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拉紧我的手

2015-12-02申明鑫

雷锋 2015年7期
关键词:病房儿子妈妈

文/申明鑫

妈妈,拉紧我的手

文/申明鑫

乔文娟和“兵儿子”们在一起

乔文娟,这位河南柴油机集团的退休职工,爱兵故事传遍大江南北的“兵妈妈”,39年来已先后认下了近200位“兵儿子”。进入中年后,她时常思念、心痛不已的却是那个早已离她而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紧紧握住她的手的“兵儿子”李社军……

那是2005年深冬,李社军来电话了,她有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她听到了掩饰不住的绝望的声音:“妈妈,我又住院了……我知道您很忙,您就不用来了。”文娟心里清楚,他,多么渴望她能去看他。

李社军得的是白血病,在某军医院内三科肿瘤病房住院治疗。医院尽了最大的努力,仍无力回天,只能尽可能给他多一些的人文关怀。他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乔文娟赶到的时候,他正坐在床上发呆,一双阴郁的眼神怔怔地望着乔文娟,一句话也没有说。乔文娟伸开双臂,社军头一歪就倒在了她的怀里,用一种难以听清楚的,像蚊子般细细的声音说道:“妈妈,救救我……”

社军如此绝望,乔文娟心里很难过。她想,必须让社军振作起来。她拍拍社军的肩膀,故作轻松地说:“傻孩子,哪儿有那么严重,你就别瞎想了。”

她找到医生,问他:“真的没救了吗?”医生说,目前药物已经对他不起作用。如果他本人不放弃希望,可能会存活时间长一些。

乔文娟曾帮助过一个邻居到几十里外的山区看过一个老中医,那位老中医用的都是药性情温和不伤人的草药,效果还不错。她把此事告诉社军,用充满希望的声音对他说:“我们一起努力,总会有希望的……”

社军精神一振,昏暗的眼神闪出一丝光亮。他开始经常下床走动。他的脚步依旧沉重,心儿却插上了翅膀,望着窗外的蓝天,他想飞。

一个寒风呼啸的上午,乔文娟把他扶进出租车。这时的李社军,身体已经十分孱弱,冻得瑟瑟发抖。文娟用从病房带来的一床被子围着他,像怀抱着一个婴儿。山路崎岖,社军倚在妈妈的怀里,一遇颠簸就疼的直皱眉头。怀揣着那颗不甘的心,他们颠簸了几十里的山路,拿回来几剂中草药。在征得院方同意后,文娟每天在病房里熬药,服侍社军喝下。

乔文娟心里清楚,他捧起的是药碗,咽下的是希望。就这样治疗了两个月,李社军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转眼2006年春节到了,除夕晚上,乔文娟把李社军接到自己家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乔文娟的公公是一个老红军,他十分喜欢李社军,爷孙俩高兴地聊了好几个晚上。

这是李社军生命中最后一个春节。

2006年3月,李社军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他新婚不久的妻子陪伴年迈的公婆,从老家河北衡水赶到了病房。

他们赶到的时候,李社军已经昏迷,说着胡话。文娟和他的家人一连几天守在他的旁边,一步不敢离开。那天早晨,李社军从昏睡中醒来,狂躁地伸出双手在空中乱抓,口中不停的呼喊着:“妈妈!妈妈……”文娟几乎是冲了过去,一把抓住社军的双手,

紧紧攥着连声喊道:“妈妈在这儿!妈妈在这儿!”

社军终于平静下来。他睁开眼睛,默默地、许久地望着乔文娟,两行清泪无声地流了下来。社军的父亲绝望地抽泣着。社军听到了声音,把头转向父母亲的方向,对着生养他长大的母亲,轻声念了一句:“娘……”

“哎……”母亲知道这是在喊她,急切地应了一声。同城里不一样,在老家,所有的儿子都是喊“娘”,她知道,儿子喊的那一声“妈”,是对乔文娟最后的深情呼唤。

他甚至没有来得及喊一声他的媳妇,就永远闭上了眼睛。太阳暖暖的金色光线,透过窗户毫无吝啬的轻洒在年轻士兵的身上。社军的双手,一只紧紧抓着“娘”,一只紧紧抓着“妈”,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不舍,带着对母爱无限的感怀,带着对妻子的爱恋,他,走了……

李社军的父亲,双手捧着从老家带来的几瓶“衡水老白干”,伴着两行老泪,颤巍巍递到乔文娟手中:“大妹子,收下吧……社军生前交代的,老家衡水的,本来他要亲自交给他的妈妈……”

送走了李社军的家人,乔文娟病倒了,一躺就是好几天。到了社军烧“头七”的时候,她打起精神,上街买来纸钱,在医院外边的小道上边烧边哭。她说:“儿啊,我陪了你整整半年,却没能救回你的命……带上这些钱,你好好照顾自己吧!”

文娟的内心深受打击。随后的9年时间里,她又先后“送走”许多身患绝症的战士。每“送走”一个,她都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平复心灵的创伤。

在病房里,她感觉到,自己有时没有勇气直面那些可爱的战士的笑脸。有时候,她看到战士对着她说说笑笑,会在瞬间产生一种错觉,那张笑脸突然变得煞白,变得僵硬,变得模糊,变得毫无表情……她精神越来越敏感,夜晚,她感伤;白天,她又莫名乐观。她怀疑自己得了分裂症。

一些媒体记者的干扰,加剧了她精神上的痛苦。河南当地及邻省媒体听说了她的事迹,纷纷采访这位“兵妈妈”。除了她的事迹,他们问的最多的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些好事?”

“我上小学的时候,正赶上毛主席号召学雷锋……”

“不要这样说……”某些媒体记者说,“这不是我们要的真相……”

是媒体记者认知上的错位,还是她乔文娟不擅“配合”?

乔文娟没有“高深”的文化,她用单纯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用朴素的思维想这个世界。有一次,她被媒体记者逼急了,大哭着跑到丈夫身旁:“他们到底想要我说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

2014年,她照例到部队去给新兵演讲,她发现在场的官兵的眼神里,都有一种坚定的、令人心神向往的光芒。她大胆问指导员:“这一次,我可以讲真话吗?”指导员肯定地点了点头,眼神十分的坚定。她清清嗓音,对着全体官兵大声说道:“是毛主席,号召要我学雷锋。我听毛主席的,就这么简单,就是这样!”

台下,爆发出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责任编辑:申明鑫)

乔文娟照顾“兵儿子”李社军

乔文娟 女、195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世界人民团结友好使者”、首届“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十大道德楷模”“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情系国防十佳家庭”“98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等70多项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病房儿子妈妈
打儿子
换病房
病房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