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能力结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研究

2015-12-02何祖润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能力结构高校毕业生就业

何祖润

摘要:对重庆市某高校300名在校大学生、62名教职工代表以及80位企业代表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从高校毕业生的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五个维度分析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的现状,讨论造成这种失衡状态的成因,提出完善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1001202

1引言

我国关于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是从2002年郑晓明发表《“就业能力”论》开始,他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内容上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

本文对重庆市某高校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70份,回收率90%。对学校62名教职工发放了问卷,其中包括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专任教师以及思想政治辅导员。另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向80名企业代表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涉及房地产、金融、医药等数十个行业。

2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失衡的现状分析

2.1专业知识薄弱,难以满足对应的岗位需求

市场经济时代企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本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希望能够招聘到专业基础扎实、上岗后能够快速进入角色的毕业生。但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人都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真正能把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毕业生非常少[1]。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仍有18.15%的在校大学生没有认识到知识面的重要性,认为知识面对于就业能力的影响并不重要,或是认为不能确定。

2.2就业心态失衡,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仍存在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学历认识不足,在找工作时眼高手低,缺乏合理的自我定位。在进入职场之后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就业及职业发展中一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面对一份工作将来要如何进行自我提升。调查中显示,目前仍有17.4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辅导与服务是不必要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

2.3实践能力不足,适应职场的综合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甚至很多学生大学四年都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导致进入职场后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能适应社会需求[2]。对于具备能够善于运用知识、技能和经验灵活及时地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具备对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关键环节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正确独到地判断问题的能力这些基本职场要求,还有11.48%的学生认为不必要或说不清楚。

2.4应聘经验匮乏,竞聘中自我表现能力较差

好的应聘技巧是高校毕业生顺利步入职场的敲门砖。调查中仍有11.11%的学生认为在找工作时不需要具有被别人所接受的良好的职业形象。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应聘或面试,因此在毕业季竞聘工作时在竞争中应聘能力低下,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展现自我。

2.5吃苦精神淡漠,职场适应和发展能力较弱

当代高校毕业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已经非常淡漠,许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选择放弃或另谋职业[3]。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10%的大学生认为不怕吃苦,勤奋工作的品质在当代职场已经不重要了,高校毕业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这也是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的严重失衡的重要表现之一。

3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失衡的成因

3.1忽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导致大学毕业生不能适应职场岗位需求

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校期间忽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往往所学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另外,还有一部分高校由于专业划分滞后、专业课程设计不合理等原因,所授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调查中显示,目前仍有12.90%的高校教职工认为教师具备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教学理念是没有必要的或是说不清楚的,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还亟待优化。

3.2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造成就业心态的失衡

自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之后,高等教育就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平民教育”,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面临就业难题[5]。调查数据显示,有88.75%的企业都认为大学毕业生能够客观评价自我,对个人的性格、喜好和特长等有清晰完整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但至今仍存在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名校毕业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没有摆正自身的位置,仍希望一步登天走向成功。

3.3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偏低

相比在正规的企事业单位参加工作实习而言,在校大学生更青睐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打零工做兼职等能够快速见效的社会实践。但只有在正规单位参加长期性的工作实习,才能让大学生更迅速地适应从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角色转变。从对企业代表的调查中显示,有86.25%的企业认为学校积极发展和维护大学生实践基地是非常重要的,有85%的企业认为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指导和管理。

3.4缺乏应聘和面试经验造成高校毕业生很难完全地展示自我能力

在校大学生毕业前经历过正规招聘环节的学生非常少,因而在就业竞聘时许多毕业生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即使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的毕业生,也不懂得如何进行自我营销和展示,因而在竞聘中很难完全地展现自我能力。应聘能力的不足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的严重失衡,这也是造成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3.5新一代“90后”独生子女的特殊性是造成毕业生不能适应职场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90后”这一特殊群体已逐渐登上职场舞台,这批被贴上“特立独行”“娇生惯养”等定义标签的新一代年轻人为高校毕业生这支队伍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这一批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对父辈来说更弱。调查显示,有92.50%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具备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非常重要,96.25%的企业认为诚信是毕业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

4高等学校完善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的对策措施

4.1加强专业课程的设计和考核,使课程结构紧跟社会发展需求

首先,从专业的划分上讲,高等学校的专业划分必须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某些实用性不强的设计滞后的院系专业应该及时进行合并规整或取消;其次,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应更加注重授课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确保学生在进入职场后能够学以致用;最后,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上,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考核,而不是一味地以卷面成绩判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是否合格。

4.2帮助大学生明确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不仅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技巧性,更要在总体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倡导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先就业,再择业。同时,就业指导还应该包括分专业开设的就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不再对自己的专业及职业发展前景感到迷惑,帮助学生在寻找到职业目标之后顺利地向目标迈进,而不是继续眼高手低地择业、就业。

4.3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延长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要求

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真正覆盖面,延长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长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迫切要求。高校应该从低年级开始树立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在寒暑假对每一位学生提出社会实践要求并纳入毕业条件。社会实践结束之后,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通过对录制视频、拍摄照片等材料的严格把控来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

4.4增加模拟竞聘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平台

在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应聘机会不足的现状下,高等学校应该主动牵头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应聘机会。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不仅要为学生讲授撰写、投递简历的技巧,更应该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到模拟面试当中。另外,还可以开展全校性的模拟竞聘大赛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提前熟悉职场竞争,克服应聘时的恐惧和自卑心理。

4.5丰富更加具有挑战性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第一课堂更加注重教师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而第二课堂则应该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与此同时,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通过自主创业也可以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汪昕宇.岗位需求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水平测度——基于北京地区的调研[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9):56—63.

[2]孙继英,刘兆文.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J].人民论坛,2010,(7):196—197.

[3]孙长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87—88.

[4]高芳.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80—82.

(责任编辑:朱岚)2015年11月第34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5Vol.34 No.11

猜你喜欢

能力结构高校毕业生就业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