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冶金工业出版社谭学余先生在《中国冶金通史》编撰出版启动会上的讲话

2015-12-05

金属世界 2015年1期
关键词:冶金工业文明史通史

冶金工业出版社谭学余先生在《中国冶金通史》编撰出版启动会上的讲话

Speech at the Start of "Chinese Metallurgical History" Compiled and Published by Mr. TAN Xueyu President of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内容导读

中国古代文明史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史之一,也是惟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史。为什么只有中国的文明史没有中断?从文明流传的角度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古代文明基本上都被记录下来了,从甲骨、竹签、绵帛到活字印刷等。因此,文字和图形的记载在人类文明的承传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冶金史的国家,冶金技术在促进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史也是冶金技术的发展史。近现代中国的冶金也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一冶金大国。大家常说,盛世修纪。我们正恭逢其时,编写出版《中国冶金通史》是一项“记录历史,承传文明”的文化性事业,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于千秋”填补冶金通史出版空白的公益性事业。

今天能与各位专家学者坐在一起,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有些是老朋友了,有些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今天应邀到会的有德高望重的资深专家,有行业管理方面造诣精湛的领导,有在专业研究领域成果丰硕的年轻翘楚。作为躬缝由冶金大国向冶金强国转变过程中自豪的冶金工作者,或是与冶金有过渊源打过交道或目前依然从事与冶金有关工作,或是对我国冶金历史和古代文明史有过研究的人,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引领下,编撰出版《中国冶金通史》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冶金工业出版社是一家成立于1953年的国家级出版社,60年来始终和中国的冶金工业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同成长。冶金工业出版社是冶金行业的出版社,60年来是一直以出版传播弘扬冶金文化和冶金科学知识为己任,策划出版《中国冶金通史》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冶金工业出版社肩上。冶金工业出版社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伟大而艰巨的文化出版工程重担。今天召开的《中国冶金通史》的编写出版启动会,不仅是冶金工业出版社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冶金工业发展史上值得记忆的一天。因为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重要支撑性行业的冶金将有了自己的家谱和承传记录,这是冶金人的自信、冶金行业的自信、冶金历史的自信、冶金文化的自信。 徐匡迪先生是《中国冶金通史》的热情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这一选题自开始就得到了徐匡迪先生的赞同和肯定。徐匡迪先生担任编委会的主编是众望所归,可以凝聚和冶金相关的,尤其和冶金史有关的方方面面的一流专家、学者、领导、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这项填补空白的壮举,保证了各领域的代表性、各参编单位的代表性、各参编人员的代表性,保证了《中国冶金通史》的准确性、权威性、全面性、科学性、可读性。徐匡迪先生在百忙中亲临会议,对如何组织编写出版好《中国冶金通史》发表了重要指示,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思想、原则、目标要求和殷切希望,明确了我们组织编写出版工作的努力方向,是总揽全局、统一思想认识、协调各方、统筹安排各阶段工作、完满完成这项文化公益性工程的行动指南。刚才各位专家代表都发表了重要的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都是我国冶金工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经历者,对冶金工业有着极其深刻的发自肺腑的感情和深入的拨开迷雾般的理性思考,他们对《中国冶金通史》的编写出版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对每一阶段工作安排既有希望又有要求,既有鼓励又有鞭策,既有支持又有提醒,及时去除了我们多少有些担心能否得到行业和有关单位支持、能否得到领导支持、能否得到专家支持的担心,增添了我们编写出版好《中国冶金通史》的信心和勇气,给了我们想象油墨飘香的鸿篇巨制摆放眼前的美好憧憬。我们也期待各位编写专家按照编委会和总主编要求,以严谨求实的学风,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推敲的精神进行写作,从浩瀚的样式繁多的各式资料、物证、图片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中国冶金历史进行系统、全面、科学、认真的总结、梳理、整理、记录,把我们各自的负责编写的部分写好,文献、实物、现场、考证、推论丝丝入扣,写出血肉,写出中国冶金的“精气神”,写出中国冶金史源远流长而又一脉相承的华彩。

下午我们还将进行《中国冶金通史》写作大纲的讨论。为了便于讨论和将来写作分工、以及项目进行,我们初步建议可否将《中国冶金通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远古到1500年,第二部分1501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第三部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准确勾勒出我国冶金历史发展的路线图和重要节点,科学地实事求是的反映冶金文明和社会文明的依赖和促进关系,尤其是冶金发展对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下午的讨论中,我们热切期待各位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从纲目构架、贯穿全书的主线,到入笔角度、资料取舍,到篇幅安排、文图匹配等,恳请大家各抒己见。我们一定会认真听取和思考、吸收、借鉴各方意见建议。如果需要,出版社和编委会还将会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征求征集意见。我们一定要坚持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以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主人翁精神,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严谨态度做好此项工作。

在今天这样一个高朋满座群贤毕至的时刻,我们要真诚感谢徐匡迪先生,感谢每一位到会嘉宾,感谢北京科技大学张欣欣校长对我们选择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作为《中国冶金通史》编写依靠单位的支持,感谢北京科技大学安排了今天的会议场地。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是目前国内在冶金史研究领域最为专业和权威的科研学术机构,而且和与冶金史研究有关的单位和专家们有着密切联系,在听取来自不同领域意见、开拓视野和执笔人员的选择及分工上有了更多的余地,更好保证最合适的作者编写最合适的章节。李延祥教授和潜伟所长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借此机会,我们建议依托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作为《中国冶金通史》编写过程中的日常事务协调办公室,以便及时有效解决工作过程需要的联系、协调、督促、答疑、交流、通报等事情。还要特别感谢冶金工业出版社的上级主管主办单位中国钢铁协会,正是在协会要求冶金出版社要为冶金行业做出更大贡献、出版更多无愧于钢铁强国梦的精品图书的号召和支持下,我们才有了这一选题思路并付诸行动。当然,我们还要感谢从校外专程赶来参加会议的前辈和专家们。每一位为《中国冶金通史》的出版做出了贡献的人们都应该被彪炳史册,载入历史,得到尊重。

冶金出版社将严格按照徐匡迪先生和各位的要求,秉承对读者、对行业、对社会、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十年磨以剑”的精神,全力以赴配合各位专家学者做好通史的出版工作。我社将努力争取将《中国冶金通史》列入国家级重点出版项目,并且争取在资金上得到国家或有关部门的资助。我们搭建以社长、总编牵头,以编辑、出版、发行部门的技术骨干组成的专题项目组,保证高质量、高效率、要求做好出版工作。我们会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在形式上、内容上、可读性上、艺术性上都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把《中国冶金通史》做成文化精品、镇社图书,成为记录描绘中国几千年辉煌冶金史的瑰丽画卷。

最后,我借用一下习总书记2014年12月20日在澳门大学座谈中国文化时的一段话作为我讲话的结尾:“一定要通过学习树立对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佳宾!

(2014年12月25日,于北京科技大学)

10.3969/j.issn.1000–6826.2015.01.07

猜你喜欢

冶金工业文明史通史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冶金工业出版社铸造专业图书推荐
冶金工业出版社铸造专业图书推荐
冶金工业出版社铸造专业图书推荐
冶金工业出版社铸造专业图书推荐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联结:通向未来的文明史》
如何从文明史角度讲授古代希腊文明
武士异化现象对中国体育的本体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