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默会知识实施小学语文教学

2015-12-05丁晓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6期
关键词:默会知识语文教学小学

丁晓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主要为显性知识。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自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合理运用默会知识,促使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在分析默会知识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默会知识的作用及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默会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83-02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显性知识等同于教学内容,忽视了默会知识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默会知识的运用,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在语文知识的熏陶与感染下,不断积累默会知识,从而为语文教学的全面展开提供支撑,促进语文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默会知识概念及特点

1.概念。默会知识是波兰尼在1958年首先在其名著《个体知识》中提出的。默会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其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者直接传递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默会知识主要分为两类:其一,语文课文中的默会知识。在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的时候,学生不能只是死记硬背,需要对课文予以深入分析,了解作者写作意图与思想情感,在理解的前提下予以背诵,这样才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其二,交际中的默会知识。在对学生予以思想启蒙的时候,需要和学生展开思想交流,这不是课文中默会知识能够达到的效果。

2.特点。默会知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不可言传性。默会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来说,是一种隐性知识,其不能利用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者传递,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实践活动中运用的默会知识,不是命题或语言可以表达的,只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予以体现、获取。其二,文化性。个体通过正规教育之后,均会在内心深处出现一些情感反应,从而对相关知识予以继承、同化、吸收,其主要包括自然知识、社会知识,这些知识均具备默会知识的特点。具有不同传统文化的人就会具备不同的默会知识系统。其三,情境性。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默会知识非常依赖情境,当展现相关情境的时候,就会激发出原有隐藏的默会知识。其四,实践性。默会知识的获取主要以实践为前提,其深深根植于个体行为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对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予以充分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默会知识的作用

1.有助于完成课程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字词、语法、文章体裁、文学常识等静态显性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体系包括陈述性的显性知识,也包括程序性、策略性等默会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忽视了默会知识,就会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不健全,降低教学成果。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质疑、阅读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掌握默会知识,从而完成预期的课程任务。

2.有助于丰富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可以根据存在形式分为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而默会知识就是隐性资源的一种。学生默会知识来源主要为:其一,学生自身生活经验与生活背景。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累积,学生默会知识也会随之增长。其二,学生特殊的直觉学习与认知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凭借自身直觉判断课文观念,并且和自身经验予以联系,通过整合与分析,理解课文含义。同时,教师的默会知识也是一种可能课程资源,会随着教师工作经验的不断累积而增长,对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指的就是根据自身现有知识体系与发展规划等明确学习目标,并且对学习内容与方法予以自主选择,从而予以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有愿学、会学、乐学、善学的特点,这样才可以通过自身的主动学习,获取相应的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默会知识角度而言,将默会知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积累语言及培养语感,并且提高阅读、写作、审美、交际等语文素养。为此,将默会知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增加学生的默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

1.重视主观运用。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可以表达的知识与不能阐述的知识是不等量的,默会知识量明显多于显性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以单纯依靠语言讲解,还要重视默会知识的运用。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充分结合自身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利用默会知识了解语文知识、情感及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语文知识讲解之外,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利用默会知识了解语文知识内涵。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司马光》这篇文章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朗读等,让学生对人物情感与思想予以充分理解。在表演或朗读司马光思考过程的时候,一定要快速动脑,充分展现当时的情境;在司马光想出办法营救小伙伴时,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就会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表现出果敢、自豪的态度,在进行表演或朗读的时候,也会予以相应体现。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利用默会知识了解文章内容。尽管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文章中每个人物的情感、思想变化,然而学生能够自行体会。并且此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明显优于教师讲解的结果。如果教师直接对语文知识予以讲解,对学生而言就是知识灌输,处在单纯记忆层面,不易被学生接受,难以融会贯通。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让学生可以正确运用默会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合作学习的展开。默会知识的获取与理解和个人理解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并不相同,在开展合作交流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获得很多知识与思维模式,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是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两个成员,之后进行古诗背诵,彼此相互检查,之后比较哪组背诵效果好,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进行积极交流,并且充分发挥自身能力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加之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合作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加精准地理解与掌握默会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积极意义。

3.重视实践活动的组织。默会知识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指的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活动融入默会知识,并且让学生对其予以理解、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理解领悟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够让学生对默会知识予以全面理解及掌握,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加师生互动交流,促进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雪孩子》这篇文章的时候,在下雪之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堆雪人比赛,看哪组堆得最快、堆得最好看。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并且感触更深,同时也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所学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可以全面调动学生观察与思考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重视朗读运用。在学生获取默会知识的过程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朗读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氛围当中,通过朗读的方式,理解文章含义及思想情感。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有意识的学习机制和无意识的学习机制相比较,后者的直觉、体验、顿悟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完善学生的道德情操。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山行》这首古诗的时候,从教师示范朗读到学生读到会背诵,每一次“读”都具有不同韵味,充分展现了古诗意境,在教师适当引导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作者内心,并且在内心中形成同一情境,实现共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必须加强对默会知识的运用,为此,需要了解默会知识概念、特点及作用,这样才可以予以实践与应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默会知识,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槟萍.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4,(14):353-353.

[2]贾宛秋.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4,(18):46-47.

[3]景中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J].未来英才,2014,(01):26-26.

[4]张远辉.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版,2014,(15):5-5.

[5]沈丽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02):96.

[6]贾冬梅.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02):97-97.

猜你喜欢

默会知识语文教学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分析
职业默会知识学习与课堂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