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如何学会驾驶》中如何借助陌生化效果完成女性主义叙述

2015-12-04刘帆帆

戏剧之家 2015年21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

【摘 要】保拉·沃格尔的《我如何学会驾驶》作为一部女性主义剧作,试图从性别切入,戏剧化地展现文明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要实现女性主义叙述,只有通过戏仿达到对传统文化形象的颠覆,即借助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在舞台上展现出来。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成全了《我如何学会驾驶》中的女性主义叙述。

【关键词】《我如何学会驾驶》;女性主义;陌生化效果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47-01

保拉·沃格尔,美国当代多产剧作家,也是一位著名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涉及话题广泛,不乏众多极具争议的话题,例如:性问题、恋童癖、艾滋病、同性恋和家庭暴力等。她善于在剧作中展现女性所受的压迫,这种意识上的觉醒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女性而言都是意义深远的。

《我如何学会驾驶》(How I Learned to Drive)所关注的是恋童癖这一话题。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小不点,一位40岁的中年女人,回顾自己的童年至青少年时期,派克舅舅借教“小不点”开车的机会猥亵了年幼的她,从此“小不点”在舅舅的教导和骚扰下步入了心理成长的过程。

剧中的三代人对于性和婚姻都有着不同的态度。“小不点”的外祖母,认为性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受罪;而“小不点”的母亲肯定了婚姻和性的合理性存在。但是当派克舅舅对“小不点”的不轨行为暴露时,母亲却认为男性的错误基于女性的引诱。不同年代妇女对于性和婚姻的认识,展现了社会中以男权为主的权力体系,《我如何学会驾驶》中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不言而喻。

女性主义叙述是一种将读者或者观众置于占支配地位的现有符号体系的对立面。通常以批判已经存在的由现有符号系统建构成功的文化现象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批评方式。女性主义叙述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以反传统的形象出现,批评现有的传统形象;二是超越现有的符号体系以实现对传统面目的颠覆。但两者都有一定的困难。一是观众很容易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接受基于传统的文化现象,无法达到对传统固有面目的有效批评;二是超越传统面目的文化形象往往不容易被观众理解或者接受。所以女性主义叙述只有通过“内部爆破”(rupture)的方法,通过戏仿颠覆人们心中传统文化形象。而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效果则是帮助戏仿在舞台上得以实现的有效方法。

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效果强调的是让观众看戏,但并不融入剧情。使观众保持一种距离和陌生感来看待演员和演员的表演,从而使观众理性地认识社会现实。在这部戏剧中,沃格尔没有采用时间先后顺序的线性发展来叙述。整部剧开场便是成年的“小不点”以旁观者的身份为观众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派克舅舅借教“小不点”学车之机猥亵她的那一幕却排在最后。

其次,传统的歌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歌队贯穿了整个戏剧的剧情,成为界定传统性别关系的关键。非线性的发展顺序打破了观众以现有道德价值体系来判断的习惯,而传统的歌队则进一步地弱化甚至消除了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能力,使观众脱离开固有思想,理智地思考和审视剧中展现出的恋童癖这一棘手的话题。

陌生化理论成全了沃格尔想要实现女性主义叙述的诉求。恋童癖毕竟是一个触犯社会禁忌的话题,观众会容易陷入两难的局面,整个故事看起来是非分明,但却不能用以往固有的道德价值评判标准来判断对错。这就是观众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道德体系自身所出现的问题。如果按照一般戏剧表现形式,将“小不点”被派克舅舅猥亵的一幕放在第一场,去掉歌队的存在,观众就会先入为主,根据自己现有的道德价值观来评判戏剧中的人物。而借助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效果,更能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可行性方法的寻找。

《我如何学会驾驶》颠覆了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戏剧。借助陌生化理论,沃格尔展现了对于社会上所存在的性侵、酗酒、对女性肉体的盲目迷恋等众多问题的担忧与思考。学会驾车其实也是学会如何掌控自己人生的一种比喻。“小不点”对自身成长过程的回顾也是女性在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中反抗与成长的过程,无论社会怎样发展进步,女性独立这一问题却是我们永恒关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Vogel Paula. How I learned to drive[M]. Dramatists Play Service Inc.1998.

[2]Cummins Amy Elizabeth. “Driving in the reverse Gear”: Alienation and non-linear chronology in Paula Vogels“How I Learned to Drive”[J].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2006.

[3]刘岩,马建军等编著.并不柔弱的话语:女性主义视角下的20世纪英语文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刘帆帆(1991-),女,山东青岛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森太太》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生态女性主义的社会批判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