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5%乙醇湿敷与传统50%硫酸镁温敷及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5-12-09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甘露醇静脉炎硫酸镁

王 湘

75%乙醇湿敷与传统50%硫酸镁温敷及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护理效果观察

王 湘

目的 探讨75%乙醇湿敷与传统50%硫酸镁温敷及马铃薯外敷预防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收治的72例静脉留针输注甘露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患者分为3组,各24例,分别为75%乙醇湿敷组、50%硫酸镁温敷组与马铃薯外敷组。比较3组患者的静脉留针时间与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75%乙醇湿敷组、50%硫酸镁温敷组和马铃薯外敷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8.3%、20.8%、25.0%,其中75%乙醇湿敷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乙醇湿敷组患者的静脉留针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75%乙醇湿敷预防静脉炎,有利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甘露醇输注的安全性,使患者痛苦减轻,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75%乙醇湿敷;50%硫酸镁;马铃薯;静脉炎

静脉炎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并发症。在甘露醇的静脉输注过程中,因需要快速静脉输注,而导致局部浓度上升,出现血管壁细胞变性、脱水等情况,对细胞功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血管逐渐变硬,局部甚至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1]。有相关资料显示,通过静脉留针注射甘露醇,在 2 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46%[2]。为此,必须采取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本研究主要分析75%乙醇湿敷治疗与传统50%硫酸镁温敷及马铃薯外敷静脉炎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收治的72例静脉留针输注甘露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患者分为3组,各24例,分别为75%乙醇湿敷组、50%硫酸镁温敷组与马铃薯外敷组。75%乙醇湿敷组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8~79岁,平均(52±5)岁;脑出血患者8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12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4例。50%硫酸镁温敷组患者中,男 14例,女 10例,年龄39~80岁,平均(52±5)岁,脑出血患者9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1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5例。马铃薯外敷组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7~81岁,平均(52±6)岁,脑出血患者7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11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预防与护理

1.2.1 预防方法 马铃薯外敷组患者在输注甘露醇时,将马铃薯(新鲜)洗干净后,切成薄片,选取

留置针部位,贴于上方,直至完成输液。当马铃薯薄片变干后,必须及时进行更换,可以利用胶片固定马铃薯位置。50%硫酸镁温敷组患者立刻给予50%硫酸镁湿敷,2次/d,30 min/次,采用保鲜膜将50%硫酸镁包裹,确保其湿度符合要求,以免水分蒸发,每隔3 h需对患者患处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直至患者患处水肿、疼痛等症状消失。75%乙醇湿敷组患者在注射甘露醇时,取75%乙醇纱布,将穿刺静脉上方部位覆盖,完成甘露醇的滴注后,需持续湿敷30 min。

1.2.2 护理方法 患者接受相应的预防措施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静脉穿刺部位进行密切观察,并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肿胀感,了解其感受,一旦出现疼痛、肿胀感后,要考虑其可能发生静脉炎,需及时给予相应的措施。药物输注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控制滴速,告知患者输注药物的形式,并提醒其输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与留针时间。静脉炎发生评价标准[3]: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相关指标评估静脉炎发生程度。Ⅰ度:局部有水肿(或红肿)、疼痛症状,静脉不存在条索状改变;Ⅱ度:局部有水肿(或红肿)、疼痛症状,静脉存在条索状改变,经触碰未感觉到硬结;Ⅲ度:局部有水肿(或红肿)、疼痛症状,静脉存在条索状改变,经触碰可感觉到硬结。留针时间由护理人员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由表 1得知,75%乙醇湿敷组有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50%硫酸镁温敷组有5例患者发生静脉炎,马铃薯外敷组有6例静脉炎病例。其中75%乙醇湿敷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2.2 静脉留针置留时间比较 从3组患者静脉留针时间来看,75%乙醇湿敷组患者的静脉留针时间最长,明显长于其他两组患者的静脉留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静脉留针置留时间比较

3 讨论

静脉炎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输入了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或者静脉置管时间较长所诱发的局部血管壁化学反应。甘露醇是现阶段在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它属于大分子高渗溶液,在快速静脉滴注时,血浆渗透压会持续上升,组胺得以释放,导致静脉出现疼痛、变硬、收缩等情况,从而诱发静脉炎[4]。目前,预防静脉炎的方法非常多,其中包括马铃薯外敷、50%硫酸镁温敷、75%乙醇湿敷等。

75%乙醇湿敷对静脉炎具有预防作用,可将留置针置留时间延长,具备消炎、脱水作用,能达到消除或减轻水肿的目的,给予75%乙醇湿敷后,患者的红肿症状可减轻;除此之外,还能增强血液循环,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得以改善,再加上乙醇有发挥作用,可达到冷敷的效果,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5-6]。

通过本研究发现,在3种不同预防静脉炎方法中,75%乙醇湿敷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且75%乙醇湿敷组患者的静脉留针时间最长。表明利用75%乙醇湿敷有利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同时延长留针留置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过,静脉炎的预防方法较多,在临床中,还需利用其他护理方法配合预防静脉炎,包括合理选取穿刺部位、无菌操作等,在更换药物时,需以液体性质为依据,对滴注速度进行合理调整。若观察到患者存在静脉炎征象后,需立即将留置针拔除,及时给予75%乙醇湿敷。

综上所述,75%乙醇湿敷可以预防静脉炎,降低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减轻患者痛苦。

[1]王央萍,李芸,潘云绵.新鲜马铃薯片外敷预防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533-1533.

[2]张秋实,张振香,杨亚平,等.马铃薯防治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3):262-264,236.

[3]刘月利.硫酸镁联合山莨菪碱低温湿敷预防小儿输注甘露醇引起局部疼痛及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9(30):125-125.

[4]刘志娟,何丽煌,邓暑芳.硫酸镁湿敷加保鲜膜包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5):3802-3804.

[5]张晓君.冰片酒精外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5):2206-2207.

[6]尹育华,张金艳.75%酒精湿敷治疗PICC置管引发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9):1306-1307.

R473

A

1673-5846(2015)07-0049-0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 510150

王湘(1972.6-),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甘露醇静脉炎硫酸镁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