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书法教学的探讨

2015-12-05林旭慈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6期
关键词:问题探讨教学实践

林旭慈

摘要: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不仅仅是“技”,是“艺”,更是“道”,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中学开展书法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使书法艺术在青少年中得到保护,得到传承和弘扬,就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一位书法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书法传承;教学实践;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44-03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中国人提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用起电脑来可以说得心应手,但用起毛笔或钢笔来则笨拙无比。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不正确,执笔不当,字迹潦草,行款不规范,卷面不整洁,甚至有些学生的书写几乎到了不能辨认的地步。他们与中国的国粹——书法艺术渐行渐远了,令人忧心,而更令人担忧的恐怕是汉字的遗忘背后更为深层的传统文化不经意间的流失。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和思想感情,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写真,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民族文明发展史的缩写。书法艺术具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也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学习书法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培养良好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与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与审美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书法学习是比较枯燥的,要想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就要找出高效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和思考。现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观念,提倡新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的理念正在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也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书法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书法基本知识与书写技巧的掌握,而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是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建立明确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其次是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感悟书法的美,了解书法的基础知识,探究书法的内在规律,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从而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书法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备课环节上多下工夫,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思想水平和对书法的了解,认真设计制定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尤其是问题的设计,并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组织有效的多样化的教学,充分促使校内外和本土的书法文化资源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开阔眼界。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汉字演化历史,感受神奇魅力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汉字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方块状形体,既能表形、表意,更具有超越时空的沟通功能,为人类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在上课之初,我会结合学生实际,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从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的形体、汉字的构成、汉字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有书法欣赏、问题探究、猜字谜等,并通过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汉字的演变中感受其中的神奇和有趣。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知晓汉字的形成演变与文化一脉相承,书法涵盖了文字在历史中的表现形式,了解书法的丰富内涵,初步认识汉字文化,了解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故事和中国精神,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以提升学生对汉字的解读能力与汉字的书写兴趣,如讲解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甲骨、陶器、石器等上面的雏形文字,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古朴与仓劲、幽远与深奥。从汉字构字规律入手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字,演绎文字中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如“德”字金文里写作“ ”,表示“道德、品德”的意思,分别由象形的“心”和“目”在一起形成的会意字,从“目”上的直线表示视线,这个字以造型的方式喻示了词义,德不是外在于人的行为规范,而是心的道德自觉,由心灵的窗户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正直的目光中可感受到的品质;如“行”的古汉字“ ”像是十字路口,“行”的本义就是道路;如“舟”金文里写作“ ”,平底,首尾略上翘,像一条船;如“宿”,金文里写作“ ”,像一个人躺在室中的一条席子上,表示歇息、睡觉。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些许汉字远古的历史韵味,同时也感受汉字根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个道理。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研究书法的兴趣。学生不仅学习了关于文字演变的知识,更是对不同书体和不同书法的不同风格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在欣赏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并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三、欣赏名家碑帖,感悟书法精神内涵

书法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写字,练习写字,还得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时时“体验”能力、技巧、人文、修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行为培养。因此,要多创造条件使学生欣赏名家经典书法作品,知晓历代重要书家、书体和代表作,让其从大家风范中感受艺术氛围,感悟书法精神内涵,促进其个性人格的形成。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关注作品中蕴藏的深层内涵,关注书法文化,要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欣赏和体验,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知识的满足,感受书写和生活的息息相关,领悟书法的传统意蕴,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书法欣赏教学中,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如在三大行书《兰亭序》、《祭侄文稿》和《寒食帖》的欣赏教学中,我会提前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及图书馆查阅等方法,收集相关书法图片和资料,了解书家的思想、阅历、创作背景、书法艺术的特点风格和书家的代表作等。

在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由同学进行讨论并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如这三件行书作品由怎样的人书写的?作品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在什么境况和心境下这样写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品中的笔法、结构、章法布局有什么特点?作品的意境美及其内在的神采?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进一步地归纳,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关照这三幅作品中所蕴含着的中国哲学意义。通过学习、讨论、研究、分析和比较掌握书法欣赏的基本知识,提高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

四、加强书法训练和辅导,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书法的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汉字书写,落笔的轻重,结构的疏密,运行的缓急,气势的强弱,均需认真领悟与学习。在临帖的过程中要注意笔法、结构、章法、布局,注意找规律、找共性、找特点、不下死工夫。启发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如用笔的起与收、粗与细、曲与直,结构的平正与奇崛,章法的疏与密,墨色的浓与淡,线条的柔与刚、收与放,书家的个性差异与作品的个性差异,等等。引导学生体会到书家作品的这些绝妙之处,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就会提到较高的层次上来,能在实践中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我认知的能力。

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心端字正、心美字秀的内在品质,从笔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精神;从用笔的训练中体会“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的书写之理和做人之道。写字要讲究点画、笔法,要规范,同样,做人也要守法,切勿越规。

教学中老师可进行现场书写,也可运用多媒体播放名家书法创作的过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观摩、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从汉字点画的线条美、结构的造型美、章法的整体美、神采的逸韵美等方面进行剖析、欣赏,提高学生认知美、发现美的能力,了解传统的笔法、章法等技法及表现形式,并进行实践。

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训练中的辅导,对书法训练时常见的毛病,应及时指出,细心分析讲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练勤思,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学用结合,练写合一,要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收集学生作业,通过前期和后期的作业对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自信,从而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作业展示来强化兴趣,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优秀的或进步明显的学生书法作业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五、搞好课堂延伸,拓宽学生视野,开展实践活动

在书法的学习中,特别注重文化的涵量,增加课外知识,要引导学生多读古今诗词歌赋以及相关艺术、美学等书籍。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博物馆、到名胜古迹,拜访书法名家,参观书画展等活动,了解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较感兴趣的课题,如“对中学生书写现状的分析”、“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九日山碑刻文化”等作为研究学习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阅以及到图书馆等渠道查阅收集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整理、提炼和总结,形成课题成果。这些成果体现了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使学生们在自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情感体验,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并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思索,深刻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活动,成立校园书法社团,开辟校园书法宣传窗和举办形式多样的书法展览,根据活动主题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学校结合“八荣八耻”开展了书写名言、警句、格言等比赛活动,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和提高书写水平。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举办书法专题讲座,加强了校内外社团间的交流,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设计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从新年到春节,以“贺新春、送祝福”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为群众、为家庭、邻里书写春联。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书法素质好、书写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

总之,书法教师要具有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掌握丰富的书法知识(如书史、书论、技法等)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不断地改进师生的教与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方面进行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增强教育素养,丰富书法教学经验,提高书法教学质量。从实际出发,丰富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中心,不断探索,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美学[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陈振濂.《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讲稿[OL].2006-06.http://www.yhsf.org/html/jjtt-3/8/8760/1.htm.

[3]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陈宗明.汉字符号学:一种特殊的文字编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问题探讨教学实践
Y/d11联接组别变压器高压侧AC相接反问题探讨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讨
强化农村经济管理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当代审美问题探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