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研究

2015-12-05万红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6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体育教学影响因素

万红霞

摘要:从课堂因素和非课堂因素两方面对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从优化、改善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重要影响因素入手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影响因素;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59-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得以更新,教学方法得以改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和限制,很多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意识仍然不高,对于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无所适从,并且缺乏相关的系统性的理论指导作为参考。因此探究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十分必要。

体育教学是一个可控的开放系统,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师和学生、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操作程序等诸多要素。系统科学整体优化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要素和结构的优化,才能实现其整体功能的优化。因此,如何通过教师符合体育学科客观规律的教学活动以及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成功引起并维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基本技能、协同合作、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心理健康、体育价值观念等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即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构成体育教学这个可控、开放系统的各方面因素入手,对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整合优化,从而通过各方面构成要素的共同作用,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要求,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一般设定为“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塑造健康体魄,发展个性,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这种晦涩、抽象的陈述方式模糊了体育教学的具体目的指向,很难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导。体育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体育学习的结果(效果)。根据学习理论,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结果(效果)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内部心理变化表现在五个性能方面,分别是体育与健康领域的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动作技能(一种程序性知识)和态度。用这五种性能陈述和划分作为体育教学目标具有更有效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应从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投入下实现这五方面教学目标入手。

一、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课堂因素。(1)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指向,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组织的理论依据,正确、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可以使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具可操作性,明确学生的努力方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目标定位不仅要包含必要的动作技能目标、认知策略目标,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注意课堂教学目标与长期教学目标的有效统一,保证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与科学性。(2)教学内容选择与搭配。新课程体育教材并没有对每一课时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给了教师充分的自由选择权。由于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方法、教学设计都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至关重要,关系到能否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表现欲,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3)教学方法选择使用。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特别注意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对于低阶段的小学生宜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适当考虑小群体分组轮换教学等方法充分合理利用时间。(4)教学设计方案制定。一堂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必然是教学方案经过精心设计的结果。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将要进行的课堂动态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和策划,课堂教学内容脉络清晰、教学方法选用得当,教学活动及时间节点安排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资源浪费,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提升。(5)课堂氛围是否和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处于全身心开放的状态,思维更加活跃,反应更加敏捷,体态更加协调,学习热情更加饱满,这是体育课堂教学高效的基础。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为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打开窗口,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获得的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此外,教师自身素养,是否能适时给予学生正确适宜的评价,是否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的选用与组织安排也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非课堂因素。在以往长期的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中,我们往往习惯性地从课堂构成要素(内因)出发分析研究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而忽视了非课堂因素(外因)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因此,研究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非课堂因素(外因)也十分必要。

以上数据显示,“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与关心程度”、“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体育教师的课时量”、“体育课程安排的合理度”、“本地区及学校的教研氛围”、“班级人数”是非课堂因素中影响力度较大的六个因素,而“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与关心程度”、“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体育教师的课时量”则达到80%以上,成为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三大非课堂因素。而在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对于中,“教研氛围、课程安排”要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

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鉴于上文对于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主要应从如何优化、改善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重要影响因素出发。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与搭配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制定符合学生学情与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案。要保证每一节课堂教学切实有效,首先要始终明确当下教学目标与长期教学目标,并始终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注重引导学生认知策略、动作技能以外智慧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与意志力较薄弱,新颖、充满乐趣的教学内容与情景设计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度与持久的专注力。清晰明确的教学主线、缓急适宜的教学节奏、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难度适中的教学任务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组织开展更加严密、有序、高效,避免学生产生机械、疲惫的学习心理。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的开展应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开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放松、宽容的环境下自觉学习,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教师首先要承认并予以接受,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难易度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进度要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与鼓励,满足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与正确的学习态度。这种融洽、和谐、信任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与催化剂。

3.学校方面应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把体育教学放在与其他学科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强体育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合理安排体育课密度,增大对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购置与管理力度。只有学校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与投入、管理,优化教学资源,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有发展空间可谈。

参考文献:

[1]徐瑞芳.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9,(01).

[2]葛冰.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研究[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颜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大家,2011,(18).

[4]尹秀峰.体育教学目标的习得性能本质类型和结构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5]张万永.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高效的非课堂因素探究[DB/OL].http://xkmh.zjer.cn/sp/1/ty/ktyj1/17353.jhtml.2012-05-04.

[6]蒋波.对非课堂因素影响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探究[J].运动,2013,(17).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体育教学影响因素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