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皮甜瓜新品种引进与品种比较试验

2015-12-08郭凤领王运强刘志雄戴照义

长江蔬菜 2015年6期
关键词:厚皮甜瓜坐果

郭凤领,王运强,刘志雄,戴照义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4)

近年来,湖北甜瓜生产面积及商品销量不断增加,保护地甜瓜的生产面积也随着设施面积的不断扩大而逐步扩大。但从近几年的生产发展情况看,湖北省厚皮甜瓜栽培成功率并不高,有的甚至事倍功半,有的则完全以失败告终。农民急需一些有效措施解决厚皮甜瓜生产中存在的难题。其中,选育并推广适合湖北气候及环境条件栽培的优良品种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引进了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各育种专家选育的21个优良厚皮甜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湖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厚皮甜瓜品种编号、名称及来源见表1。

1.2 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5 m,宽1.5 m,面积7.5 m2。每厢定植2行,株距0.50 m,行距0.75 m,每小区定植20株,折合每667 m2种植1 778株。

试验于2014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连栋大棚内进行。土壤为中性,前作为芹菜,2月上旬收获完毕,2月中下旬耕整土壤2次,3月上旬整地开厢,并施入基肥,覆膜待栽。

厚皮甜瓜种子用55℃温水消毒后浸泡4 h催芽,2月10日播种,采用玻璃温室地热线加温育苗。3月14日定植,单蔓整枝,吊蔓栽培,12节以下的子蔓全部打掉,13~15节预留结果枝。甜瓜以子蔓结果,于4月30日开始授粉,5月12日结束。

表1 参试厚皮品种编号、名称及来源

基肥在整地时条施,每667 m2施腐熟猪粪2 000 kg和撒可富牌复合肥50 kg;伸蔓期,每667 m2施撒可富牌复合肥20 kg作伸蔓肥;幼果鸡蛋大时,每667 m2施撒可富牌复合肥20 kg作膨瓜肥;在苗期和果实膨大期,用0.2%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施3~4次。

苗期用代森锌和敌克松防治猝倒病1次;坐果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220 mg/L、10%世高 (苯醚甲环唑)2 000倍液等防治白粉病、叶枯病各1次;伸蔓期用10%吡虫啉防治蚜虫2次。

1.3 调查方法

①生育期调查 调查播种期、移栽期、伸蔓期(70%植株第5片叶平展时的日期)、开花期(70%植株开第一朵雌花日期)、坐果期(70%植株坐果时的日期)、成熟始期(30%果实成熟时的日期)、成熟盛期(70%果实成熟时的日期)。

②整齐度 采用目测法,整齐度分整齐、较齐、不整齐3个等级。

③果实商品性 测量果实纵径(果梗基部至果脐部的长度)和横径(果实最宽处直径),并计算果形指数,果形指数=纵径/横径。选择10个成熟瓜测定单瓜质量并求平均值。记录皮色、肉色,测量肉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品尝果实风味等。

④丰产性 各品种商品瓜分小区和重复计产,折算667 m2产量,计算平均单瓜质量,平均单瓜质量=小区商品瓜产量/小区商品瓜总数。

⑤生长势 分弱、中、强进行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及田间性状比较

由表2 可以看出,M04、M11、M12、M15、M22 这5个品种果实发育期均为35 d,比果实发育期最长的 M17、M21(46 d)提早 11 d 成熟,熟性较早的还有 M09(36 d)、M16(37 d);从生长势来看,除了M10较弱外,其余品种生长势为强或中强,田间长势好,病害发生较少,只有少量疫病、蔓枯病和根结线虫病发生,对产量和品质没有造成明显影响。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品种坐果容易,仅M18不易坐果,坐果节位高,坐果率低。

表2 各品种物候期及田间性状调查

2.2 果实性状比较

果实外观品质是果实商品性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的果皮以白色和黄色为主,果肉以橘红色和白色为主,只有M02、M03果皮分别为淡绿色和绿色,果皮为浅黄和绿花皮;果形以圆形、高圆形及椭圆形为主,符合湖北省对厚皮甜瓜品种选择的主要方向。

