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治理视角下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浅析

2015-12-04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21000

商业会计 2015年6期
关键词:所有制企业财务董事会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绍兴321000)

混合所有制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已被不断提起,期间经过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到十五大召开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然而以前国企改制时大量的国有资产被低估出售,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大量职工下岗失业,这种历史的教训必须吸取。只有这样,在规避混合所有制可能带来的风险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擦亮眼睛,有的放矢。

一、混合所有制的实践及制度安排模式

2014年7月7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 (试行)》的通知,以推进上海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我国较早发布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具有示范作用。该方案是在分析上海目前存在的国资布局过宽过散、国资流动性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改革动力弱化等困难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明确了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以发展公众公司为主,从资本市场运作的新视角来拓展融资渠道,加快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推动资产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资产重组。

除了上海,中国建材集团近年来联合重组了许多家私营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实践,一般在新组建的企业里为私营企业保留30%的股份,而多数原来的私营企业创业者继续担任新企业的管理者,成为规范治理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形成了一个由央企控股、吸收私营企业参加的多元化混合经济体,这种采用“规范化的公司制+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做法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益探索。

可见,当前混合所有制制度安排模式仍以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为前提,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降低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创造条件。

二、公司治理视角下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风险浅析

通过引入来自不同性质所有制投资主体的资本,建立起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可以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使企业受到多方约束和监督,从而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透明度,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去行政化,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决定发展战略和选择经营者。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公司治理将增加企业价值。通过分析治理结构的各种要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可以为人们深入认识公司治理的作用以及通过合理构建公司治理结构来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董事会组织结构与企业财务风险

董事会组织结构中独立董事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希望通过他们“外部人”的身份缓解围绕企业所形成的各类代理问题。但因为独立董事和企业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这导致他们缺乏动机去提升企业价值。但是他们却有动机关注企业的风险,一方面,企业如果发生财务舞弊等行为,将会损害他们的声誉;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经营失败,他们也可能会因为工作失误等原因受到牵连。因此,普遍认为,独立董事的存在将会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董事会组织结构中董事会规模和企业财务风险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关系,因为:如果董事会规模过大,将滋生官僚主义,使很多问题可能“议而不决”,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加企业风险。另外,过大的董事会规模可能会使董事会成员产生依赖和侥幸心理,当企业面临风险时,他们可能会认为有更多的人一起承担风险,从而降低自己所承担风险的比重,因而怠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风险,这显然会带来企业风险的上升。

(二)高管激励与企业财务风险

高管持股是否会滋生腐败成为各方讨论的核心。江苏省未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中,规定高管持股比例按照持股人对企业的影响和贡献确定。其他省份的国企改革中,也倾向于让企业高管获得企业一定数额的期权。根据代理理论,对高管的激励将能够降低代理成本,使得他们更好地为股东服务。虽然和西方相比,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使得高管激励成为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企业的报酬激励也存在一些缺陷,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一问题逐渐受到了重视,对高管的激励程度逐渐增加,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主等认识到合理的报酬激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管与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程度,而这又显然会促使他们关注企业财务风险并尽量采取措施降低这种风险。因此,可以认为,高管的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等两种方式的比例将和企业财务风险呈负相关关系。

(三)股权结构与企业财务风险

业绩和风险往往是一致的,业绩好的企业风险也低,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如此,这就是所谓的 “风险-回报悖论”(Bowman,1980)。现有研究几乎一致认为国有企业的业绩普遍低于非国有企业,同时风险也低于非国有企业。原因在于: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下,产业政策的不稳定性会增加企业的风险,而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会优先从国有企业的角度加以考虑,从而使得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政策风险较低;另外,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区利益的考虑,会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向国有企业倾斜。当国有企业陷入困境时,政府也有动机为他们提供帮助,地方政府的介入显然会降低企业的风险。

我国国有企业股权普遍较集中,这使得控股股东会显著地影响公司的行为,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追求政绩、用行政化思想指导生产经营,导致大量面子工程,盲目扩张,内部控制形同虚设,风险积聚。因此,如果能够约束大股东的行为,将能够起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股权集中度和企业财务风险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三、公司治理视角下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一)建立并处理好人与人之间新型的生产关系

混合所有制企业大多为国家、地区或行业骨干企业,本身风险控制制度就很完善、健全。特别是《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自2004年颁布实施后,国资委也于2006年发布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些举措都标志着我国企业正向管理的更高阶段——全面风险管理迈进,同时也将风险管理问题提到了一个战略高度,当然也不乏可操作性的措施。然而,大型企业因财务风险而破产、倒闭的事例仍时有发生,“重大经济决策不合规”、“项目未批先建”、“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以及贪污腐败案件也愈演愈烈,这说明好的制度关键要有好的“人”去执行,否则就会形同虚设。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应着眼于发挥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应形成对立面,改革是机制创新、制度重整,不是一部分人针对另一部分人的改革。企业领导干部与普通工人之间不能形成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以及主人翁意识与荣誉感、责任感,会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国有资产流动平台,借助资本市场的机制创新,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要防止“内部人”控制、信息黑幕、浑水摸鱼等行为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与新一轮国企改制腐败。

加强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的内部治理,逐步建立以产权多元的董事为主的董事会。董事会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治理结构建设应该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不要一味地模仿西方的公司治理形式,要有选择地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使其更具有中国特色。如果 “削足适履”,反而适得其反,使董事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层选聘激励的权责主体,提高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的积极性,扩大监事会权利,实行强制性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确保监事能够获得准确和充分的信息。

(三)建立以职业经理人为主体的企业管理团队,完善激励机制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选出优秀的管理者,才能有效约束企业的财务风险行为。混合所有制将各方资本力量聚集在一起,不同的资金背景、利益诉求、企业文化差异,如何整合、管理,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能简单地认为资金到位、股权分配完毕就万事大吉,这其实仅仅是改革的开始,更大的风险还在于日常经营,特别是对管理团队的整合,更是核心。

强化市场化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社会选聘,建立包括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家素质评估体系在内的市场评估体系,建立关联关系识别监督体系,推动建立声誉、信用机制,防止经营者利益输送;强化利益相关者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规范经营者的在职消费,不断完善全方位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对经理人员的约束。

在科学合理的考核基础上不断完善并坚决推进经营者持股、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等方式,进行经营利益共享的分红激励、绩效激励。把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人才的薪酬激励与公司长期利益挂钩,进行契约管理,推动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所有制企业财务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模式探究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与公司治理分析
新经济时代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发改委:鼓励非公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