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对网络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领导的思考

2015-12-02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兼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委员陈学斌

政工学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斗争领域

●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兼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委员 陈学斌

关于加强对网络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领导的思考

●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兼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委员 陈学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开创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向上向好,网络正面力量逐步壮大,网络综合治理效果明显,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但也要看到,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敌强我弱、敌攻我守的根本态势没有改变,维护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党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责任更重,具体表现在“四个前所未有”:

一是网络环境的活跃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开放的网络让美与丑同台亮相。互联网上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既可以发现“奇珍异宝”,也可以发现“残渣余孽”;既可以看到精彩纷呈,也可以看到阴暗丑陋;既可以体会正气充盈,也可以体会戾气横行。复杂的网络环境对青年一代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清新网络空间任重道远。互动的网络让是与非鱼龙混杂。网络时代人人都拿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不同群体竞相发声,各类诉求都能表达,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信息充斥网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至出现“谁嘴大谁有理,哪人多哪有理”的情况,划清是非界限的难度更大。迅捷的网络让真与假同频传送。网络在昂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一些非理性、伪科学、假道义、负能量的东西也乘虚而入,各种思想舆论在网上相互叠加,各种主张政见在网上相互激荡,给培树理想信念带来负面冲击影响。

二是网络斗争的风险性、挑战性前所未有。西方敌对势力把网络作为对我国攻击渗透的主渠道,搞乱思想的手段更多样,有的打着宗教、论坛、研讨、联谊会等幌子,走进高校,拉拢专家,欺骗学生,培植代言人,拼凑所谓政治反对派,造谣惑众,散布歪理邪说;搞散人心的图谋更隐蔽,紧盯腐败现象、收入分配、房价物价,炒作社会事件,放大矛盾问题,有的披着经济、民主、环保、气候等外衣,揭露所谓“黑幕”,扰乱民众视听,制造对立情绪,割裂社会共识;搞垮政权的用心更险恶,各种敌对势力在网上勾连聚合,在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方面频频向我发难,加大抹黑“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力度,打压“中国制度”。对敌对势力的野心图谋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保持警惕性、绷紧政治弦。

三是网络文化的渗透性、变异性前所未有。互联网上多元文化交锋激烈,一些落后腐朽甚至反动的文化思潮沉渣泛起,维护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红色文化被曲解。个别文艺作品诋毁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贬损正面历史人物、革命英模特别是党的领袖,丑化我军形象,热衷于为反面人物翻案。经典文化被戏说。一些影视剧、网络小说戴着经典文化的面具,浓墨重彩地夸大情感纠葛、儿女情长,看似传播经典,实则歪曲经典,企图变经典为庸俗、化崇高为低俗。历史文化被解构。一些别有用心的专家学者,打着还原真相、揭秘历史的旗号,不看主流看支流,专挑细枝末节说事,得出荒诞离奇的结论。道德文化被颠覆。不讲诚信、唯利是图、追求享乐、个人至上等空气在网上网下弥漫,连“老人摔倒扶不扶”都要讨论。这些现象是非、荣辱界限不清,导致民众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批判什么,相信什么、抵制什么”产生困惑迷茫,坚守文化阵地、纯洁精神家园的任务艰巨繁重。

四是网络应用的广泛性、社会性前所未有。庞大群体“全网覆盖”。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上人最多,网上最活跃,网上最复杂。因此,网络触角延伸到哪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就应该拓展到哪里。社会生活“无网难行”。随着信息技术加速迭代,有问题找百度、买东西上淘宝、有心得写微博、想打车用“优步”,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要了解群众、掌握群众、服务群众,就要密切关注网上意识形态,扎实做好工作。各个领域“一网打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世界变成地球村,经济实现全球化,网络已经成为影响治国理政、经济发展、国防安全的重要因素。在此形势下,打好网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是输不起的战略任务、历史任务。

面对网络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增强危机意识、阵地意识、战略意识,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一是提升认识高度。网上有政治、有敌情、有斗争。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必须把网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网上意识形态领域是影响政治安全的最前沿,必须严肃对待,不能犯幼稚病。网上斗争的本质是旗帜之争、人心之争、道路之争,是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严肃政治较量。通过互联网搞乱人心、搞垮政权的殷鉴不远。要切实把维护网上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放在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来对待,始终做到头脑特别清醒、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网上意识形态领域是思想文化博弈的主阵地,必须牢牢占据,不能丢土失地。网络无国界,文化有疆界。当前网上中西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激烈碰撞,我们的文化版图面临被挤压、蚕食的危险。要强化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意识,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切实把优秀文化传承好,把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发扬好,坚决抵制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遏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网上意识形态领域是左右社情民意的发酵场,必须积极引导,不能放任自流。舆论方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方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要清醒认识网上舆论导向对群众心理情绪影响更加深刻复杂,工作得力就会赢得信任凝聚民心,工作不力就可能引发问题涣散斗志。要强化对国家民族负责、对安全稳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责任意识,面对恶意攻击、错误舆论,决不能置之不理、鸦雀无声,决不能含糊其辞、退避三舍,要敢于发声、敢于斗争,理直气壮、旗帜鲜明。

