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12-05叶冬梅刘青妍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6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

叶冬梅 刘青妍

摘要:目的:研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方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32名采用PBL法(实验组),32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组),分析两组学生对PBL法的评价、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及案例掌握情况。结果:超过90%的学生认为PBL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可以接受该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平时和期末考试成绩及病例分析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法对于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极大帮助,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消化内科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78-02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方法,也称问题式学习,是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到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消化内科教学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往往还涉及到检查、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的知识,范围较广。另外,它还是普通外科、肿瘤外科等专业的基础,因此,学好消化内科还有利于其他专业的学习。临床病例是消化内科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可以把消化内科的相关内容设计成PBL病例,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实际的病症讨论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问题[1]。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围绕PBL涉及的知识核心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具体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讨论过程中,获取相关医学知识,并使学生对医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为了研究PBL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择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BL与传统教学两种方法,研究PBL的应用效果。具体结果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0、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4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名,女45名,年龄为19~21岁之间,平均年龄(20.12±0.39)岁。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名,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1)对照组。本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老师按教学大纲内容讲授教学内容,偶尔提问学生,或选择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讲解其诊断和治疗情况。

(2)实验组。本组学生采用PBL法。首先,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病例进行教学。在选择病例的时候,要注意难度适中,例如,可以选择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以及肝炎后肝硬化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先阅读本课时要举的病例资料,并从病例资料中发现问题,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该课时的理论学习,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尽可能主导病例讨论的方向,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炼出一些多样性和生动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实际讨论情况对重点知识进行精讲评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时结束前,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病例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比如将课前准备的一份完整的病例资料发给学生,让他们做详细的分析,给出诊治方案,教师对其进行考核,并将成绩记入平时成绩中。

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

(1)学生对PBL法的评价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64名学生主要调查以下内容:该教学方法是否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情况是否提高?

(2)学生考试成绩及平时成绩。分析两组学生平时及期末考试成绩,并进行比较。

(3)学生案例掌握情况评分。评价标准如下[2]:

学期结束后,采用统一的案例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以5分制评分。1分:初步掌握病例分析方法,但对疾病诊断、治疗尚不明确;2分:基本掌握病例分析方法,诊断基本正确,但治疗不明确;3分:掌握病史要点及病例分析方法,诊断准确,但治疗不明确;4分:熟练掌握病例分析方法,诊断准确,治疗原则明确,但医嘱不完善;5分:熟练掌握病例分析方法,诊断准确,鉴别诊断要点全面,治疗方案明确,医嘱完善。

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SPSS公司,美国)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评价。对所有实验对象发放调查问卷64份,回收64份,结果显示,超过92.19% 的学生认为PBL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易于被接受(见表1)。

2.两组学生平时及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如表2所示,将两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学生病例分析情况评分。对两组学生病例分析进行评分,结果如表3所示,实验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是长期以来从事医学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进中,主要包括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和PBL3种。LBL教学法目前仍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其优点是教学进度快,传授的信息量大,学生可以系统性地掌握知识[3,4]。但该法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培养,易与临床脱节。CBL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归纳总结、逻辑推理、口头表达、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5]。但是它的知识面相对较窄,不能形成完整规范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不能单独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模式,只能作为LBL或者PBL的补充而存在。而PBL教学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知识、口头表述交流等能力,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有研究结果显示PBL教学的后期效应明显,通过PBL教学训练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进入临床医师角色[5]。另外,PBL法还可以锻炼同学之间合作交流沟通、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6]。因此,PBL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消化内科教学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深厚的、系统的、广泛的、完整的理论知识基础,更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上,消化内科的学生将来会面临着同一种疾病千变万化的表现[7],因此,在教学上,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病例相融合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各种临床疾病的诊治疗能力。本实验结果证明,通过PBL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本校对两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的不同结果可见,实验组92.16%以上的学生认为PBL法优于LBL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情况,也易于被接受。实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及病例分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PBL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还可提高学生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了消化内科知识的完整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建议在消化内科教学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禾.消化内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策略[J].学园,2015,(3):174.

[2]苏健坤.案例化教学法(CBS)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57-4059.

[3]吴耀松,彭贵军,尹素改.PBL与LBL教学法在组织学教学中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333-334.

[4]贺东霞.PBL与LBL教学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3):113-114.

[5]Neville AJ.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 forty years on. A review of its effects on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J]. Med Princ Pract,2009,18(1): 1-9.

[6]Nieminen J,Sauri P,Lonka K.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p functioning and study succes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J]. Med Educ,2006,40(1):64-71.

[7]马建辉.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5):38-41.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