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服务中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的防治效果※

2015-12-09曾建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胃炎疾病

曾建涛 宋 杨 王 玲

社区服务中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的防治效果※

曾建涛 宋 杨 王 玲

目的 探讨社区服务中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诊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6个月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遵医行为、健康知识掌握度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教育后患者遵医行为、健康知识掌握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在社区服务中采用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知识掌握度、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社区服务;健康教育;慢性胃炎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饮食不规律,导致慢性胃炎发病率逐年增高[1]。慢性胃炎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受环境、生活习惯等影响,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2]。患者对慢性胃炎疾病不了解,导致慢性胃炎控制较差,本研究探究社区服务中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的防治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4诊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45例;年龄27~76岁,平均(54±5)岁;病程1~21年,平均(8±3)年;其中萎缩性胃炎21例,糜烂性胃炎37例,非萎缩性胃炎42例;初中及以下文化33例,高中文化37例,大专及以上文化30例。所有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胃镜、幽门螺杆菌(Hp)检测、自身免疫性相关检查、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原测定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心、肺、肝、肾

功能障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能或不愿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并排除中途退出患者。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通过定期举行健康讲座、上门教育、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宣讲、生活调节、心理干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3.1 疾病相关知识宣讲 患者对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相关健康知识不了解,在生活中不能有效避免影响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向患者讲解慢性胃炎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慢性胃炎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影响因素、注意事项及有效治疗后可能达到的效果。调查显示,青年患者中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导致不能按时就餐、服药,而老年患者常出现服错药物[3]。指导患者规律用药,对于不能规律用药的患者建议其制作备忘录以按时服药,养成规律用药习惯。

1.3.2 生活调节 生活习惯对慢性胃炎影响较为明显,中青年患者多数生活习惯较差,不能合理膳食,常吸烟、饮酒。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定量规律用餐,以清单饮食为主,食用易消化、高蛋白低脂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睡眠充足,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时戒烟、戒酒。

1.3.3 心理干预 患者在长期疾病影响下易导致焦虑、抑郁、消极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症状,形成恶性循环[4]。所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对提高慢性胃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并进行疏导。向患者列举成功案例鼓励患者,使患者明白积极有效治疗可治愈,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1.4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行为期 6个月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遵医行为、健康知识掌握度及生活质量。①遵医行为:统计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合理膳食、合理用药、规律生活、情绪稳定等遵医行为。②健康知识掌握度:内容包括慢性胃炎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原则等内容,总分100分,根据患者得分规定:掌握良好:>85分;基本掌握:60~84分;未掌握:<59分[5]。掌握度(%)=(掌握良好例数+基本掌握例数)/总例数×100%。③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评估(SF-36),包括对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健康状况评估[6]。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比较 教育后患者合理膳食、合理用药、规律生活及情绪稳定等遵医患者均明显优于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1。

表1 教育前后患者遵医行为比较[例(%)]

2.2 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 教育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为88.0%,明显高于教育前的 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教育前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

2.3 生活质量比较 教育后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及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教育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教育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时间 例数 生理 功能 生理 职能 社会 职能 情感 职能 健康 状况 教育前 100 67±10 65±10 62±7 70±9 67±7教育后 100 74±10 77±10 70±7 79±9 74±7 t值 5.1686 8.1292 7.0221 7.0310 6.8197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干预措施促使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暴露危险因素,帮助实现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及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7]。研究指出,健康教育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8]。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9]。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对于慢性病防治有重要作用。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调查显示中国患有胃肠病患者达1.2亿,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消化性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为30%,是全世界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10]。慢性胃炎需长期治疗并有效避免生活中危险因素才能获得明显疗效,调查显示50%~70%患者对慢性胃炎健康知识不了解,以至于在生活中不能有效避免危险因素[11]。社区服务中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健康教

育势在必行,本研究对患者实施上述健康教育6个月后,患者遵医行为、健康知识掌握度、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实施健康教育后提高了患者对疾病认识、了解疾病有效治疗及防治效果,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社区服务中慢性胃炎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增强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1]刘秀萍.护理程序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3(12):24-27.

[2]陆忠红,仇训华,黄丽儿,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83-84.

[3]杨小梅,利惠珍,陈文姿,等.辨证施教路径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5):1813-1814.

[4]杨小梅,利惠珍,陈文姿,等.慢性胃炎病人辨证施教路径对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15):1400-1401.

[5]孙晶,王六尾.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 130-132.

[6]刘海珍.系统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7(8):1924-1926.

[7]陈莹,和丽梅,李红樱,等.慢性胃炎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13(2):8-11,26.

[8]沈斌林.中青年慢性胃炎患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1):1401-1402.

[9]陈刚,何春玲,田福运,等.重庆市九龙坡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5):1684-1686.

[10]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房静远,刘文忠,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5-16.

[1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32(6):738-743.

R473.2

A

1673-5846(2015)07-0170-03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芙蓉社康中心,广东深圳 518104

深圳市宝安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4222)

曾建涛(1974.-),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全科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胃炎疾病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以社区服务构筑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析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