从表3 可看出,除了 M04、M08、M13、M14 果形差异较大、表皮颜色和网纹不均匀外,多数品种表现整齐一致、外观漂亮美观。肉质脆和松脆、口感好的品种有11个,肉质软的品种有10个,M08肉质细密、皮,口感较差。各品种中心含糖量11.1%~15.4%,其中含糖量高于对照的品种有M04、M06、M07、M09、M10、M11、M16、M18、M21;和对照含糖量相同的品种有M05、M12;而含糖量低于12%的品种只有M02,该品种果肉汁较少,肉质较硬。

2.3 产量性状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产量最高的品种是M03,每 667 m2产量为 3 480.8 kg,M03、M08、M09、M15 的667 m2产量均高于3 000 kg,且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与M02、M16的差异也不显著;产量最低的是对照品种伊丽莎白,每667 m2产量为1 379.2 kg;产量低于 2 000 kg 的品种有 M05、M06、M10、M17、M21、M22,且相互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3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武汉地区春季气候的适应性存在一定差异,个别品种生长特性、果实品质与本地栽培条件和市场要求不符,因此,在大面积推广种植之前必须进行认真选择。

综合生育期、植物学特性、抗逆性、适应性、果实品质与产量等因素,引进的21个品种中,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培育的IVF128(M07),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的 F327(M09)和 F362(M11),乌鲁木齐市金大道种子有限公司培育的8908(M16),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培育的KR黄皮红肉(M17)、KR 白皮红肉(M18)、黄龙(M19)和皇冠(M20)8个品种生育期适宜、生长势强、株型优良、抗逆与适应性强、果实美观、果肉品质优良、商品性好、产量较高,适宜在湖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而 IVF106 (M04)、F219 (M08)、F368 (M13)、F372(M14)4个品种果形差异较大,表皮颜色和网纹不均匀,IVF185(M02)果肉汁水较少,肉质较硬,这 5个品种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来确定其在我省的适应性。

表3 果实性状调查

表4 产量性状调查

厚皮甜瓜起源于热带非洲大陆性气候地区,要求日照充足、温暖、昼夜温差大、干燥的生态环境;而我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季风区的中心地带,雨量正好集中在4~8月的甜瓜生长季节,春夏梅雨及盛夏暴雨所构成的湿热气候极不利于厚皮甜瓜的果实膨大与糖分积累,因此,我省种植厚皮甜瓜应采用大棚等保护地栽培或中小拱棚防雨式栽培,同时应注意引种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品种。

[1]羊杏平.西瓜甜瓜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马德伟,刘明锵.蜜瓜、西瓜设施栽培与制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协会.中国西瓜甜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郭凤领,戴照义.无公害甜瓜种植技术[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9.

[5]吴宇芬,陈阳,陈宏.引进薄皮甜瓜品种对比试验[J].福建农业科学,2001(1):7-8.

[6]张晓兵.厚皮甜瓜新品种比较试验[J].落叶果树,2002(4):41-43.

[7]王坚.与时俱进——试论我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J].中国西瓜甜瓜,2003(2):1-3.

[8]齐红岩,李天来,范文丽,等.日光温室厚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蔬菜,2003(6):9-11.

[9]郭凤领,邱正明,戴照义,等.湖北厚皮甜瓜生产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中国果菜,2006(4):15-16.

[10]王旭强,孙永涛,潘军成.厚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J].宁波农业科技,2007(3):5-6.

[11]陈建才,严秀琴,倪秀红.上海地方特色甜瓜品种秋季种植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7(4):70-71.

[12]邱源,张雷,何欢宇.秋季网纹甜瓜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09(22):29-31.

[13]臧全宇,王毓洪,寇明明,等,脆肉型厚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J].宁波农业科技,2009(3):26-28.

猜你喜欢

厚皮甜瓜坐果
甜瓜的重量
骨间背侧动脉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手背创面
贝莱斯芽孢杆菌处理对厚皮甜瓜保鲜效果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早熟优质厚皮甜瓜新品种浙甜401
——栽培注意事项
早熟优质厚皮甜瓜新品种浙甜401
苹果树坐果率提高六法
中华寿桃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
五招促枣树多坐果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薄皮甜瓜新品种垦甜1号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