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安妮宝贝及其作品

2015-12-02乔金娟

人间 2015年29期

乔金娟

摘要:作为最早一批伴随着网络发展而蹿红的新生代作家,安妮宝贝自1998年在网络发表小说起,其作品便因风格独特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安妮宝贝的作品大多着重表现都市边缘人人性心灵深处的诸多挣扎,擅长描写虚幻意向,从远古的民族审美经验中得到精神力量,其“与众不同”是她最初走进阅读者接受视域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对安妮宝贝作品的接受研究相对薄弱,本文结合传统文学研究,在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二维空间基础上,站在读者视角,反观安妮宝贝及其作品。在对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概况进行简单梳理、探微烛幽基础上,进而探寻其受众读者的形成和作品的接受原因,从而尝试对安妮宝贝未来的作品接受作出展望。

关键词:安妮宝贝;接受状况;接受展望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01-02

2001 年,以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的出版为标志,安妮开始从网络写作转到纸制传媒,并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自创作至今,安妮已经出版了十一部作品,几乎每一本书的销量都位于全国文艺类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并不断地再版。与此同时,安妮宝贝始终保持着大众文化中的边缘写作者身份并备受瞩目,她的作品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学风向—非政治性的话题,关于人性心灵的挖掘,对精神强度的持续追求。

一、安妮宝贝及其作品

安妮宝贝,原名励婕,浙江宁波人。作家,喜欢音乐、电影,好独处。童年是在靠近东海的宁波象山的一个小村泅洲头度过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在这个村庄里教书,认识了她的母亲,结婚生女,她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与世隔绝,但有苍茫群山,空旷田野的乡村生活,对安妮宝贝追求自由、放逐的心态的影响一直持续。童年之后,安妮宝贝回到城市接受教育,曾就读于有百年历史的浙江省重点中学宁波市效实中学,这所人才辈出的学校为安妮宝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育根底。1997年前后,安妮宝贝大学攻读经济学毕业,她的第一份职业是在中国银行工作,银行大机构里那种刻板、压抑、规矩的气氛生活,令年少的她很难适应。于是她开始上网,寻找另一片精神天空,1998年秋开始在网上发表文章,以短篇小说《告别薇安》聚拢人气成名于网络,与同时期拥有超高人气的网络文学“三驾马车”——李寻欢、宁财神和邢育森并驾齐驱。现今,当年的“三驾马车”早已奔向“正途”。而这位有着“信手拈来”童稚笔名的安妮宝贝仍持续着她的写作生涯。伴随时间走向,十多年来安妮宝贝持续写作,平均下来一年一部作品的频度匀速前行回报读者,从未淡出读者视线。安妮宝贝奇特的文风、唯美的风格、简练清雅的文字,令观者感同身受深陷其中而又无法不往,其作品一路畅销,并在态度迥异的褒贬声中走得愈加稳健,成为稳坐文艺类图书排行榜的“长销”作家。

安妮宝贝的独特之处在于自我心灵最大程度的展示。从1998年10月开始在网络上写作和发表作品,以《告别薇安》成名于江湖。网络读者评价其作品“辞藻阴郁艳丽,行文飘忽诡异”,因为其中敏锐疼痛的灵魂触觉和颓废不羁的世纪末情结,受到注视和争议,网络文坛因而掀起一股安妮宝贝现象讨论热潮。已出版长篇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春宴》、《眠空》、《古书之美》十一部作品。

诚如安妮宝贝本人所言:“作品的最终评审权,只在读者手里。”回顾安妮宝贝自 1998 年起写作至今的一路历程,十六年中读者对她的接受,抛却莫衷一是的褒贬似乎从未有过起落消长的低潮期。毋庸质疑,读者的广泛关注与阅读反应在整个安妮宝贝的接受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而安妮宝贝更是在长久的精神探索中日渐清朗,如获得新生。

二、安妮宝贝作品的接受状况

安妮宝贝作品能一路畅销是因为她培养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又稳固的读者群,她的作品令她的读者深陷其中而又无法不往。安妮宝贝的作品与读者之间意识交往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价值观的影响。

读者最初对安妮宝贝的喜欢,是因为在她的文字里他们获得了慰藉,接受的同时能够释放出自己的痛苦,趋向刚硬洁净的同时使自己的心得以平衡自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向前,十多年来很多读者已养成了习惯,对安妮宝贝的书也形成了购买习惯,至于新出版的这一本是否会如从前一样贴合自己的趣味,是否喜欢阅读,对他们来说似乎已不是最重要。套用安妮宝贝一位读者的话:由二十几岁的光景开始,读一位作家十年的文字,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2.消费文化的影响。

