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下早期教育的非理性认知及矫治

2015-12-02张楠

人间 2015年29期
关键词:智力开发早教天性

张楠

(保定市66393部队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1000)

浅析当下早期教育的非理性认知及矫治

张楠

(保定市66393部队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1000)

我国的儿童早期教育发展迅速,现代化、成人化、功利性因素普遍渗透到早期教育中。这不利于对保护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儿童早期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儿童天性和生长规律,采取措施改变早期教育中偃苗助长、急功近利的现状,创造一个利于儿童早期健康成长的环境是教育者、家庭、社会共同的职责。

早期教育;非理性;误区

一、我国儿童早期教育的现状及非理性认知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也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早期教育从广义上讲,一般是指从出生到入小学以前的教育,即学前教育;狭义上则指0~3岁阶段对婴幼儿进行的早期教育。在本文探讨对象在于0~3岁阶段对婴儿进行的早期智力开发教育,因此本文的早期教育取其狭义概念。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早期教育不能等同于单纯的智力开发或是读写算等知识技能训练。早期教育应当关注婴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同时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健全儿童的人格,注重其社会性及情感的健康发展。我国早期教育中“超前教育”、“过度教育”、“强迫教育”普遍存在,根源是对早期教育的认知的非理性:

非理性认知一:早期教育等同于了智力教育。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盲目向孩子灌输一些缺乏感性经验的抽象知识。数数、看图识字这些内容过早地进入低幼儿童的学习范畴,而相应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人格培养却降到从属地位。是否聪明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孩子健全人格和美好心灵的培育。

非理性认知二:早期教育等于“神童教育”。作为父母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过人的智慧。作为家长对幼儿的实际智力水平却不能有客观的认识,加上对低幼儿童智商发育规律的不了解,往往采用种培养天才儿童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强制地进行智力开发。孩子被迫过早识字、背诗。这种否定了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教育方式以超负荷、盲目地迫使幼儿学习为特征,但幼儿往往学得快忘得也快,还会孩子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

非理性认知三:早期教育等于特长教育。许多家长跟风式要求幼儿学音乐、绘画、传统礼仪,早教机构也为满足需求将这些内容编入课程。而幼儿自己观察、认知社会、玩耍的时间都被剥夺。这种强加的爱好,否认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影响孩子将来独立思维能力的建立。

二、幼儿的早期教育不能偏离幼儿成长规律

0~3岁阶段对婴幼儿来讲是探索期,逐步形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鼓励幼儿主动、自信地认知世界是最主要的教育任务。华德福教育的理就明确指出,第一个成长阶段也就是从出生到大约7岁换乳牙之前,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成长极其迅速并倾向于通过动作学习,对周围世界做出反应。虽然幼儿天性是爱学习的,但其方式主要是好奇、观察、爱模仿;并非大众认为的“读书、识字、数数、绘画”等等。一般3岁前的孩子很爱模仿,但模仿的东西少而简单,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新鲜感,对第一次遇见的事物疑惑不解。相应地,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早期教育方式应当是给予充分的爱、交流、帮助运动,提供丰富感官刺激与练习等内容上。因此早期教育如果以知识、技能为主是有违孩子天性的,应当从幼儿的情感入手,促使其在愉悦的情感中发展动作、语言等能力,注重通过丰富各种感官的刺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在幼儿早期教育中,不能强迫幼儿进行读、写、算等的内容的学习,应当让幼儿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对知识的认知方式也不等同于成人,更不是缩小版的成人。过早地进行学习,在孩子的脑连接还未成熟之前效率是很低的,还会损伤幼儿对学习的热情。通过玩来学习,更多地进行游戏教育才是适合这一阶段的教育方法。同时,在教育中应当重视幼儿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接触与亲近。尤其是自然环境,自然的东西可以带给幼儿更多美好的感触,在自然中儿幼儿可以更好地探索,认知自己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三、非理性早期教育认知的矫治措施

1.转变早教观念。早期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家长。普及正确地早教理念,应当建立起早教教师的培训上岗机制,加强正确早教观念、方法的宣传与推广,普遍性地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如华德福、蒙台梭利等符合幼儿本性的教育。顺应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保护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自我成长。孩子都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能力让他们自己探索世界,尤其幼儿早期通过自身动作去看世界,凡是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家长和老师应该只负责提供环境就可以,这样孩子才会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只有自身好奇心的驱动下,才能接受外界刺激,大脑才会发展得更好。

2.早教重心应当放到环境营造上。早教是不能强加的,否则会严重影响幼儿的积极性。在幼年时期,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但同时又可以对周围环境的信息保持敏感,进而习得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以语言的学习为例,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与他人交往过程实现的。因此,尤其是社会上的早教机构,在设置早教活动课程时,不能把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应当保护孩子的天性,促使自己动手、脑,真正的参与。同时,作为家长应当为孩子潜能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包括物的环境和人的环境。和谐的家庭关系,多带孩子接触自然事物,整洁的生活环境,这些积极的环境都有助于孩子获得积极的行为。

3.注重全面教育。人的发展,不能单纯地只是智力开发,抽象知识积累,而应当是身心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健全。成的早期教育要保证全面发展,包括身体、习惯、品质、自信、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成长。早期教育更加科学,就要“遇物而诲,择机而教”,重视孩子自身的体验,少用说教、约束强迫的方式,遵从孩子的天性,避免早期教育成为超前教育或者拔苗助长的教育,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1]周莉.压力成长下的儿童——谈当前早期教育误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8.

[2]上官子木.被设计的一代——当代中国城市儿童的早期教育现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1).

G610

:A

:1671-864X(2015)10-0056-01

张楠,女,1983年9月,河北保定人,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智力开发早教天性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农村早教:为了起点的相对公平
幼儿美术的培养与智力开发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智力开发研究
早教QA
早教QA
早教真那么神奇么
或许,只因为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