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意与石意的对话

2015-12-05吴为山

中国艺术时空 2015年2期
关键词:文人雅士画意寿山石

吴为山

画意与石意的对话

吴为山

寿山石形成于距今约2.3~0.7亿年的中生代,质地脂润,色彩斑斓,品种繁多,柔而易攻。有道是:深山之灵石,巧匠有所钟。所巧者在于以和谐中庸及温润敦厚为美学追求,以相石生意为雕琢之依据而造物。它寄托着文人雅士的精神所往,其形质,其神韵为世之所珍。

萌芽于西晋的寿山石艺术,发展于宋、唐。至元、明,则流行于民间利用花乳石治印。寿山石以其洁净如玉、刚柔相济的特质深得篆刻家、鉴藏家的赏识。艺人们在继承古代玉玺、钢印钮饰的基础上,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寿山石印章艺术。自清以降,雕刻界名师、高手辈出,文人雅士们也不惜笔墨,赋诗著文,促使寿山石文化由俗而雅。他们赋予寿山石以灵性、美性,而折射着道法自然的哲性。

20世纪现代美术的发展,使这一传统的艺术融入了新观念、新方式。福建陈礼忠拜名师,承绝技,在这深厚传统中将书法的结体和石头的形体、水墨的笔法和雕刻的刀法,以及山水、花鸟画的意境渗透到其作品的构思与妙造中。突出的成就使他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古代造像匠师多依靠画家粉本而雕凿,往往不失板滞。礼忠君胸纳万象,以对生活精微之察和对前贤绘画之墨象精研,将心象对应于寿山石之相,形成画意与石意的对话,深得其师冯久和的真传而又自成创意。

礼忠所雕禽鸟花卉山石,刀锋老辣,绳形而逮神,构图而造境,虚实相生,主客彰然。大面积的黑色石料的运用,似水墨,或枯笔飞白,或大块铺陈……大有吴昌硕金石之风。

他的作品,善于利用石种特性,正如他自己所说,石无贵贱,唯为艺术所用者称上乘。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艺,于残败中表现雍容华贵,于内敛与敦厚中蕴含自由与不羁,追求通过意的联想、追忆,去融合,重构,而臻天工巧夺的境界。其山水、花鸟、人物中充盈着浓浓的文人气息和悠悠的生活情趣。他的作品,让生命活化于石头,让意蕴崭然于琢痕,璞真中见妙思奇想,匠心中得造化神工。由此,传统与现代在此相遇……

他的创新,使人们更进一步通过艺术而深悟自然,又通过寿山石艺术而了解人自身的创造力,相信寿山石在艺术表现上有着更为宽广的空间。

参观展览作品,深为艺术家在“寿山石”这个古老的材料上耗费的心血、人工与巧作所感动。他的作品顺应寿山石天然肌理,于内蕴丰泽之上劳心劳力,成其天然,却无丝毫斧凿做作之感,技入乎道,而艺通于心。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馆)

猜你喜欢

文人雅士画意寿山石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刘少民
王澍建筑作品中的传统水墨“画意”表达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研究
歲朝图 文人雅士篇
古代文人雅士的合称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溥仪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