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环境伦理诉求

2015-12-05袁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6期
关键词:教学互动大学英语教学

袁霞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环节,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引入环境伦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不仅是教师们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课程设置以及教材选择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大学英语课堂作为生态德育教育的基地之一,是使学生确立环境伦理意识的摇篮。这一意识的培养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伦理;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01-02

一、环境伦理与大学英语教学

20世纪中期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由此促进了环境伦理观的发展。环境伦理观以关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为重点,对生命中心主义、地球整体主义和代际均等的观点进行思考,提出了环境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珍重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物种、珍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以及顺应自然的生活。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化学物品的滥用、雾霾、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一系列问题引发了政府和民间的种种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的环保意识有所加强,但总的说来,还远远没有形成全社会的“绿色意识形态”。有学者认为,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环境教育的滞后:人与环境和自然关系的课程尚未被纳入普通的大学教育之中。(李贵苍,2013)而人类历史上许多社会变化的重要影响是在大学形成的。环境批评家大卫·纳吉伯·佩罗博士(Dr.David Naguib Pellow)指出:“如今,高等学府是学者们将生态持续性和社会公正融合在一起的关键场所。”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环节,基本上贯穿了大学生学习生涯的一半甚至全部时间,因此,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环境伦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不仅是教师们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课程设置以及教材选择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然而,从以往的教学来看,学校教育往往更多关注“如何将学生培养为适应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人才,而不是帮助学生审视自己和自然的关系”。唐剑南老师曾以“大学英语”和“生态”为题名在全国期刊网进行筛查,发现大多数学者在宣扬“大学英语生态系统的构建”时只是一味关注“以系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语言人才”,从而脱离了生态系统构建和生态意识培养的初衷。现代大学教育不仅要为社会输送振兴社会经济的人才,更要让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懂得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生态责任感。

二、《新标准大学英语》中的环境伦理导入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共同开发的《新标准大学英语》在选材上结合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知识结构,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科技等诸多方面。该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关注当代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与生态关怀伦理。纵观《新标准大学英语》四册教材的内容,几乎每一册都有跟环境相关的主题。归纳起来,其环境伦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命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一个要点,是指人类并非万物的中心,所有形式的生命都具有同等的价值,所有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达尔文是提倡生命中心主义的先驱,他曾在进化论笔记中提出,人类不应对生命的臆测设限,因为那些遭受痛苦、疾病、死亡等苦难的动物同胞们可能和人类源自同一个祖先。保罗·泰勒(Paul Taylor)是西方环境伦理学界持生命/生物中心主义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尊重自然》(Respect for Nature)一书中强调尊重自然界所有的生命有机体,认为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敬畏生命,生命没有等级区分。

2.地球整体主义。地球整体主义是指不仅生命体具有内在的价值,包括土地、岩石、自然景观等都有固有的价值和权利。环境主义之父李奥波德(Aldo Leopold)在《大地伦理学》(The Land Ethic)中指出,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均应得到人类的尊重。

第一册第十单元“Environmental Matters(环境问题)”介绍了三篇跟环境伦理相关的文章。在第一篇“Green Fatigue(《绿色疲劳》)”中,作者通过“同情疲劳”一词指出了人们对环保宣传活动存在的一些质疑,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大家必须志同道合,先从小范围采取行动,并宣扬了“本土思考,全球行动”的环保理念。第二篇“The Eden Project(《伊甸园工程》)”通过对“伊甸园工程”的描述——找到一个有35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废弃的粘土矿坑,清理矿坑、排除积水、布置园林景观——畅想实现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跨文化阅读小短文“Making the Desert Flourish(让沙漠繁荣起来)”介绍了沙漠地区的居民如何尊重沙漠传统,公平有效地分配宝贵的水资源,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文章都提倡了地球整体主义的观点,即尊重土地的固有价值,将人从大地这一共同体的征服者转变为这一共同体的平凡一员、一个构成要素。

3.代际均等原则。代际平等原则是人人平等这一伦理原则的延伸,指我们对自然界的道德和义务,源自于人类各成员之间所承担的义务,在享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方面,我们的后代和我们具有同等的权利。每一代人都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许多物质、文化和环境遗产。因此,关心后代,给后代人留下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是我们作为人类道德共同体成员对后代所负有的基本义务。

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向读者介绍了一种叫作海洋玻璃的生态珠宝(“Eco-jewellery:Sea Glass”),顾名思义,这种珠宝来自海洋,其前身是19世纪人们倾倒在海里的玻璃,却在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下变成了美丽的宝贝,作者指出:“这是大自然补救人类愚蠢行为的一个范例。”当时的人根本没想到往海洋里倾倒玻璃是一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会造成海洋污染。现如今,人们处理玻璃废料的办法是尽量重新利用废旧玻璃,虽然这么做会宣告海洋玻璃时代的终结,但这是一种对后代负责任的态度。

三、教学互动,培养环境伦理意识

《新标准大学英语》对环境伦理的导入体现了现代英语教育与当代社会重大问题的接轨,同时也对其受众——英语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挑战。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文本是开放的、未定的,是等待读者凭自己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完善的多层图式结构”(李贵苍,2013)。换句话说,阅读是一种建构意义的行为。将这一观念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解读和诠释是一个创造性过程,由于个体差异和人文背景的不同带来思想的多元化,各种看法和主张在此过程中得以碰撞交汇。而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普遍的滞后现象,主要表现为过多重视语言能力,忽视了对文化素养的重视。有些大学英语课甚至成了语言技能训练课,为考级和考证服务,加重了英语教学的功利性。大学英语课堂作为生态德育教育的基地之一,是使学生确立“敬畏生命,崇敬自然,关注生态,保护环境”意识的摇篮。这一意识的培养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基础之上。

从教师这个层面来说,其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在讲解环境问题时,有必要先就当前的环境现状进行阐述。比如在讲到第一册第十课时,可以先简要介绍背景知识:全球变暖、沙漠化、污染、能源短缺等。当然,为了吸引学生,阐述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播放视频,通过视觉形象的呈现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笔者在讲授“Animal Planet”这一课时,为学生介绍了加拿大著名动物保护主义者法利·莫厄特(Farley Mowat)的著作《不愿做宠物的狗》(The Dog Who Wouldn't Be),并分享其中的一个小节,使学生体会到狗和人一样有情感、智力和意识,进而感受到动物保护的重要性。这些相关知识的拓展,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了将来的世代,我们对环境有什么义务?人类是否为满足私利而默许自然界的动植物绝种?

从学生层面来说,他们并不是被动的接收者——接受教材,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只有带着问题意识走进课堂,他们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并且将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学生需要查阅各种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解答心中的疑问。笔者曾布置学生在课后设想如何创建一个环境项目方面的网站,内容包括:项目的简单介绍、项目的目的、项目的重要性、项目完成的时间和地点、项目所需资源以及如何提高人们关于该项目重要性的意识。这份作业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大家分成小组,有的做设计,有的写文字,有的做宣传方面的设想。正是在这种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增强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体会到了“本土思考,全球行动”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Fassbinder,Samuel Day & Anthony J.Nocella, eds.Greening the Academy[M].AW Rotterdam:Sense Publishers,2012.

[2]李贵苍.“走向生态文学批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阐释和教学法[M].格蕾塔·戈德、帕特里克·D.墨菲,主编.蒋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林红梅.生态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唐建南.生态文学批评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教育[J].海外英语,2014,(17).

猜你喜欢

教学互动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互动与人的社会化训练
“九步五必做”教学法研究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谈语文教学中的互动
对信息化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