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旗帜

2015-12-02

雷锋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杂志

旗帜

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 《雷锋》杂志编委会主任李东东

把雷锋写进历史,让人民记住雷锋

翟元斌:今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纪念日,选择这样一个日子做专访,除了这一层纪念意义之外,还因为今天是李庄老前辈诞辰97周年纪念日,我们向为学雷锋活动作出独特贡献的李老致敬!

由于比较专注雷锋文化研究的缘故,对于李庄前辈在学雷锋活动历史上所做的特殊贡献感怀在心。特别是前辈面对压力所表现出的从容与担当使人钦佩。如今,凝聚多方面力量、筹备两年多的《雷锋》杂志即将出版发行,这是你与父亲的生命之约,还是开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新格局的责任使然?

李东东:父亲是在“七七事变”后走上抗日救国道路的,1938年在太行山参加革命后,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于是将党的生日作为自己的生日。他先后在《民族革命》《胜利报》《晋冀鲁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工作。党中央从陕北转战到西柏坡后,决定恢复中央机关报,将华北《人民日报》升格改组为中央机关报。父亲由华北《人民日报》编委进入组建班子,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主任、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

父亲是我人生的教科书,给与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给了我天天向上的阳光童年,他教我在逆境中唱响《在太行山上》,他一字一句教我如何写作、更教我如何做人。我在一篇纪念父亲报道新中国成立的文章中写道,父亲不仅把新闻的真实写进了历史,更是把历史的厚重写进了新闻。当年父辈追随着那个时代的洪流,为揭开学雷锋活动序幕设立了一个支点,把雷锋写进了历史,让人民记住了雷锋;我们这代人前行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今已经是儿孙辈眼中的老干部了,红色文化的血脉,雷锋精神的弘扬,正在一代一代源源传承。

李东东

我经常在想,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长久的

崇高敬意;一个普通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为什么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为什么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回答这个问题是我们创办《雷锋》杂志的初衷。学雷锋活动要实现常态化、生活化、日常化,仰赖于理论先行、组织动员、科学设计与制度保障。创办《雷锋》杂志,就是为学雷锋常态化梳理经验、总结规律、探索科学的组织设计提供一个平台,进而搭建一个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影响的阵地。

创办《雷锋》杂志得到许多前辈和共和国将军的支持。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和父亲有着非比寻常的深厚情谊,多年来也一直关怀、支持我的工作,应邀担任了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当我向他汇报《雷锋》杂志筹备工作,请求他担任杂志总顾问时,又一次予以支持,指示我们凝聚多方面力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要求和三严三实精神,依法依规办好《雷锋》杂志;特别嘱咐要用雷锋精神办《雷锋》杂志,要热爱这项事业,要有奉献精神。这些,我们都要铭记在心。

一本杂志,一个时代的体温

翟元斌:李庄前辈的《我在人民日报四十年》一书披露,69年前创办人民日报时,大家对“起个好的报名”议论风生。有的提议叫《滏阳日报》或者《晋冀鲁豫日报》,多数人建议叫《人民日报》。李庄前辈坚决主张叫《人民日报》,并说,“人民”涵义好,为人民服务嘛!四个字音韵也好:“人”“民”是平声,“日”“报”是仄声,多响亮!最后大家一致建议用这个名字,张磐石同志报告中央局,很快被批准了。《人民日报》也就成为1948年恢复建立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名称。历史总会有某些相似场景出现。今天,为弘扬雷锋精神的新刊取名,应该也是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智慧吧!

李东东:用专业一点的术语讲,刊名是期刊的第一项基本要素,是核心的著录项目和重要的检索入口,是期刊编辑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说来,刊名反映了期刊的基本属性和它所涉及的特定知识领域,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订购意向和阅读情绪,关系到刊物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收益。

给新刊取名,同志们颇费心思,先后酝酿了十几个刊名,最后选定《雷锋》。所以选择用雷锋的名字做刊名并得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批准,是基于一个重要的事实:学雷锋活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已经衍化为一种文化现象。雷锋两个字开始脱离了个体身份识别和称谓意义,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抽象为一个精神符号。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在2014年3月2日至4 日,以随机电话调查的方式对全国七个城市的普通民众进行了“弘扬雷锋精神公众态度调查”,可靠的科学数据也支撑了我们的想法。经过多年社会变迁所积淀下来的雷锋精神已被广大民众所接受,雷锋已经成为“中国好人”的典型代表,表征一切美好事物,成为日常道德生活的准则和标准。

