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海洋之歌》中民族传统元素的应用与创新

2015-12-10陈劲松

电影评介 2015年23期
关键词:爱尔兰动画色彩

倪 莉  陈劲松

论《海洋之歌》中民族传统元素的应用与创新

倪莉 陈劲松

2014年推出的二维动画电影《海洋之歌》是爱尔兰导演汤姆·摩尔继《凯尔经的秘密》之后执导的第二部具有标志性风格的动画电影。影片在剧情、美术风格、音乐等方面处处充满了爱尔兰民族特色,为如今被3D动画长期霸占的主流市场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对于探索如何走动画民族之路的中国动画人来说,这部电影也给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经验和参考。

一、影片主题中民族传统文化的呈现与创新

《海洋之歌》的灵感来自于爱尔兰神话中深海巨人族和海豹精灵的传说。整部影片将人性和本民族的哲学观注入影片,保留了浓厚的凯尔特文化。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谈到神话故事改编的动画片,绝大部分都是忠于原著。而在这部影片中,角色以及故事的主线都取自古老的爱尔兰神话,但导演并没有教条地引用神话故事情节,而是对这些传统元素重新编排组合,把故事的背景放到了现代社会,讲述了一个爱、回归与救赎的故事。本片借用奇幻和童话的形式,其本质上探讨的是在工业化的社会中人们的焦虑、痛苦、逃避,渴望回归本真这一现代主题。如,影片中用静谧的海岛、灵动的大海、有冬眠动物的林间小路来和乌烟瘴气、呆板的工业化城市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人类应该回归大自然的主题。

动画电影《海洋之歌》剧照

《海洋之歌》的主题源自传统的神话故事,但绝对不是对民族题材简单地生搬硬套,在充分展现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同时,将主题深化,把视角对准现代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影片主题中民族传统元素的呈现不能光有传承而无创新,要结合时代特色,不断改变、不断挖掘。动画不是以传统故事为题材,剧情中有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就做到了内容的“民族化”。“民族化”核心在于以现代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传统艺术的内容,将现代生活和传统内容进行融合。

二、影片影像风格中的民族传统元素的应用与创新

(一)角色设计

在动画角色设计上,《海洋之歌》既不追求日本动画中的唯美写实造型,也不同于美国动画中的可爱搞怪的夸张造型。影片中的造型汲取了《凯尔斯书》中用几何设计而不是自然主义的重现的特点,非常具有爱尔兰民族特色。

《海洋之歌》的人物造型使用几何图形进行塑造。影片中的海神麦克·利尔、女巫玛查等角色取自爱尔兰神话故事,但作者并没有照搬传统神话中的人物造型,而是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在平面设计基本构成法则的基础上,结合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角色造型的设计。角色造型或高大方正、或矮胖浑圆,简洁干练,线条流畅,人物性格生动饱满,形象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视觉上的识别性。

影片中的主要角色的造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态:1.圆形:哥哥本、妹妹西尔莎、奶奶、女巫玛查。在我们所熟知的平面设计基本构成法则中,圆形代表轻盈、柔和等感受,有美满、阳光的象征意义。哥哥本和妹妹西尔莎都属于影片中的“善”的一面,而且身份是孩子,所以用圆形和曲线进行人物形象设计,表现纯真的人物性格。另一方面,圆形也可以代表圆滑和伪善。奶奶和女巫玛查在造型设计上也大量的使用了圆形的元素,为了与“善”的本、西尔莎的圆形造型区分开,在脸部设计上加入了明显直线条和三角形元素,打破圆形造型的柔和感,体现奶奶和女巫玛查的圆滑和伪善的性格特征。2.矩形:父亲、海神麦克·利尔。图形中矩形的四边形给人静止、稳定、正直、敦厚、安全、力量等感受,同时也有笨拙、呆板、乏味等负面感受。影片中的父亲在妻子离开以后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独自抚养着两个孩子。父亲是家庭的核心,所以在形象设计上使用长方形的造型,显示其高大、敦厚、力量感。父亲虽然精心抚养着两个孩子,但是内心一直无法走出妻子离开的阴影,痛苦消沉、少言寡语,矩形造型的负面象征意义也符合他这样的性格特征。影片中的另一个角色海神麦克·利尔,和父亲一样因为妻子的离去而一蹶不振,哭干了眼泪,最终被母亲石化。本来很有力量和权力的神变成了没有感情的石头,所以同样采用了矩形造型,表现力量和僵硬。3.三角形:塞尔奇精灵,记录者。影片中的塞尔奇小精灵在圆形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三角形的元素。圆形的造型表现小精灵的憨态可爱的性格,三角形的下巴则体现小精灵的聪慧与乖戾;片中记录者就是一部活的“塞尔奇历史书”,他的每根头发都记录了一个塞尔奇故事。记录者的造型以正三角的形态为基础进行变化,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权威的感觉。

影片中的人物造型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导演刻意让现实人物与神话人物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父亲和麦克·利尔的造型,奶奶和玛查,摆渡的老爷爷和记录者在造型设计上非常相似。这是由于影片主题的需要,借此表现现实世界与精灵世界本来就是相互联通的,用一个个石化了的精灵暗喻一个个石化的现代人类。

(二)色彩设计

动画是一种视觉动态艺术,色彩是动画艺术给人带来的最直观的视觉感受之一。动画通过画面中的客观现实色彩和主观抽象色彩来表现现实空间,抒发情感,表现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不同的地域、民族对色彩的喜好和感受是不同的,《海洋之歌》的色彩设计不同于欧美动画的艳丽、明亮,也区别于日本动画的清新、淡雅,在色彩的设计上借鉴凯尔斯书的色彩特点,具有鲜明的爱尔兰民族特色。

