随意加以变换,装进的纸箱迅速变为方形,动画角色被门压住后变成了纸片人,将动画角色任意钉在墙上,但是,无论如何地变换最终都能够毫发无伤地回到原形。结合西方人喜好,迪斯尼动画电影在动作、情感表达方面也十分夸张,如微笑着的嘴拉长至耳部,当情况紧急时角色的奔跑速度有如瞬间转移,并配以夸张的动作,如弧线、S形运动等等。无论是动物形象,亦或人物形象,迪斯尼在角色想象塑造方面都毫不吝啬地采用夸张手法,不仅鲜明地突出了角色的个性,更为影片增色不少。

(二)角色风格幽默而自由

就动画影片的娱乐性而言,其始终作为迪斯尼动画电影所延续的创作风格,并致力于为广大观众创设愉悦而又轻松的氛围,使各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观看中体味到快乐,而如此种种,正是通过塑造幽默的角色形象来实现的。就早期动画电影而言,如《米老鼠与唐老鸭》《虫虫特工队》《冰河世纪》到随后极具颠覆性的动画电影《怪物史莱克》等等,所有经典角色都不乏幽默而自由的个性,加之经典、搞笑的对白,滑稽、形象的表演,总是能够使人忍俊不禁。而每部动画电影都配以幽默、搞笑的明星,如机智、顽皮的米老鼠,笨笨的、喋喋不休的唐老鸭,憨呆而又萌萌的小猪,无论是其外形,亦或性格特点,都带给观众轻松、愉悦的感觉。大耳朵米老鼠如神经质一般,神态喜感十足、动态滑稽多态。正如《观众评论》中所说的那样:“米老鼠的滑稽,使我捧腹地从椅子上掉下来。”在电影《冰河世纪》之中,造型古怪而顽皮的小松鼠,为获得它最喜爱的松子,为观众带来了阵阵笑料。对于这只松鼠的造型而言,细长的嘴巴搭配小狗一般的鼻子,圆溜溜的眼睛形突起置于头顶,三只爪子一般的小手坚持不懈地捧着一个硕大的松子。就如此有趣的造型,就能够带给大家会心一笑。在影片中,该松鼠时常流露出神经质一般的神情,令人捧腹的动作使观众忍俊。

动画电影《怪物史莱克》剧照

(三)角色清晰而个性独特

迪斯尼动画电影虽然角色众多,但不论是主角、配角,亦或群体,每个角色都能塑造地独特而又立体,个性而幽默,全无雷同之处。如此丰富地角色也有其共性。首先,对于动物型角色而言,均从现实动物原形出发加以塑造,通常赋予其简单、可爱的造型。而动物型角色还可分为拟人化的动物与动物化的人。前者包括米老鼠、唐老鸭等经典形象,后者的代表是狮子王,无论是将动物拟人化,还是有如辛巴那般魁梧的身材、坚实的脸庞、坚定的眼神、浑厚的声音,都有如威武青年一般。此外,迪斯尼还善于刻画小动物、昆虫,其拥有小巧的身体,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动画片中却找到了它们,并赋予独特的表演,使之成为人们难以忘怀的角色。例如,《花木兰》中的木须龙等等。其次是人物型角色,其将真人动作、造型加以动画刻画,打造出了写实等多种风格的动画电影。如历史人物角色,采用亚瑟、埃及法老等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在角色塑造方面忠于人物自身形象,但在动作、语言方面赋予其动画风格。再如诸如花木兰等传说人物,通过某个故事或传说打造出来的角色,保留故事的人物特点。再次,是奇幻型角色,迪斯尼公司还打造了很多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经典奇幻角色,在人物、动物等基础上融入了幻想元素,并塑造成为一类新形象,如《白雪公主》中王后得到了魔法后变成了怪异的老巫婆;《怪物公司》中各种怪兽形象等等。所有角色都是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与优秀的创作手法下的产物,虽然造型怪异,却不乏生动、形象,追求合理又试图展现出同现实的违背性,造型越奇特,越能够吸引大家的眼球,越能够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享受。

(四)角色下的民族文化风

美国文化崇尚自由,尊重个性与自我价值,而迪斯尼电影角色形象、性格总是展现着浓浓的美国民族文化特色。无论对于创作型题材,亦或经典故事的改编,民族文化始终渗透于其中。一方面,角色富有幽默感,而这些幽默无一不体现着典型的美式风格,而角色动作创作中,也多采用美国民众倍感幽默的滑稽动作,语言表达风格也常常使用美式幽默哩语。如此丰富的民族文化,使本土观众倍感亲切。例如,米老鼠的好朋友唐老鸭,在米老鼠系列影片中始终作为一个配角出场,但其魅力不减,也成为大家心中永远难忘的经典形象。另一方面,角色塑造方面个性特征鲜明,各色形象是非分明,英雄式人物源于美国人心中的英雄情结。此类影片剧情多为模式化发展,英雄的塑造富有正义感,利用魔力、奇迹维护了和平与正义,战胜了邪恶,得到了圆满的结局。如小鹿斑比、狮子王、花木兰等角色。在《狮子王》中,“辛巴”一脸正义,始终在寻找自我的归宿,并最终战胜了邪恶势力,成为森林之王。

