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5-12-09师卫中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拉西血管性

师卫中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

师卫中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VaD患者,按照完全抽样法将患者1:1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障碍评分与生活能力评情况,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障碍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包括头晕、皮肤潮红、血压下降与乏力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VaD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并提升其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尼莫地平;吡拉西坦;脑梗死;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D)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据统计,其发病率仅次于老年痴呆症[1]。脑梗死后VaD好发于老年人群,是由于一次或多次脑梗死后脑功能受到损伤

而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而对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能缓解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减退情况,本研究对脑梗死后 VaD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吡拉西坦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VaD患者,均存在脑梗死病史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且痴呆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按照完全抽样法将患者1:1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57~80岁,平均(69±6)岁;病情轻度25例,中度17例。研究组42例患者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57~79岁,平均(69±5)岁;病情轻度24例,中度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与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尼莫地平(湖南绅泰春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2821,批号:131158)进行治疗,30 mg/次,3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哈尔滨健尔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085,批号:130515)进行治疗,0.8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服12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采用简易智能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障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示治疗效果越好[2-3]。观察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认知障碍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两项评分均明显提升,但研究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认知障碍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认知障碍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认知障碍评分 生活能力评分对照组 42 15.1±2.3 20.0±2.1 30.4±2.5 40.5±3.1研究组 42 15.1±2.2 24.3±3.3# 30.1±2.6 44.4±3.4#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皮肤潮红、血压下降与乏力等,对照组患者有1例头晕、2例血压下降与2例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5/42),研究组患者有2例头晕与 2例皮肤潮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5%(4/4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VaD是因各种脑血管疾病诱发的认知功能障碍与获得性智能损伤综合征,其特点为发病突然、呈阶梯式进展,且具有波动性。医学研究表明,VaD可能与自由基损伤、炎性反应、细胞凋亡及胆碱物质的缺乏相关,近年来脑梗死成为诱发VaD发生的重要因素,其可引发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的局部坏死,从而诱发脑功能衰退症状[4]。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Va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多采用对症治疗,主要针对原发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以改善脑部血流,并促进脑功能的代谢,预防病情恶化,从而达到缓解痴呆,并促进脑功能恢复的目的[5]。为寻求治疗脑梗死后VaD的理想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均得到有效改善。分析其原因在于,尼莫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Ca2+拮抗剂,其可选择性的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扩张脑部血管并提高脑组织血液灌注,从而明显减少血管痉挛所致的脑损伤;同时尼莫地平还具备保护智力并促进智力恢复的效果,可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复发[6]。由此可知,尼莫地平用于改善脑梗死后 V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效果明显。

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尼莫地平单一用药。提示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原因在于吡拉西坦是促进脑组织代谢类药物,可选择性的在中枢神经发生作用,其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脑组织能量代谢,提高脑组织能量利用力,还可提高患者脑细胞对三磷酸腺苷(ATP)及二磷酸腺苷(ADP)的利用率,改善缺血脑组织血液灌注,进而对由于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脑损伤进行保护,促进多聚核糖体合成。两药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大脑功能,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有效改善脑梗死后 VaD的预后情况[7-8]。不良反应是考查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皮肤潮红、血压下降与乏力等,均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表明联合用药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提示两种药物均具较高的安全性。但考虑到尼莫地平单一应用效果不如联合用药,且其不适宜长期大剂量应用,因而临床推荐联合用药。因本研究时间与样本量限制,上述结论还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并补充。

综上所述,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 VaD临床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情

况,提高其生活能力。

[1]齐燕.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 2013,25(12):125-126.

[2]张璐.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32-133.

[3]欧阳新根,张铭承.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2):2114-2115.

[4]李静.口服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26-27.

[5]江康.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治疗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146-147.

[6]马慧敏.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5):140-140.

[7]张雄如.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用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疗效[J].北方药学,2013,10(2):11-11.

[8]庞元理,董丽娟,周建伟.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2):94-95.

R743.3

A

1673-5846(2015)07-0065-03

河南省郏县中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100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拉西血管性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冰糖葫芦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