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方式研究

2015-12-09郭朝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实践方式英语应用能力第二课堂

郭朝阳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大学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草案》两个文件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应以技能性学习方式为重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文以经济发展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英语应用能力结构分析-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第二课堂实践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为线索,就如何通过第二课堂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作了系统的阐述,旨在探索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发展的途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应用能力;第二课堂;实践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273-02

一、经济发展对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经济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大学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早在2002年8月,教育部就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草案》,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应以技能性学习方式为重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即提高学生用英语在本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通识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不仅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超学科的视野。从专业的角度考虑,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英语应用能力结构

所谓能力,根据现代汉语辞海的解释就是:“完成某项任务的才能和力量”。在语言学习中,能力指的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技能。它包括应用信息的能力和批判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说掌握言语技能包含三个层次:一是领会式掌握言语的技能;二是复用式掌握言语的技能;三是活用式掌握言语的技能。很显然,按照言语技能的三个层面说,获得好的言语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无法完全依靠传统的课堂说教获得言语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才能获取“领会、复用和活用的言语技能”。长期以来,我国学生之所以出现哑巴英语、应用能力差等症结,就是因为受到课堂实践和语言环境的制约。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就必须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

三、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

按照语言学习及语言应用规律,语言习得分为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两个过程,学习者首先需要输入相当数量的语言素材,而后经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才能获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显然,在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中,由于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主要途径来实现: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确实可以获得相当数量的语言知识。但正如英语专家陆国强教授曾经讲过的那样“The power of knowledge consists not so much in its wide spectrum as in its wide application(知识的力量与其说在于广博不如说在于广泛应用)”。显然,只通过课堂教学是无法完全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不但担负着为学生输入信息的责任,而且有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提供输出机会的义务。根据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既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途径恐怕就是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四、第二堂实践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这里结合我院近几年的实践情况,谈谈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平台的思路、实施途径和实施效果。

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学活动中,除正式的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大学英语这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来讲,第二课堂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弥补外语输出机会之不足。高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效补充。所以,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样的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可以突破课堂教学内容和语言环境的桎梏,使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和喜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不同的活动所创设的语境中,进行充分自主的交流,通过大量的实践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体验到的是真实的英语运用情境,减少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常有的“情感过滤”,最终使学生个体潜在的语言应用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并有所提高。

所以,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自2006年始,平顶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就在全校学生中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实践形式主要包括:(1)网络自主学习。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利用现代网络设备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登陆平台,学生可以接触大量的语言学习信息,包括音频、视频、自我测试、教材辅导、英美文化、社会热词、名作欣赏,等等,并且不断的实时更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2)英语角。英语角是学生进行口语实践的重要场所。我们组织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直接参与英语角活动,和学生面对面地交谈,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语境,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胆量,还在活动中使他们增加了不同语境中英语表达方式的知识储备,为后续的应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3)英语爱好者协会。英语协会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社团,社团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英语爱好者。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交流英语学习的经验和体会并练习英语听说技能,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为他们的英语应用实践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平台。(4)英语广播电台。英语广播电台的设立为学生的听说锻炼提供了机会。每天放学之后,校英语广播开始播音,稿件全部由学生自己轮流组织,内容新颖时尚。不仅为全校同学提供了听的机会,还使部分同学在组织稿件和播音过程中,提高了自我的语言应用能力。(5)开展不同形式的英语竞赛。学校每年不同时间都会安排不同类型的诸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作文大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辩论赛、英文书法比赛等各种赛事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各种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通过对50名经常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实验组和50名很少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对照组的学生的跟踪研究发现,经常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同学与不常参加活动的同学相比,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有明显的差异。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经常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同学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同学。这说明他们的语言应用技能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从表格看似乎只能看出应试能力的提高,我们不妨再看一下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成绩,7名获得二等奖以上的同学,全部都是经常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同学,这更加印证了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五、结束语

实验证明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学校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应用平台。但应用能力的提高建立在扎实的语言基础之上。除了输出驱动之外,输入驱动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不断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内驱动力。只有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再加上课堂的延伸——第二课堂活动的应用实践,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否则,无源之水,难以流长。倘若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又何谈语言应用技能呢?

参考文献:

[1]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8,(23):62-63.

[2]蔡可化.第二课堂活动平台构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研探索,2008,(2):38-39.

[3]张云.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社会版),2009,(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5]梁文武,白树勤.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方式英语应用能力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自主性游戏角色发挥与实践方式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
探析初中语文渐进式阅读实践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题型调整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