二是注重研究深度。管网先懂网。当前网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暴露的问题,与领导者管理者不研究网络、不了解对手、不掌握规律有很大关系,掌握领导权打好主动仗就必须在学懂弄通网络上下功夫,跟上瞬息万变的斗争形势。研究网络斗争规律。准确把握主流媒体和社会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不同属性特征,研究网上斗争和网下斗争的共性和个性,加强针对性指导和分类管理;把握新兴媒体的发展趋势,了解网络技术的实践运用,探索主流意识形态拓展空间、占领阵地的有效办法。研究网络群体特点。网络时代受众群体视野更加开阔,渴望平等交流,追求更加多样,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隐蔽性特点明显增强。要适应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和利益诉求,探索实践不动声色搞宣传、借力打力搞宣传、讲好故事搞宣传等方法路子,构建讲得好、听得懂、记得住的话语体系,把话说到点子上、心坎里。研究网络社会机理。网络是“放大镜”,可能会以偏概全,把局部问题放大成全局问题;网络是“剪刀手”,可能会断章取义,把一般问题演变成复杂问题;网络是“扩音器”,既可以让真理传得更远,也可以让谣言跑得更快。开展斗争就要准确把握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打好主动仗。

三是整合发声强度。在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基础上,要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进步力量,用好一切载体平台,构筑内外联动密切配合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统一战线。要打好“正面主攻”。党报党刊党网、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要为舆论斗争提供政治方向、理论支撑和权威信息,在教育引领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加强中国梦的宣传阐释,对经济热点问题、社会敏感问题、突发公共事件,及时发布信息,加强政策解读,压缩负面信息的传播时空,打好网络对抗战、信息压制战、法理舆论战、攻心夺志战。要善于“侧面迂回”。积极动员专家学者、网络意见领袖、民间团体组织,用好博客论坛、微信平台、社区网站等载体,说身边的事、群众的话、实在的理,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形成与主流媒体交集互动、同向发声的局面,打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人民战争,切实增强对多元思想的引导力、对各种噪音的压制力、对负面舆论的免疫力。要壮大“外线力量”。加快“走出去”的战略步伐,扩大中文媒体的全球覆盖面,通过形象直观的文化窗口,宣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坚持“团结大多数”的方针原则,广交朋友,影响和引导爱国华人、国际友人、海外团体,多讲积极评价的话、客观公允的话、富于建设性的话,共筑对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四是规范管理机制。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要按照建管并举的原则,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的机制办法,确保网络空间依法管理、有序运行。完善准入运行机制。对审查机构、程序、措施作出规定,加强对门户网站、博客论坛、社交平台等网络互动业务的准入许可审查,对于违反职业规定的要予以惩处。完善舆情评估机制。定期研究重大舆情、重点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倾向性问题,重点分析意识形态方面的动向,分析各类问题的实质和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及时作出工作安排。完善应急处突机制。着力增强应急处突方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加强组织指挥、综合协调、应急保障、舆论引导和处置反馈的研究演练,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迅捷反应、稳妥处置。完善安全防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切实提升网络防护能力,有效维护数据安全、技术安全、应用安全、渠道安全等信息安全要素。完善监督追责机制。健全法规制度体系,明确宣传舆论部门、网络执法部门、各级党政部门的职能责任,切实把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结合起来,加大对各种网络谣言、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网络行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着眼网上意识形态斗争需求,分领域、分类型、分层次培养网络意见领袖、网络监管队伍、网络评论力量、网络红色组织,采取有力举措,吸引和团结一大批网上有号召力的草根、写手、大V、明星发挥积极作用。

五是加大领导力度。抓好网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要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把领导力度体现在党委负责上。各级党委要担当政治之责、恪守安全之责、落实守土之责。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铁肩担道义、种好责任田,带头分析研判问题,带头把好斗争方向,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关键时刻决不能“羞羞答答”“半遮半掩”。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切实抓好分管单位、部门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把领导力度体现在末端落实上。区分层级明确责任,自上而下,由内而外,划分领导部门、职能部门、运营部门、服务部门和监管部门,把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量化细化具体化;强化属地意识,确保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始终严守党的纪律、发出党的声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领导力度体现在绩效考评上。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班子考评和干部考察,确保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的人手里。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严重错误倾向等重大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切实把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要求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斗争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领导干部要勇于斗争
2020 IT领域大事记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领域·对峙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自动化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