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在预测颈动脉斑块发生中的应用

2015-12-09林元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颈动脉阻塞性斑块

李 艳 林元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在预测颈动脉斑块发生中的应用

李 艳 林元沛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在预测颈动脉斑块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92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另同期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104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实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IMT、斑块检出情况以及吸烟指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s-CRP、Fbg水平、斑块检出率、IMT以及吸烟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C、TG、HDL-C以及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PD患者出现颈动脉斑块较为普遍,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彩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呼吸系统中常见疾病,其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1],并且具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为此,如何有效地鉴别高风险人群,并予以药物预防,降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和致残率,从而降低社会医疗投入及病患的经济负担颇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COPD患者与健康人群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水平、斑块检出率、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吸烟指数进行分析,以此证实COPD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可作为颈动脉斑块变化的预测性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92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64例,女 28例,平均年龄(67±9)岁。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COPD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具有长期咳痰病史,慢性咳嗽,若无上述症状存在,实施肺功能检查进行确诊,其第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之间的比值低于 0.7则可以确诊为COPD。另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104例为对照组,其中有男72例,女32例,平均年龄(66±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在清晨对所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3~4 ml,分离血清,对患者的hs-CRP,血脂包括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检测。对所有患者均实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利用美国GE公司Vivid7B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测量,探头频率为70 MHz,轴分辨率为0.1 mm。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探查,根据常规颈部血管的检查方法进行。于颈动脉球部接近心端的1 cm处进行IMT的测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IMT水平、斑块检出情况以及吸烟指数,其中吸烟者为目前正在吸烟、虽然现在均已戒烟但是存在有规律性的既往吸烟史。每天的吸烟支数与吸烟年数之积为吸烟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的hs-CRP、Fbg水平、斑块检出率、IMT以及吸烟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C、TG、HDL-C以及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 讨论

COPD会对心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带来较大的威胁[2]。相关研究显示,COPD一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加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3]。

因此,早期诊断出COPD,并能有效控制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可降低由于COPD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而造成的致残率或病死率。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hs-CRP(mg/L) Fbg(g/L) TC(mmol/L)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IMT(mm) 斑块检出率[例(%)]对照组 104 1.4±1.0 1.8±0.6 5.0±0.6 1.5±0.8 2.7±0.6 1.4±0.5 0.9±0.4 24(23.1)观察组 92 9.9±4.2 4.0±0.9 4.2±0.9 1.1±0.4 2.1±0.7 1.2±0.3 1.4±0.5 48(52.2) t/χ2值 19.7281 19.9756 7.3017 4.7886 6.2222 3.7568 7.2854 17.7836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2 0.0000 0.0000

本研究结果显示,COPD颈动脉IMT的严重程度以及内膜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指示COPD在预测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中,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预测作用。为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能够降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和致残率。相关研究显示,吸烟与劲动脉斑块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吸烟指数越高,其颈动脉IMT会有较大的增厚程度[4]。还有研究者提出,吸烟能明显增加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性,早期就会出现颈动脉斑块,戒烟则可减轻甚至对静脉斑块有逆转作用,长期吸烟的人群其颈动脉IMT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5]。本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的吸烟指数高于健康人群。

血清CRP与Fbg表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能够反映炎性状态以及肺组织的损伤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的血清hs-CRP和Fb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颈动脉 IMT均有严重的病变,hs-CRP往往具有较高的水平,提示COPD患者对潜伏感染进行周期性激活,会在颈动脉斑块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慢性缺氧性疾病具有致使脂质代谢异常以及脂质过氧化,进而加速斑块的形成[6]。COPD能够有效地预测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其表现与血脂异常、肺功能下降、吸烟以及慢性炎性方面均存在相关性[7]。本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容易出现血脂异常,与上述文献一致。因此,在预测颈动脉斑块发生中,应对COPD患者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而降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COPD患者出现颈动脉斑块较为普遍,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并且具有可靠性、可行性。临床应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筛选工作,并予以药物预防及治疗,从而降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可有效降低社会医疗投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1]杨畅,冯燕,王新卫,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相关参数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7-49.

[2]Ricotta JJ 2nd,Upchurch GR Jr,Landis GS,et al.The influence of contralateral occlusion on results of carotid interventions from the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Vascular Registry[J].J Vasc Surg,2014, 60(4):958-964.

[3]Pedone C,Scarlata S,Napoli N,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bone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indices of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J].Calcif Tissue Int,2013,93(6):508-516.

[4]刘咏芳,邹春鹏,罗洪霞,等.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0):3679-3681.

[5]梁永平,马琳.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吸烟者颈动脉弹性[J].天津医药,2011,39(11):1031-1033.

[6]刘晓红,吴玉芙,臧婷臻,等.应用CT血管成像检测颈动脉斑块及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 16(33):3916-3919

[7]罗杰斯,谢高强,于洋,等.中老年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4):278-281.

R563

A

1673-5846(2015)07-0119-02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广东清远 513000

李艳(1982.8-),主治医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普通内科

猜你喜欢

颈动脉阻塞性斑块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