雷锋的名字在老百姓心目中认可度最高,品牌号召力最强。用雷锋两个字做刊名,容易与读者达成情感共鸣与价值共识。《雷锋》刊名既表达对一位士兵忠诚的纪念,又凸显刊物雷锋+的属性和知识涵盖范围。极高的辨识度与凝聚度带来的效应,最终会在刊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得到验证。

感谢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和同志们的指导支持,人民出版社、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共同创办,编辑团队有信心担负起以“雷锋”做刊名的新期刊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责任,坚持正

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深入阐释、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讲述新时代雷锋故事,褒扬学雷锋道德模范,交流学雷锋成果和经验,把《雷锋》杂志打造成“主流声音、大众平台、传递温暖、凝聚共识”的有责任媒体,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

以权威和深度立刊,以刊网融和制胜

翟元斌:随着博客、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新兴信息传播形式的迅速崛起,新媒体凭借其数字技术的优势抢占先机,形成了对传统传播形式的挤压之势。在这种竞争情势下,技术层面的应对固然不可或缺,哲学层面的思考尤为重要。

李庄前辈在《党报传统与新闻改革》(1989年)一文中,总结了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成功经验,指出坚守党报“指导性、党性、人民至上”的传统,通过改革创新走发展之路。文中还举了一个例子,为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李庄到香港主持记者招待会。美联社记者、《朝日新闻》记者对李庄说,《人民日报》出海外版,我们十分欢迎,我们一定要订。但是无论如何你们不要因为出了海外版而停止《人民日报》在海外的发行。因为我们总是在《人民日报》上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主张,看你们国家的面貌和政治走向。

当下纸媒如何应对挑战,从中会得到深刻的警示与启迪。由此我想问主任,《雷锋》这样弘扬正能量的主流期刊问世了,应该如何从党报传统中汲取营养?怎样把握纸媒发展规律,采取相应战略调整,发挥自身竞争优势,逐步地、努力地办成一本品牌期刊?

李东东:《雷锋》杂志的属性使她与党刊有天然亲源性。毛主席有句名言,革命要靠两杆子,即枪杆子和笔杆子。党刊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依然是我们今天应该传承、参照、借鉴的文本。你提到的两位外国记者,他们无意中谈到了我们党报的优势。为什么外国人能看出来的一些道理,我们反倒模糊、甚至动摇了,有些人还把自己的优势看成了劣势。

如今网络的泛化,读者被网络上海量的信息弄得真假难辨、不知所云,因此,信息的量化和速度今天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追求真实、权威资讯,才是真正需要的。《雷锋》杂志致力于以内容为王,坚持真实性、权威性,深入调查研究,把好源头关,层层把关,较之网络、较之一些内部学雷锋资料,能更有效地确保事件、人物的真实性和舆论导向的正确。人们可以从一本《雷锋》杂志里,看到最前沿的理论和实践动态,了解科学严谨的雷锋文化研究成果,把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规律,浏览最全面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结识各地最美好人。无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还是活动者,无论研究者、观察者,都可以从中找到感兴趣领域中最权威、最真实、最深度的资讯。

《雷锋》杂志与党刊亲源性是一种优势,她所保有的党刊真实、权威、深度、人民至上传统,严谨、客观的报道风格,所拥有的由富有经验的专业编采人员、国内一流雷锋文化研究学者、最具影响的学雷锋团队实践力量组成的编辑团队和公益平台,将赢得读者的信任,凸显纸媒自身的公信力。此外,以《雷锋》杂志为依托,搭建全国权威“雷锋”门户网站,推出“好人雷锋”微信公众号乃至客户端等等,刊网融合,兼具两个优势,《雷锋》一定会获得人们的喜爱。

雷锋是我们党、我们的父辈、也是老百姓共同树立起的英雄榜样,说的白一点,雷锋是学出来的。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雷锋》杂志将与大家共谋方略,共图大业。

《雷锋》的生命力又在于“读”——读出《雷锋》,读出父辈和我们世代的追求。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杂志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杂志收纳碗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