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沃桃李

2015-12-02赵金光

四川文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将军师生精神

○ 赵金光

退休了,闲居在家,用一首词《唐多令》写到我的闲居生活:

小路步三千,疏林一趟拳。夏复冬、影动楼边。古古今今中外事,笑声里,一天天。 笔底又新篇,长吟富养闲。问岐黄、谁是神仙?日把清心谣九唱,益椿寿,胜金丹。

上阕说迈步,说舞拳,说畅怀,下阕说笔底赋养生新篇。

这并不是我闲居生活的全部。觉着身体还好,想发挥些余热。“梦中我欲挥戈戟,战士雄风属少年。”挥戈沙场,已经精力不济了。干什么呢?想到为家乡人民做点善事,于是寻找机会。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广东爱心企业家吴紫良先生,他因读到我的散文《哭别母亲》流过眼泪,记住了我的名字,记住了文章中我的家乡。有着这个缘头,我们之间的话就多了。临别,他说你的文章说到你儿时的家乡处于贫困中,现在脱贫了么?我说正在努力。他说想出些钱支援你家乡旺苍的建设,这当然是一件苦寻中有意外收获的大好事。我们与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金一同商定,由紫良出资,由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组织,在我的家乡四川旺苍黄洋镇援建一所将军希望学校。

吴先生真是热心人,不久便打来电话约我们一同去旺苍实地考察,安排援建将军希望学校之事。

米仓山秋醉万山、层林流红的时候,张永金、吴紫良和我经成都来到旺苍,时任旺苍县县委书记邓光志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代表县委、县政府表态全力支持黄洋将军希望学校的建设。

吴先生的援建经费在我们到达后的次日便电汇到了学校。

在国人的本性中,隐藏着善的种子,澎湃着爱的激情,黄洋希望工程启动后,引来了许许多多爱心人士的心血浇灌。中国造币总公司来了,王宗榜率省直工委来了,慈善家李海宁、辜元丁来了,邵洪涛来了,他们给这所学校带来了支持,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捐助了资金和物资。

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组织236位将军支持这所将军希望学校的建设,应旺苍县县委、县政府之请,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原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学校题写了“黄洋将军希望学校”的校名。

旺苍人建校,不仅推出了高速度,而且推出了高质量。县委、县政府给予了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建设者们日以继夜的精心施工,一年之后,一所崭新的学校屹立在旧址之上。

为纪念百将情沃桃李的盛举,建设者们在黄洋将军希望学校校内建了将军亭。这是一座六角飞檐的彩亭,拔地而起,直入云霄。站在将军亭中,放目环朓,四山拥翠。亭内有县政府立碑记载由吴紫良首先投资建设这所将军希望学校的经过,铭刻了支持建设的将军姓名。亭柱上刻有由我撰联由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金书写的楹联:“苦读一堂,金声振玉;致功百子,紫气腾霄。”在将军亭旁的围墙上,建有将军艺术长廊,刻有迟浩田、吴铨叙、周克玉、刘书田、隋永举等三十二位将军为学校的题词。

我徘徊在将军亭边,遥想当年我在这所学校读高小时的情景。那时的学校,青瓦泥墙,四壁透风,时在困难时期,何止寒风逼,更有馁腹饥。曾有诗道:“山风吹雪入寒窗,怀抱烘笼读一堂。发奋方知勤学苦,三更难忍是饥肠。”而今好了,学校学习、生活条件已有极大改善,既无冻馁之忧,还可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条件。作为一位老校友,我以《鹧鸪天》填词,寄托了我的希望:

百将丹心寄一亭,黄洋助学育新英。桃欢李笑园丁乐,云带山歌雨带情。 香桂下,夜三更,长闻朗朗诵书声。今朝苦把诸经记,明踏鲲鹏万里行。

黄洋将军希望学校建设启动后的次年秋天,举行了落成典礼。钱国梁、隋永举上将来了,张序三、景学勤、郭玉祥、蒲荣祥、张少松、邵荣棠中将来了,还来了31位少将。参加典礼的,并有国家有关部委、四川省、广元市和旺苍县的领导,以及多方面的代表和学生、家长、学校周围的群众。会场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操场上、周围的房子上挤满了人,人们喜气洋洋,来见证数千年来旺苍教育史上的一件特大喜事,来欢呼四川省第一所将军希望学校落成。

