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解体前对领袖与英雄的诋毁及恶劣影响

2015-12-02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李燕

雷锋 2015年7期
关键词:解体斯大林军人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李燕

苏联解体前对领袖与英雄的诋毁及恶劣影响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李燕

苏联解体时,推到列宁像

苏联解体前夕,由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盛行,一些媒体发动对苏共领袖、苏联英雄和苏联社会主义历史的抹黑与诬蔑,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给一些地方的民族分离主义以及西方和平演变提供了把柄,成为最终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教训十分惨痛。

一、诋毁领袖

社会主义时期的苏联,苏共领袖和苏联英雄因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所做的贡献而得到人们的推崇和膜拜。苏共20大后,赫鲁晓夫出于个人的恩怨,在苏共党内发起了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国内引发思想混乱,为西方反苏、反共势力所利用。

1986年初,戈尔巴乔夫打出“民主化”、“公开性”和“舆论多元化”旗号。《星火》、《莫斯科新闻》等主流报刊开始登载批判斯大林的文章。戈尔巴乔夫本人在几次讲话中,也严厉地批判斯

大林和斯大林主义。对斯大林的“指控”涉及各个方面,如,上世纪 30年代“大清洗”时的大规模迫害、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失误、卫国战争中的指挥决策错误等。斯大林被描写成独断的专制暴君、制造大范围冤案以及“种族灭绝”乌克兰人的杀人恶魔、与希特勒共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罪魁”,甚至还有人编造“斯大林是沙皇暗探局的奸细”一类的故事,在几年之内,苏联领袖斯大林被完全妖魔化了。

由于苏共高层领导的纵容,抹黑、诋毁革命领袖的浊浪愈演愈烈。不久,矛头便指向了否定十月革命、揭批列宁主义乃至列宁本人。有人编造说,十月革命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是一次在西欧一小撮阴谋家和冒险家的情报机关帮助下,由“德国奸细”列宁和“英美”特务托洛茨基密谋组织并挑唆完成的一次“政变”。曾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雅科夫列夫宣称,十月革命前,列宁曾拿了德国人的钱。还有人说“斯大林一点也不比他的导师更残酷,列宁就是昨天的斯大林。”从1989年起,苏联各地连续发生了多起推倒列宁塑像,向列宁像涂抹油漆、投掷脏物的事件。此外,在苏共高层的默许下,其他一些苏共领导人也受到了指责和批判,一时间,列宁、斯大林、捷尔任斯基等人的塑像在全国各地被推翻和销毁,以他们及其他苏共领导人命名的城市、街道以及博物馆等基本上改名。

二 、抹黑英雄

戈尔巴乔夫掌权后期,揭露官方宣传的英雄所谓“真面目”也成为舆论的一部分。在苏联国内战争、伟大卫国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了很多英雄,如,被德军杀害的女游击队员卓娅和她的弟弟舒拉,用身体堵枪眼的战士马特洛索夫,为社会主义建设献出全部生命的“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等等。他们的事迹曾感动并激励着人们为祖国而战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对官方历史的“重新认识”以及对英雄事迹的“重新考察”,使得这些英雄事迹一夜之间变为神话甚至谎言。一家名为《论据与事实》的报纸造谣说,卓娅是有“精神疾患”的人,她根本没有去烧德军的马厩,而是因为烧了一座民舍而被主人抓住交给德军被处决,她被处决让当地“民心大快”。卓娅的弟弟舒拉也被说成“脾气乖戾”、“品德不好”的人。还有人说,马特洛索夫并非有意去堵枪眼,他只是通过敌人碉堡时不慎中弹身亡,“堵枪眼”是官方为宣传而编造的故事……各种各样的谣言被编造出来,一盆盆污水泼向人们心中的英雄,“偶像”一个个垮塌。

三 、攻击军队

那时,被攻击的不仅是英雄,还有苏联军队及军事历史。有人将卫国战争的性质说成是“苏德两个极权国家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苏联红军进入东欧国家不是为了解放,而是要占领那里,还有人指控苏联红军在德国以及东欧国家作战时,曾大规模强奸妇女,掠夺财产等等。1988年底,戈尔巴乔夫在讲话中声称苏联军费每年占国民总收入20%多,军队是国家经济的沉重负担,军队必须改革。在改革中,军人不再受到尊重,甚至“……凡穿军装的人都受嘲弄和虐待,殴打军事人员(包括军官)的现象司空见惯。”在这段历史时期,苏联军队承担了平定一些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骚乱的任务,包括1986年12月平定阿拉木图的“民族主义骚乱”;1989年4月在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的“第比利斯大屠杀”;1990年1月在阿塞拜疆首府巴库“制止民族分离主义暴乱”;1991年1月对立陶宛民族分离运动的军事干预。在这些军事行动中,无论是否动用武器,军人对和平居民所采取的镇压行动,都降低了军队在民众心目中的威望。此外一些军人在这些行动中心理上受到严重打击,还有上层为推脱责任而相互指责,又使得这些军事行动的合法性无法解释。因此,在一些加盟共和国,有人对军人进行人身攻击,俄罗斯族军人被民族主义者打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之后。