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当代人提供了高质量生活的可能。经济富裕的一部分人不再仅仅满足于普通的衣食住行。他们开始将目光转向“高档”的消费品,开始追逐一种叫做“情调”或者“品味”的东西。可以说是社会大环境滋养了安妮宝贝的这种对精致品味的欣赏,与此同时,安妮宝贝又把这种品味发扬光大,促狭了一部分人对其的追崇和标榜。

3.女性意识的影响。

安妮宝贝认为自己的家族带有某种悲剧性的色彩,由此安妮宝贝天生性格中具备反抗、叛逆、敏感、沉默,及过早独自面对心灵而练就的自省、理性、决绝的因子,因此形成安妮宝贝时时省视内心,自信清醒,寡言兴盛的风格。长久以来,安妮宝贝习惯于主观化叙述,用她所特有的浸透着感情的熟思妙悟的语言,以独有的方式在序言中与读者对谈,她自觉地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用作品执着地关注都市边缘女性的生存状态,命运和心灵,用温暖的关怀抚慰她们焦躁不安的灵魂。她“以自己的都市生活感受去体会当下都市女性群体的精神困惑,着重表现了在物质大潮冲击下的女性所面临的种种生存困境,在审视女性自身的同时也审视着社会”。安妮宝贝的创作因其始终关注都市中的边缘群体而别具一格,她笔下汩汩流淌出的鲜明的女性意识,不仅给都市女性增添了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的强大精神力量,更使都市女性文学的内涵变得充实而多彩。她有自知并且自省,与读者的成熟同步继续前行在路上这种偕同共进的方式。这样的发展脉络,正是安妮宝贝读者群集中稳定庞大的主因所在。

三、安妮宝贝作品的接受展望

安妮宝贝因着有其坚持贯穿始终的,具有高辨识度及生命感悟、直指人心的唯美语言风格,使读者有一种体会,看她的小说,有时过程会重于结果。或者说,阅读安妮宝贝的书本身就是一种愉悦。当安妮宝贝把她的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不用看作者名字就会知道,这是安妮宝贝的,不是别人的,这就是安妮宝贝的风格,有对美的追随,对生命清醒的观望。安妮宝贝的人物对话充满了对人生的思索与内省,对话中常常蕴含哲理,安妮宝贝将自己对生活以及哲学的感悟与情绪的表达融为一体,在形象叙述的同时,穿插着对人性的顿悟,直击人心。其作品几乎每一自然段都为大量顿悟的隽语照亮,没有暗黑之处,不容他人置喙,正如评价所言:“她的作品一般都潜藏着自我解释的系统,随处可见高度概括、清醒自解和向更高更深处的探索”。其中曲折巧妙,深藏意蕴,因而值得人们玩味,却不乏味。

对于安妮宝贝及其作品,要盖棺定论实在尚早,展望也是不易。时间的流逝,经历的增长,人生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心境和问题都不同。只要生活在继续,安妮宝贝的写作仍旧会延续,这里,我不能预知安妮宝贝的下一步作品是什么样的,但我想它依旧会是一个清醒慧黠女子对自我内心真诚的表露和需索,而作品另一端的安迷们也一样,在喧嚣的世俗生活中宁静下来某一刻,以同样的心境来关注,也许就在这一瞬间,安妮宝贝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

最悲伤的人笑容最温暖,最孤独的最亲切。孤独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生而孤独,穷其一生不过在寻找爱与安慰。安妮宝贝说:“孤独是空气,你呼吸着它而感觉到自己存在。”在安妮宝贝的作品中孤独是无形的存在,时时刻刻予以不动声色的提醒,对于孤独安妮宝贝具有天生敏锐的感知,描述叙写起来格外得心应手,由此从内心深处对读者产生吸引,从而引起强烈共鸣。

安妮宝贝用世俗化的笔墨揭示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罪恶与无语,表现了她自我意识、生命意义以及人生价值的终极追问。

整个论文撰写过程似与内心深处的安妮宝贝进行对话,尤其是在翻阅安妮宝贝的所有著作的过程中,其文引人入胜,投注情感过多,自然心思疲乏,内心时时有厌倦劳累之感,但难以抛却。反观自身,这,大致也是安妮宝贝拥有大批、稳定且固执读者的缘故。日渐觉得安妮宝贝的行文叙述自带建造和解释,不容他人置喙,我想,亦无须置喙。就让它坦坦荡荡、干干净净、直白而美丽的存在,如同自然万物,寡言兴盛,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郑晓爽(导师:刘广远).悠悠万事,惟心为大[D].渤海大学硕士论文;2013-06-01.

[2]李碧琰(导师:张业松).安妮宝贝创作论[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8-05-15.

[3]冯玲玲(导师:周志雄).论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女性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06-08.

[4]田颖.安妮宝贝:路为什么越走越宽?——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写作与传播[J].南方文坛;201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