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活动与大学生身心发展探微

2015-12-01周立新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身心竞争大学生

周立新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42)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智力、心理、身体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作用,而体育活动在其中肩负着重要的角色。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体育场上的挥汗如雨,更是对当代大学生心理、智力上的磨砺。在体育活动中,规则的遵守、专项技能的协调和把握以及队员间的互助合作等都有助于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如体育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等。研究表明,体育活动的多样化,使身处其中的人们更易接受知识、技能等多样化的训练,从而有效地提升人的体育能力,而体育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就要求大学体育活动不仅要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更要以提高每个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为目标,同时还要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

1 体育活动与体育能力

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形成和增强人的体育能力,而且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体育活动在培养人强健的体魄的同时,对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例如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出的敏锐的洞察力,灵敏的反应和应对困难的意志力对大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研究表明,体育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体育活动的质量,而且对于大学生在各种比赛中竞技技能的增强有着重要作用,而在体育活动中,明确清晰的规则、复杂的训练技能有助于学生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体育心理的建设,对体育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帮助。

2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益处

2.1 体育活动对人体适应自然环境能力的提高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人类是在不断地与大自然的抗争与适应中演进的。人类时刻处在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中,每一刻都要面对季节的交替、严寒酷暑的侵袭,从而人的身体机能也在不断变化着以适应自然界的各种伤害,因此,人类需要适应环境,也只有适应了环境,才能求生存、求发展、求提高。

倘若人类不适应自然环境的恶劣变化,又无法改变自然环境,在这样情况下,只有面临灭绝和被淘汰的命运。但是,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不仅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居住条件,周围的生态环境来适应大自然,更可以创造性地通过体育活动来加强人类自身的适应能力。研究表明,人类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决定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可能与质量,而人体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是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的。

通过体育活动,人们的身体素质得以加强,拥有强健的体魄来对抗自然界的种种寒流酷暑,不仅如此,通过体育活动,人类的意志也得以增强,不仅培养了人们坚强的意志力更提升了人们面对挫折、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

2.2 体育活动对人际关系发展的促进

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处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发生联系,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它反映了个人或团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1]。人际交往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不可避免的过程,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中的必修课,而体育活动正提供了这一良好的契机。

在体育活动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如合作、竞争等,正是因为这样的角色扮演,人们可以在其中体验多种不同的关系,从而形成人对不同关系的认知和处理。因此对于正处于人格定型和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们,体育活动恰好弥补了日常教学中的不足,为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3 体育活动对竞争意识形成的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际间的对话交流,无处不存在着竞争。竞争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表面看,竞争与合作是相对立的,在竞争的社会情景中,一方得益必会引起另一方利益损失[2]。然而,从另一方面看,竞争中也蕴含着团体的协作和双方共赢的契机,比如在篮球比赛中,两队处于竞争状态,但单从每一个小队的内部模式看却是合作关系,只有全小队成员同心协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为整个小队的胜利打下基础。

而且在与对方小队的竞争中,每一个小队成员都会以自己的角色身份参与到竞争中,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可以学习对方先进的技术。这样通过竞争不仅提高了双方的综合实力,更培养了双方的竞争意识,这为以后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投身于激烈竞争的社会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4 体育活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要素构成的一个综合体,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人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才能发挥自身更大的价值,因此,人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才会在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体育活动恰好为人们学会承担社会角色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与适宜的条件。

比如:在足球这一体育运动项目中,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如守门员担负着守护球门的责任,前锋则要冲锋陷阵,在面对飞来的足球时,分工不同的队员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以适应运动的需要。正是通过这样的训练,大学生们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了良好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是可以迁移的,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这样的能力会随时得到释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 大学体育活动注重培养的几个方面

3.1 身体机能的培养

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它的好坏决定了体育活动的质量,研究表明,加强大学生们的身体机能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更能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3]。而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体育实践。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高校体育教育者应根据时代要求,制定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训练策略和训练科目,有计划地帮助大学生一步步提高身体机能。

3.2 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是参加训练、从事体力劳作、进行各种社会生活活动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育课程的整个过程,教师应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并且在充分的理论指导下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与此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这几种教学方法都不利于提高运动能力[4]。

3.2.1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进步的本质力量,倘若没有创新,那么国家将不会进步,人类也不会发展,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比如对大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等。

相关研究表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将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学生共性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同时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们的拼搏、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

3.2.2 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既要训练学生与他人的协调合作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又具备团队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这对以后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将“主权”适当地下放给学生,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

4 结语

体育活动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代教育者应该从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而体育活动更是重中之重,应该引起教育者尤其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当然,在体育活动中,不仅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应该延伸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体育活动的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始终以马克思教育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1]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8-21.

[2]熊亚红,王家彬,虞荣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9):75-77.

[3]侯世勋.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01-102.

[4]李高峰.身体自我认知研究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5):64-66.

猜你喜欢

身心竞争大学生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你的爱情竞争指数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感谢竞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给身心降个温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