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08马红建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20期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单导学交流

马红建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利于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带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为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市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活动单导学”模式从2004年在我市高中化学学科呱呱坠地,经过大胆尝试,小心论证,从而初步形成了“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修正轨迹,并逐步确立了“活动单导学”的思想理念、教学原则、操作程序以及教学管理规范和制度。

在教学改革中,笔者由衷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光是要教会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课堂教学中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只是他一生中学识的极少的一部分,只有促使学生养成自主、自觉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从而为他们进入学习化社会,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奠定基础。在化学教学中,笔者着力探索“活动单导学”模式构建过程中的诸多要素,并试图将其梳理,与同仁们共勉。

一、改变形式,有效沟通,迸发学生学习热情

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说过:“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往往将课堂演绎成老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当然,听与不听、听多听少,教师肯定是不得而知。因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基于这一点,“活动单导学”模式首先根据“异质同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小组的建制是常态化的,无特殊情况是很少作调整的;根据班额情况可将学生分为5~9组不等。然后在自主活动时,信息交流以组内同学交流为主,以师生、组间交流为辅,三种交流方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从而形成网络式沟通。

二、精心设计,全面备课,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理想目标是让“教师课前忙起来,课上闲下来;学生课上动起来,课后闲下来”。那么教师课前忙什么呢?教材的研究、活动单的制作、学情的分析等等,都是教师课前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活动单导学课堂,要求老师能制作一份适合学生学习的质量高、操作性强的活动单就显得非常重要。活动单的制作也就成了“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技术关键,一定程度上是把握了学生活动的方向、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活动单制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高低。活动单的制作的核心是研究教材和学生,其重点又是研究学生。活动单制作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呢?其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其二、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其三、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不去好好的研究学生,怎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三、解放思想,以学定教,让课堂焕发生命

“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课堂教学的实施,必须切实的对学生的认知基础、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等有较清晰的认识,学生才能学得有兴趣,从而学得会、学得通、学得活。活动单在课堂实施的环节上,我们确实走过很多弯路。从一开始定性的要求教师少讲,到后来甚至要求老师上课完全就不讲;实践后发现问题了,然后进行了定量的要求,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直至现在形成的教学原则:研究表明,学生在5~10分钟内,通过自学弄懂70%的内容,为此,“活动单导学”课堂将“先学后教”定为首要原则,“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内容老师不教,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学会的内容老师不教”。

那么“后教”教什么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领悟、提升的内容,必须由教师进行点拨,当然这样的内容也不是由教师给结论,而是通过系列“活动”促使学生去体验、探究、感悟,从而自己得出结论,最大限度的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正如李树英教授所说:Teaching is learning(教就是学)。教师角色彻底改变,从课堂的“主角”变成了“配角”,从满堂灌“主播”成了引导学习自主学习的“主持”。

四、面向全体,精心展示,用动态课堂催生智慧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点拨提升、反思评价、检测反馈等环节。展示交流的过程是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过程,目的是引发学生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建构,又是一项新的学习任务的开始,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活动单教学模式展示交流应该注意什么?

1.“展示交流”的内容设计,务必面向全体学生

展示交流是一个开放的可发展的平台。以学定教,设计更具个性化的活动菜单,面向全体学生,展示交流要坚持一个“度”字。一是活动难易度,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内容,不同起点,要求也不尽相同;二是活动效度,交流展示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智水平,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真切需求和思维发展,这样的活动才能说是有效;三是活动限度,展示交流既不要单一,又不能花样繁多,确保课堂的张弛有度。

2.“展示交流”的合作学习,务必确保人人参与

一个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的、充满活力而又分工明确的学习小组,才能使活动单导学的实施落得实处。我们要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发挥小组学习的优越性。合理的小组才能将互助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共进式学习等由一种愿景转化为一种可能一种现实。

3.“展示交流”的方式呈现,务必激发学生兴趣

“活动”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灵魂,活动的多种多样取决于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容与性质。形式是多样的,课堂就能更活泼、更生动、更有趣。教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不断调整提高小组汇报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让课堂时时回荡着自由平等互助、互尊共进的主旋律,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五、教师引导,倾听发现,让课堂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上教师虽然闲下来了,但绝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是什么呢?其核心就是“导学”。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根据学情,及时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与需求,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闪光点并加以点评与激励,研究学生的见解与情感。只有掌握了大量实时的感性材料,再加以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理性认识,准确把握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状态,从而确定引导学生的切入点,及时把握导学策略,充分利用评价机制,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整个教学过程。

“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不可能离开教育观念的,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顽强地渗透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向更自由、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了,发展的空间更广了,自信心更强了。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中学会了倾听,在倾听中学会了接纳,在接纳中学会了反思,在反思中寻求主动发展。“活动单导学”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教师,学校的教科研气氛浓郁了,集体备课的讨论更热烈了,发现学生更喜欢上自己的课了,教师更喜欢动笔杆子,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幸福感。学生与教师的发展,焕发了学校的活力,带动学校向生动、和谐、特色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下原初中)

猜你喜欢

活动单导学单导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减少小组合作学习中伪活动的研究
活动单导学在中职英语中的应用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英语阅读“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探索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引领高效体育课堂——对“活动单导学”的思考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