凯尔斯书经文彩饰虽然构图繁复,但在色彩上只用了几种:红、黄、绿、黑、白、蓝。在古老凯尔特人的世界中,黄色代表着风,风又代表着智力、思想。而红色代表着火,和情感世界中的热情。大海的颜色是蓝色,因此,凯尔特世界中的蓝色代表着水,绿色则代表着生命、植物,大地。古老的凯尔特人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获得了这些最自然最有力量的色彩,这一点和中国从原始的阴阳五行哲学中形成的五行色类似。

《海洋之歌》在色彩设置方面汲取了古老的凯尔特民族传统的色彩样式,以深红、棕黄、金黄、普兰等色彩为主,配色非常干净,具有鲜明的爱尔兰民族特色。

影片的色调主要采用的是暖色调,但随着情节的起伏和角色的心理情绪的变化,影片的色调也随之变化。如在讲述一家人在小岛上的幸福生活时,场景色彩的设计多以暖色调为主,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愉悦和轻松。但随着在兄妹俩在回家的路上遇险,妹妹逐渐走向死亡,影片的场景开始由暖变冷。影片的色彩与人物内心的情感一一对应,也与观众的内心情感协调一致,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同情心,可谓完美的色彩设计,色彩表达丰富,如同梦幻一般,将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场景设计

动画的场景设计需要体现民族地域和社会时代特征,对于反映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渲染气氛,推动剧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海洋之歌》的场景设计从古老的凯尔特文化中寻求灵感,充满了图案化、平面化的装饰艺术风格,每一幅画面都是精美绝伦的装饰画。1.在场景设计中对物体进行夸张变形,大量使用几何图形、抽象线条。如山的设计,直接去除了山体上岩石的细节,而用简洁的矩形、三角形表现,特征鲜明并且富有装饰感。片中云和海浪的设计也突破了现实中物体本来的形态,用凯尔特文化中常用的螺旋线来表现。2.运用了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构成法则来处理场景构图。如在场景中用对称构成体现画面的均衡感,三角构成凸显画面的稳固感,用圆形构图既代表一种动态美,也代表了一种稳定。3.场景中利用了大量的宗教符号、图腾来表现凯尔特的民族风情。影片在场景设计的细节中采用了很多具有宗教意义的凯尔特图案、符号。如单漩涡符号,是最常见的凯尔特文化的符号之一。这个符号最突出的含义是出生,成长和死亡,或意识和毅力以及知识的扩张。影片中在壁画、道具、人设的细节上采用了许多单漩涡的符号。被石化的精灵身上有很多单漩涡,刚好象征着精灵死亡、空灵的状态。另外还有双漩涡符号、十字架、灵光等在凯尔特文化中常用的符号,也被作为影片场景中的元素大量使用。4.因为在古爱尔兰还没有透视的概念,所以许多镜头都尽力避免出现透视感,影片在场景的设计中保留这种传统的平面装饰艺术风格,同时在场景中运用光影和独特的上色方式来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并且运用线条产生视觉运动的感觉,给画面形成空间感,画面更有层次。

三、影片配乐中民族化音乐元素的应用与创新

《海洋之歌》中的音乐、音效与视觉画面和叙事配合的很完美。它们不会太跳跃,跟整个影片氛围很搭,达到了一种平衡,同时又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影片在配乐中使用了凯尔特独有的乐器—竖琴和爱尔兰风笛“乌林管”。在影片的配乐中这两种乐器的乐音单纯、简洁、纯净,略带丝丝忧郁和感伤,就像影片传达的那种缠绕心间挥之不去的哀婉和幽怨,借着出色的音乐得以完美演绎。影片中西尔莎在无伴奏的情况下反复吟唱的那首歌谣是影片配乐的一大亮点,这种没有伴奏的“原声态”歌声恰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爱尔兰风格的传统音乐代表,给人以清新、空灵、纯净的艺术享受。

爱尔兰音乐没有华丽的旋律,没有繁复的变化,却如山高远,如水清幽,如天空旷,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直抵灵魂的最深处。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仿佛感受到无名的智者以海洋为路、歌声为引,触摸和抚平一颗颗焦虑不安的心灵,带领人们走出心灵的迷思,到达安宁美好的自由世界。

四、国产动画创作中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与创新

《海洋之歌》是一部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影片中散发出来的浓郁爱尔兰民间文化艺术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关键,其中打破常规的空间结构和多角度透视的视角构图,以及影片中深厚的人文内涵,是对传统文化图案语言的继承与演变,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从这部电影的成功中,不免联想到如今的国产动画。

在好莱坞大片和国际上的动画大片对我国电影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的背景下,我国许多的动画大作都采用了中西文化大杂烩的形式。吸取外来文化、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固然是好的,但是吸取外来经验不等于简单地模仿,而是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品质,来丰富本民族文化内涵,不能用模仿代替创造。

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一些取材中国文化的动画片,但是这些动画片普遍存在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生搬硬套,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精神内涵的问题。片面的认为只要以历史故事、传统神话故事为题材,人物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影片中有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就做到了“民族化”。

中国的动画想要在世界动画的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走出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国产动画中的应用误区,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资源,避免简单、机械的植入,与时代保持一致,并不断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艺术进行创新,将传统艺术和民族艺术用现代形式进行演绎,融合在一起,学习动画强国关于民俗艺术在动画中的传承应用方法和手段,进行融合,顺应时代的发展,探索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新形式,才能让我国动画电影事业在世界动画的舞台上找到自己合适的立足之地。

倪莉,女,江苏南通人,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动画与影视后期方向研究;陈劲松,男,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戏曲与文化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爱尔兰动画色彩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鬼斧神工!爱尔兰巨人之路
爱尔兰睡眠学会
神奇的色彩(上)
我是动画迷
爱尔兰:小岛屿,大乐趣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