四 、歪曲历史、埋葬国家

对斯大林等领袖的批判,以及所谓揭开“历史真相”,导致苏联社会集体历史记忆被完全颠覆,社会思想意识被错误引导,“国家历史上的象征和里程碑被抹上了黑,受到嘲笑,黑白被颠倒。”当时,不止是斯大林的个人形象被严重扭曲,他所领导的党、社会主义苏联的形象也被严重损毁,社会主义价值观被消解,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不断下降。在批判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对西方所谓民主自由的大肆宣传,又极大影响了苏联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政治取向。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末期,原来所谓的“坚定的列宁主义者”摇身一变成了 “极权主义”的斗士,他们拥护“激进思潮”并到处传播,大学里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成了被嘲笑的对象,全国众多的科学共产主义教研室仿佛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传播西方政治学的基地。相当一批知识分子对西方模式顶礼膜拜,其中少数知识精英最终成了瓦解苏共、摧毁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急先锋”。

意识形态的混乱加剧了经济恶化和社会动荡,1989年苏联经济出现几十年来首次“负增长”,民族离心倾向加强,国家陷于混乱:波罗的海国家民

族独立呼声日益高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处于大规模内战前夕,在哈尔科夫,“人民鲁赫”宣称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独立的乌克兰。1990年2月,在莫斯科出现了几十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人们不仅喊出了“打倒利加乔夫”、打倒“戈尔巴乔夫”的口号,还要“打倒整个苏共”以及克格勃,甚至要打倒一切,以使政权化为灰烬。在共产党的领导人形象被破坏、社会舆论被搞乱的情况下,各加盟共和国党组织离心倾向也加强了。

苏联时期为卓娅、马特洛索夫等英雄发行的邮票。

军人的失败感也在加强。在改革之初,军队是国民经济的“包袱”之说,已经使军队在国家经济遇到困难时成为被指责的对象。裁军、削减核武器,也使得军队的作用与地位严重降低。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苏联从民主德国与东欧其他国家大规模撤军,使得大批军人没有住房,与家人挤住在帐篷里,经济收入没有保障,他们出售勋章,出售制服,以换取生活用品,其个人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军人从国家的骄傲变成了社会的弃儿,威风扫地,颜面尽失。

苏共第19次会议后,在公开性以及全国性的非政府组织运动倡议下,军队中也出现了一些非政府组织,如,“盾牌”、“士兵母亲运动”、“军官会议”以及以“全苏老战士协会”等为代表的老战士团体。这些组织在为军人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的同时,也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像社会上其他人群一样,军队中也出现了大规模退党现象。有西方学者描述:“1989年和1990年,越来越多的军官退党。这些人虽然遭受严厉的惩罚,但这些惩罚常常不起作用。”1到1991年,苏

联军队已经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在基层部队尤其如此。当时,军队中的技术事故时常出现,军人开小差更不鲜见:“从1989年到1991年,在上层中开小差的数量达到数千人,而擅离职守比例则达到数以万计”。苏联军人不再是国家的保卫者。他们虽然还保留着建制,但是军队中的思想教育与意识形态已经完全变化。最终,苏联解体,军队瓦解。

五、 重构价值观的艰难之路

苏联解体后,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当年批判斯大林的一些历史事实逐步澄清。俄罗斯政府也对篡改历史的行为从国家法令的角度加以限定。尤为可喜的是,苏联英雄的形象逐渐得以正名,譬如卓娅,还有军人马特洛索夫用身躯堵抢眼的事迹也得到见证人的证实。此外,保卫莫斯科的潘菲洛夫师“28勇士”的事迹也得到澄清,尽管真正的英雄不止28人,但是他们的勇敢无畏精神依旧鼓舞人民。经过一场洗礼后,英雄依旧是英雄,人们更了解他们的内心,对英雄的纪念将更加具有现实影响力。

此外,俄罗斯为重建健康向上的社会价值观也做了大量工作,每年的5月9日,在莫斯科以及其他城市都要纪念卫国战争的胜利,在卫国战争60周年、65周年,都进行了大规模纪念活动,今年的70周年纪念,更彰显了民族复兴的信念。俄罗斯重评苏联历史,强调国家利益、强国思想,意在重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道德、民族尊严为主题的社会价值观,这是在苏联解体、经济退步的情况下,俄罗斯政府重建民族信心的一个重要举措。为历史正名、重新评价历史,其实质意义是要在俄罗斯重建社会的主体价值观。

(责任编辑:翟元斌)

猜你喜欢

解体斯大林军人
军人就该这个样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娃娃亲”因两家发展不同而解体
美空军又一退役气象卫星在轨解体
军人“四有”歌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斯大林猝死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