隋永举上将讲话,他引用我《寄黄洋将军希望学校》的七言诗:“将军万缕育才情,今向黄洋学子倾。寄语少年当发愤,闻鸡早放读书声。”勉励黄洋学子刻苦学习,争做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英才。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响起,这掌声代表着感谢,代表着鼓舞,也代表着黄洋学子对将军希望的承诺。

时任广元市市长马华讲话,要求师生们心怀感恩之心,把感激之情化为发奋之源、成才之志,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报效祖国,报答将军们和爱心人士们的厚爱。

黄洋人沉浸在爱雨的滋润之时,随爱雨而来的春风引来了许多人对这所学校的关注。

中央电视台派摄制组赴黄洋专题拍摄了新建后的黄洋将军希望学校,用镜头反映了学校多方面的新面貌。

著名书画家薛洪年、毛明祥、黄永成、徐志学、王卫一,等等,向黄洋将军希望学校捐赠了精品书画。这些作品光耀图书馆收藏部,也光耀学校师生的心。师生们感知到艺术家们投向学校的艺术之光,含着关爱,含着引领,含着希望。

广元诗词楹联学会组织广元地区的诗词楹联家和书画家到学校采风、写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捐赠学校。黄芝龙词中有“星璀璨,校欢腾,春风喜雨励童生”的欢唱,何光娣词中有“园中期盼桃花艳,来日千山万岭红”的寄语。

广元日报派记者熊芙蓉专题采访了黄洋将军希望学校建设背后的故事,并在广元日报上以“那一颗滚烫的心啊”为题发表了她的采访文章。文章中妙语中的,她写到:“在记者与黄洋小学师生相处的两天中有一种最大的感受:从校长到学生,都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都有着一股别样精气神。这种精气神不仅来自于黄洋小学环境的彻底改变和提升,更主要来自于236位将军为学校奠定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将军精神。”

当初设计建设这所将军希望学校时,就考虑到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方面的建设。将军们参加到希望学校建设中来,主要是把将军精神注入到学校。将军的希望,是既使学校物质条件得到改善,现代化教学条件快速推进,更在于把将军精神注入学校,用将军精神来激励师生,引领师生进入正能量昂扬的精神高地。

伟人毛泽东说:“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节。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必得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否则会失去脊梁。一个人如果没有昂扬向上的精神,没有使命般的激情,不思进取,生命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共和国的将军,不仅是一批佩戴将军军衔的人。将军,继承着“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的传承,含着热血报国和“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的志向。继承着“胆气正纵横”和 “一剑曾当百万师的勇毅。”含着“百战沙场汗流血”的战斗历程,含着“壮怀激烈”、“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斗牛”的豪迈,含着服务人民、保卫国家的坚定。

黄洋将军希望学校,以将军这个神圣的词冠名,同时就向这所学校注入了浩然正气,注入了一种坚忍不拔、催人向上的励志精神。精神是须要激励的,爱心企业家的赞助,领导的支持,人民的希望,更有将军们的榜样,共同激励着黄洋将军希望学校师生们的向上精神,并使这种精神保持着昂扬的态势。

黄洋将军希望学校的领导者,为了使包括报国、爱民、自强、坚定、勇毅、雄强、豪迈、勤学、明理,等等正能量的将军精神深入师生之心,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大力倡导和繁荣将军文化建设。将军精神润育的花朵已经盛开在黄洋将军希望学校师生们的心里,教师们以在黄洋将军希望学校执教为荣,充盈着呕心沥血育栋梁的热情,学生们以在将军希望学习为荣,增添了苦学成才的积极性。同时在立志报国、勤学奋进等等方面以将军为榜样,在全面发展上向新台阶迈进。

这所学校的学生有多人在近年市、县书信赛、艺术人才赛、百科知识竞赛、美术书法竞赛、美文竞赛、美语竞赛、体育竞赛,等等竞赛中荣获好成绩。教师有多篇教学论文在教育刊物上发表,有上百篇论文获得县级教研活动的奖励。

花香引得凤凰来,以前往城里跑的孩子们,纷纷转学到这所乡镇学校上学。

一所乡镇学校,建成将军希望学校后,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师生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绩斐然,人们说,是将军精神给学校带来了春风春雨,润泽了一园桃李。

“三月碧桃惊动人,满园光景一时新。”黄洋将军希望学校校园内,桃李争妍,书声琅琅,喜气洋洋。

猜你喜欢

将军师生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我家的“将军”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将军
拿出精神
将军驾到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