二、迪斯尼动画电影角色的经典塑造模式

(一)英雄出少年

不谙世事的英雄少年始终是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经久不衰的角色。如白雪公主、小飞象、辛巴、小美人鱼、花木兰等等。如此重要的角色无一不采用这种塑造模式。当然,这种模式与迪斯尼公司的市场定位密切联系。迪斯尼将其目标定位在少年儿童群体上,因而讲述此类与其群体相关的故事也变得理所当然。而这种选择的背后也蕴含着浓浓的美式文化心理。美著名评论家菲利普仍有阐释:“所有美国故事中最为伟大的主题,就是天真遇上了经验。起初,我们笑嘻嘻的,对所有人抱以好感。我们就像天真、善良的孩子一般,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但当走到外面的世界时,不知怎的被打倒了,自此以后,我们很难将自我拼接起来,恢复原状。”当然,这种观点在迪斯尼动画电影前略显消极,在动画电影中,总能看到少年天真烂漫的主人公出场,暴露于坏人的注视之下,我们难免为其捏把汗。但无需难过的是,少年英雄总能在最危急关头发挥作用,将敌人打得“很难将自我拼接起来”。当面对恶势力时,英雄的少年们逐步成长,成为坚强而又成熟的准成年人。例如,在《小美人鱼》中备受大家宠爱的爱丽儿,为探寻自我的身世而离家,却由于天真被女巫蒙骗,铸成大错。但在最危急的关头,她却显示出了过人的胆识与勇敢,打败了邪恶,挽救了所有人。当迪斯尼公司在塑造此类角色时,与其说为了褒扬英雄出少年的壮举,倒不如说劝诱小观众成为这样的英雄。

(二)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主人公,他们从来不是被孤立的,也不乏良师益友的帮助。如影片《海底总动员》,多莉作为马林的患难好友,于浩渺的大海中相互扶持和帮助,结下了极为深厚的友谊。而与主人公友情深厚的角色,或为小体型动物,或呆萌臃肿的角色,同主人公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它们总是对主人公不离不弃、出谋划策,偶尔又插科打诨。在迪斯尼早期动画电影中,此类角色更关注正角风格,如《小飞象》中的老鼠几乎充当着顿波的保护者。当顿波失去了妈妈时,这只小老鼠挺身而出,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关爱与帮助。随着时代的变迁,迪斯尼在此类角色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喜剧性色彩,如今甚至演化成了丑角。如《花木兰》木须龙一角,它就像埃迪一样易怒,讲话好似连炮的小龙,自称为木兰的守护者,但却矮小、滑稽,常常帮倒忙。同主角相比,此类角色具有更强烈的人类色彩,他们爱吹牛、胆小,甚至危急关头会临阵脱逃。《小美人鱼》中企鹅、海豹就是这样的形象,其一心想成为英雄,却次次帮倒忙,当主人公被女巫带走之时甚至落荒而逃。但他们却也深深自责,认识到了必须为朋友两肋插刀,于是,他们战胜了畏惧,成功地帮助主人公逃脱险境,也就此成就了其英雄之梦。

(三)迪斯尼与皮克萨

随着时代、产业的发展,迪斯尼公司与皮克萨公司开启了合作,并迅速进入了三维动画电影制作行业。在1995年率先推出了全球首部三维动画大片——《玩具总动员》,获得了热烈的反响,也开启了迪斯尼三位动画电影新的篇章。此后10年,迪斯尼公司不断推出了各种卖座的影片。但繁华背后,两大公司的合作却是在“借鸡生蛋”。皮克萨负责剧本创作、电影制作等一条龙服务,而迪斯尼只负责筹资、发行,虽然捞了盆盈钵满,却未在合作中得以科学转型。由于迪斯尼公司未介入创作,因而此类作品脱开了其角色塑造模式,抛却了民间故事与童话电影,而采用全原创故事来反映当代人的尴尬与困境,深刻地触动了其内心柔软点。如《玩具总动员》中,各种玩具的自恋、嫉妒、竞争、合作,同现代人的生活相似,颇具切肤之痛。而《超人总动员》电影中,恢复日常生活的超人每每开着破旧的车流走于拥堵的公路上,蜗居在窄小的隔间办公,忍受着上司的肆意斥责,都使观众心有戚戚。此类角色塑造模式中,主人公不再是英雄,即便对于超人也不例外;小丑跟班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朋友也会有分歧,甚至面临着决裂的风险;坏人脱离了原来的模式化,其堕落也并非天生的。如反派超人小子,最初是超人的崇拜者,但由于受到其冷落误入歧途。当人们在欣赏各个角色时,也许正是在欣赏自己,使人们看到了更多、更为广阔的世界。

结语

皮克萨并未带领迪斯尼走得很远,甚至没有其他公司动画电影那般突出。在如此一个动画电影硝烟四起的时代,迪斯尼还能否走得更远还是一个未知数。而我们最为关心的是,何时才能有自己所塑造的经典动画形象,同全球观众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陶冶,男,河北廊坊市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二维动画设计,影视动画设计方向研究;郭艳,女,河北工程大学博士,主要从事民族文化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迪斯尼米老鼠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我是可爱的米老鼠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迪士尼版图再次扩充 米老鼠“收编”阿凡达
快乐的迪斯尼之行
妈妈撕碎了我做的“米老鼠”风筝
创造米老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