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韩国“申遗”看我国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①

2015-12-01刘传勤聂晓梅王昀博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遗产韩国

刘传勤 聂晓梅 王昀博(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从韩国“申遗”看我国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①

刘传勤聂晓梅王昀博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 要:韩国“申遗”让国人再次将目光聚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通过对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与制度进行研究,探索我国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在制度完善,文化资源整理,营造民俗体育氛围等方面的新路径,促进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我国民俗体育发展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1]。而民俗体育包涵与民俗之中,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2]。它不仅仅是体育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文化。民俗体育和现代体育组成了完整的中国体育,它是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发展民俗体育不仅能够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还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

2005年韩国申请“江陵端午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有的学者认为,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让邻国捷足先登,很有必要尽快抢救和保护其原生文化形态,并避免类似事件发生[3]。然而在气愤之余,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为韩国对人类非物质文化保护作出积极贡献而鼓掌,并引起重视,通过对韩国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和制度进行分析,为我国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提供启示。

1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1.1基础理论研究浅显、全面性不足

现阶段的基础理论研究仍然处在初级探索阶段,民俗体育概念不够明确。如果一门学科都不具备一套成熟的概念体系,便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长期以来,从事研究民俗体育的学者多数为体育领域的专家,对与民俗体育相关的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欠缺,限制了民俗体育深层次、全面的研究。

1.2应用开发的片面与劣性变异

旅游行业是民俗体育开发的先驱,他们发现并青睐其经济价值但片面的关注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文化价值,人为造成民俗体育浅表化、商品化,甚至制造伪民俗[10]。这种劣性变异对于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1.3民俗体育生存因素缺失

民俗体育赖以生存的因素包括环境和人才。在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在大搞建设的背后却忽视了民俗体育生存的生态环境;西方奥林匹克式的体育文化入侵,直接冲击着原本就很脆弱的中国民俗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与政府行为、法律法规、保护机构、社会力量密切相关[11]。作为民俗体育保护的主体,各级政府没有做出具体的法规与政策,导致部分民俗体育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民俗的传承多数依靠老辈人的“言传身教”,一方面这种传授很多情况下具有特殊限制,如“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另一方面越来越少有人愿意耗费精力去认真研究民俗体育,造成传承人才匮乏。

2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与制度分析

2.1完备的管理体系

韩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核心包括行政体系与立法。以文化财政厅所组建的文化财委会为决策核心,以国家总统——文化观光部文化财政厅——各地政府为支柱的文化遗产管理和执行机构,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一套完善的政府文化保护体系[12]。同时,韩国从1962年开始实行的《无形文化财保护法》,随着社会发展,此项法规不断被修订,以适应文化保护的需求。

2.2对无形文化遗产采取积极的梳理与保护措施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常采用消极的保存记录,如摄影与录音,韩国在传统保护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积极的保护措施。首先,韩国政府于1973年建立了韩国民俗村,并逐渐发展成为民俗博物馆[13],为下一代提供亲身体验这些民族传统文化提供场所。另外,在汉城建立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综合传授会馆,负责技艺传授、演出、广告等,让无形文化具有现实意义的同时培养更多的继承人。

2.3完备的认定与监测制度

对于重要的无形文化遗产,韩国有一套严格的认定制度,对于传承保有者有明确的认定与资助制度[14]。在文化遗产委员会判断其具有认定价值之后,由相关文化遗产委员或者专家委员,协同其他相关学者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其技艺的传承,并对结果进行审议,最终由文化遗产委员会决定是否将其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在文化遗产认定之后,技艺(能)保持者同样有义务接受定期的检测,每年至少向世人展示一次其保持的技艺,检测传承状态;其次防止由于主观偏见而引发的相关技能被歪曲;第三向群众展示与宣扬传统技艺(能)与文化。

2.4积极进行文化交流,适时补充新鲜内容

首先,对写作话题、材料或题目彰显传统文化的做详细审题指导。比如,像2017全国I卷作文题目: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这则作文材料里面 “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等关键词就直接彰显了传统文化,而且写作要求还明确规定,“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正是传承传统文化最好的表现,也是要求学生懂得在文章中渗透传统文化,倘若学生有素材积累,并且读懂作文材料,悟出出题者的意图,那么写起习作来就得心应手。

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海外传播与交流。在国际上,韩国政府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会议上提出“普及无形文化遗产制度”的提案。在国内的民俗文化活动中,邀请国外民间艺术团体进行表演。如韩国政府在端午祭期间邀请我国吉林省吉剧团演出昆剧,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民间艺术团被邀请进行表演,表现出韩国江陵以端午祭为载体的文化活动向世界敞开她宽广的胸怀。将现代的元素注入传统文化之中,如韩国端午祭除了传统节目以外,更是加入了现代歌曲表演与比赛。

3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策略

3.1设置专业管理机构,完善立法与制度

从韩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很容易看出,在民俗文化式微的今天,仅仅依靠民间的自觉传承是不现实的,政府机构与政策的引导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设置专属的政府管理机构将极大的促进民俗体育的发展。在制度与立法方面,建立科学专业的民俗体育认定制度和传承人培养制度,明确民俗体育保护政策,对民俗体育技艺(能)保持者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3.2民俗体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

由于产生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民俗体育缺乏完整的记载。为了确保文化延续与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立即行动,对现有民俗体育文化资料进行挖掘、整理、记录,形成文字材料;对已消失的民俗体育进行文化还原、重构,加强对技艺(能)者的保护,有计划的培养继承人。

3.3与大众传媒相结合,营造民俗体育氛围

当今世界,到处充斥着现代奥林匹克体育的宣传,而民俗体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加大宣传,重新营造民俗体育氛围刻不容缓。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如电视、网络、报纸等)的媒介作用,对民俗体育活动、竞赛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与转播,大力宣传民俗体育形式和文化,潜移默化影响民众体育意识,逐渐形成民俗体育氛围,确保民俗体育文化发展活力,培养良好的群众认知基础。

3.4探索民俗体育开发,鼓励良性变异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徐传飞,陈志丹,严伟.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

[3]乌丙安.文化记忆与文化反思——抢救端午节原文化形态[J].西北民族研究,2005(3).

[4]涂传飞,余万予,钞群英.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

[5]陈莉.试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现实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

[6]李花,王韶峰.黑龙江民俗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

[7]尹国昌.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昌大学学报,2007.

[8]余丙炎,周心懿.徽州民间传统体育形式的开发与推广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2).

[9]王俊奇.江西高校民俗体育资源开发状况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2.

[10]张国栋,刘坚.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

[11]陈永辉,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

[12]杨琳曦.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以端午祭申遗成功为视点[J].广西民族研究,2007.

[13]张桂元.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记韩国民俗村博物馆[J].中国民俗教育,2004.

[14]金镐杰.韩国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亟待解决的课题[J].文化遗产,2014.

模式弊端。

Look at China's Folk Sports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from Korea"World Heritage"

Liu Chuanqin Nie Xiaomei Wang Yunbo
(School of sports science,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MudanjiangHeilongjiang157011)

Abstract:South Korea "the inscription" let the Chinese people once again focu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rough the stud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Han mode and system,to explor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sports in the perfection of the system, the arrangement of cultural resources, to create a new path of folk sports atmosphere,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Key Words:Chinese folk sports;Development;South Korea;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作者简介:刘传勤(1964,9—),男,黑龙江牡丹江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基金项目:①黑龙江省体育局体育科技课题(项目编号:KT13-03);牡丹江师范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QY2014022)。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5(a)-0008-02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遗产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民俗中的“牛”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民俗节
Tough Nut to Crack
漫画民俗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