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建设探究

2015-12-05祝衍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6期
关键词:兼职教师高职教育

祝衍军

摘要:高职教育重点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本文针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讨论了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如何更好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来加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建设。

关键词:兼职教师;政校行企;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032-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现有师资实践经验不足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出要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整合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的资源,支持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通过“政校行企”的四方联动,解决职业与教育、教学与生产、服务与应用的分离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整合各种社会教育资源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兼职教师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高职教育承担着培育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使命,重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一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熟悉业务、掌握教育科学、懂得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兼职教师队伍,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更是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基石和重要保障。目前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如下所示。

1.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相对欠缺。由于兼职教师在任教之前,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没有教学的经验,且他们并非都出身于师范院校,缺乏必要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职教育理论等知识,教学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深,使得他们习惯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

2.兼职教师聘用渠道不畅。高职院校很难找到符合需求的企业技术骨干来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兼职教师都是通过熟人或者是行业内的朋友介绍过来。一方面是由于企业不放人,技术骨干是企业获得盈利的有利保障,在没有相应法律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前提下,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般不允许技术骨干离岗去高职院校兼职,再加上他们生产任务繁重,无法保证在工作日来兼职;另一方面是由于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由于企业人员外出兼课得不到企业的支持,有的企业还限制员工外出兼课,导致了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大,稳定性差,这不但不利于兼职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也导致学院培养成本投入的回报得不到保证,也影响了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培养的积极性。

3.兼职教师多重身份,缺少制度保障。一方面由于兼职教师与高职院校之间只是一种简单的契约关系,导致高职院校对其管理和评价基本上处于一种“放任”状态,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兼职教师的考核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日常的出勤考察、是否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虽然有的学院设定了考核评价的内容,但是实际操作层面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的政策法律中没有对兼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一个明确的规定,高职院校也没有办法去克服政策上的缺失去维护或者是保护兼职教师的权益,这就造成兼职教师未被纳入教师队伍常规管理体系,属于非正式员工,除按课时计酬外,几乎无任何福利,他们在办公条件、经费开支、薪资待遇、奖励资助、进修学习、参与学院管理等方面受到种种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容易使其产生应付任务、和尚撞钟的工作心态,谈何深入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三、“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建设

“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内涵是指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各方在职教联盟构建与发展中依托协同育人平台,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合理配置资源和要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深入融合、充分释放彼此之间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育人要素活力,从而实现四方联动,深度合作,共同育人,它是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的模式来进行多方互动。其中政府主导是指政府是“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主要推动者和引导者,主要职能是搭建合作平台,出台有利于联盟健康运行的政策,健全合作体制机制;学校主体是指学校是高职教育的办学主体,也是“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建设的主体,在政府允许的框架内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主动调研各方需求,联同参与方进行职教的顶层设计,融合四方的资源,建设职教联盟实体;行业指导是指它对职教联盟的建设方向、专业建设等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履行职业教育职责,参与协同育人各个环节,发挥行业指导的作用;企业参与是指企业可以将自身的用人需求、技术攻关融入到教育教学合作中,从而达到利用高校资源为自身量身定做人才,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的目的,同时也从用人方的角度检验、修正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东莞的产业特点通过以下一些措施来推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的兼职老师建设。

1.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组织构架,建立管理层面运行的协调体制机制,在制度上确认各成员协同责任和利益,程序上理顺各成员协同过程,职能上建立各成员协同对话机制和平台,形成以政府主导、行业服务、校企协同共长的运行机制,具体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在宏观决策层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立由市、园区、镇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院长和行业会长构成的政校行企协同创新领导工作组,旨在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规划和政策措施的权威性,统筹协调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决策指导解决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中的重点困难和问题等。在中观指导层面,充分发挥行业企业指导作用,依托东莞市政府主动协调职业教育与产业关系的主导功能,成立由市、园区、镇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部门领导、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产业职教联盟,下设秘书处和2个职能部,旨在推动专业层面“行企校”合作在人才培养及科技服务中的深层发展,指导解决校企协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在微观行动层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企业的关键作用,成立由行企业、系部代表构成的校企协同专业建设委员会,下设分类2个行政办公室和2个功能项目组,旨在落实“行企校”人才共育工作运行、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就业及社会服务运行管理、多元化的资金使用保障等长效机制及措施,有效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及社会的综合实力。

2.建立人力资源协同机制,建立“双向互聘”及“互聘共培”的优秀人才工作机制,建立“校企定制”及“共育共管”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校企技术专家双薪双向互聘管理办法》,学校通过建立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设立兼职教师培训基金,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人员进入职业院校承担专业教学的绿色通道,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实现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互聘共培”。从源头上把控兼职教师的队伍,有助于人岗相宜,大量减少后续培养的工作量。

3.完善兼职教师培养考核评价机制。兼职教师培养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最终目的在于企业效益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行业、企业、学校”联合评价考核机制,由“教师、学生、企业和行业”四个维度对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动态评价,同时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兼职教师薪酬、培训的重要依据。

四、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了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如何更好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来加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建设。

参考文献:

[1]钱叶莹,张凤琴.跨域校企互兼互聘教学团队建设的运作模式及其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1):99-102.

[2]李玮炜,贺定修,苏江.“政校行企”职教联盟实践探究[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4,28(3):23-26.

[3]贺定修,黄玲青,涂用军.高职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4,(17):15-17.

[4]张亚萍,李曙生,展凯.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3):10-13.

猜你喜欢

兼职教师高职教育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