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青奥时期南京青奥理念对青少年教育影响研究①

2015-12-01冯国胜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青奥会奥林匹克南京

冯国胜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体育工作部 江苏南京 210048)

2014年南京青奥会在举办期间,通过70余项文化教育活动,对代表20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3880名青少年运动员、成千上万名青少年志愿者、不计其数的青少年体育观众,进行了全方位、多元化的思想文化教育,并取得了巨大成功[1]。南京青奥会摒弃体育比赛的功利主义,回归体育比赛的教育本源,其办会理念彰显了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文化相结合的宗旨,实现了体育活动与文化教育的完美结合,在通过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少年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南京青奥办会理念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值得学习研究和继承发展。

后青奥时期是体育竞赛教育功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分析研究“青春活力、参与共享,文化融合、智慧创意,绿色低碳、平安勤廉”的南京青奥办会理念,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体育教育途径,为科学发展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提供启示,为青奥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南京青奥办会理念对青少年教育发展影响分析

1.1 “青春活力”——明确青少年是青奥会唯一主角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许多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逐渐脱离现实生活、表达能力降低、社会责任感缺失。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全世界青少年肥胖症越来越严重。随着奥运会金牌竞争的日益加剧,体育竞赛中逐渐产生了服用兴奋剂、过度训练、过度商业化操作等不良现象。因此,导致为数众多的世界青少年缺乏“青春活力”。“因为是青年,而不是儿童,掌握和引领着人类的命运”[2]。而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具有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人。在此大背景下,国际奥组委于2007年创立了青奥会。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体育、教育、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共同发展,从而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平台[3]。因此,“青春活力”是南京青奥会最重要理念。

在青春活力理念指导下,南京青奥会明确青少年是青奥会唯一主角,强调青年人的赛事、青年人办,在组办赛会的每个环节,都坚持以青少年为参与主体,坚持以“青少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不但青奥筹备队伍以青年人为主体,而且各项创意活动由青年人策划、组织。邀请青年人参与设计、评选会徽、口号、吉祥物等。南京青奥会组委会组建了由五大洲青少年组成的“青奥顾问团”,进一步提高了全世界青少年迎青奥办青奥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青少年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协力办会的主人翁作用[4]。南京青奥会充分体现了青少年的主体性和核心地位,是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少年盛会。

1.2 “参与共享”——号召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共享健康快乐

南京青奥会追求“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通过改变竞赛规则,实现“大洲混编、男女混合”的参赛形式,增加比赛的趣味性,淡化个人锦标主义;弱化国家主义的倾向,加强国家间的交流合作与共享。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田径的8×100m混合团体接力赛,所有的田径运动员都来参加,它有独特的计分规则,根据赛场成绩,由国际田联来现场组织这样的活动,其目标就是考虑到让运动员能够充分参与进来,充分交流,对成绩的表现和评价是次要的,以参与为主[5]。南京青奥会希望通过上述改革创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呼吁新媒体时代的广大青少年:走进大自然,参与运动,共享阳光体育的快乐。

1.3 “文化融合”——追求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接受广泛文化教育

奥林匹克教育倡导体育、文化和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方式,追求身体、精神和意志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国际奥委会创办青奥会的根本目标:就是用奥运理念及文化底蕴影响、教育青少年,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行为的均衡发展。因此,南京青奥会不追求“金牌荣耀、名次排列”,而致力于在广大青少年中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播“友谊、卓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南京青奥“文化融合”理念是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理念的延续发展。

南京青奥会十分重视文化融合理念,组编了青奥会知识读本《五环下的金陵》,并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广宣传;在南京市各级中小学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国开展了主题为“传播青奥知识,倡导青奥精神”的青奥知识大奖赛;开展了种类繁多的主题宣传活动、拓展活动、生活方式教育活动等等。这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文化教育活动,积极有效的推广了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让奥林匹克的核心价值——卓越、尊重和友谊能更广泛地被青年人所接受,使青少年在奥运价值的感召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些教育活动,追求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接受广泛文化教育,充分实现了南京青奥会“文化融合”的办会理念。

1.4 “智慧创意”——激发青少年积极参与并展现创造力

创立青奥会的主要目标有:用一种独特而有力的方式,来推广奥林匹克精神;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激发关于奥林匹克精神和社会挑战的教育和讨论;在奥林匹克发展运动中成为一个创新的平台。因此,改革创新是青奥会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

南京青奥会发明网络虚拟火炬传递方式,实现了覆盖五大洲的全球传递。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认为,这一创新是对奥林匹克火炬传递方式的“历史性贡献”。南京青奥会面向全世界青少年征集开(闭)幕式的好创意、金点子,力求让青少年广泛参与创意征集并展现创造力,确保开(闭)幕式体现青年主体、彰显青春活力。南京青奥会发动广大青年人积极参与会徽、口号、吉祥物设计等各项创意活动。南京青奥会改革比赛项目、创新比赛规则,实现“大洲混编、男女混合”的新赛制,降低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强运动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淡化比赛功利性、淡化金牌意识,提升青少年运动员参与感,唤起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激发青少年积极参与并展现创造力。

1.5 “绿色低碳”——培养青少年环境保护意识和正确的生态观

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激发关于奥林匹克精神和社会挑战的教育和讨论,是青奥会主要任务之一。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已成为挑战全社会的重要课题,倡导“绿色低碳”是全世界共同讨论的教育问题。南京青奥会与时俱进、提倡“绿色低碳”的理念,以体育与教育紧密结合的特殊方式响应人类的呼声,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南京青奥会网络火炬传递的方式,简朴的开(闭)幕式,“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的场地建设原则和“生态体育”的设计理念,以及广泛运用新能源交通设施、绿色照明、公共自行车网络化等节能减排措施,把“绿色低碳”的办赛理念融入到体育赛事的方方面面,这种节俭环保的“生态青奥”理念,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1.6 “平安勤廉”——培养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勤政廉洁观念

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所面临的安全危机越来越多。南京青奥会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关于社会安全问题的教育和讨论,提出了“平安青奥”的理念,对3万多名青少年“平安志愿者”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确保赛会的安全与顺利举办。“反腐倡廉”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永恒的话题。南京青奥会引入“廉洁岛”国际廉洁建设理念,把“勤、廉、俭”贯穿于青奥会筹办工作的全过程,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青奥“廉洁岛”,为举办“廉洁青奥”提供坚强保证。组委会精简机构人员,加强“勤廉青奥”的教育制度建设;重视开展“勤廉青奥”专题知识讲座,培育南京青奥的廉洁文化,为青少年树立“勤政廉洁”的学习榜样,为青少年创造“勤政廉洁”的大环境,积极促进青少年“勤政廉洁”观念的形成。

2 南京青奥理念对发展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重要启示

南京青奥会树立了可持续赛事组织的优秀典范,为开展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树立了学习榜样。其办会理念是改革创新的经验成果,对发展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1 “青春活力、参与共享、智慧创意”理念的启示

在开展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时,要明确“学生是唯一主角”。把握“重在基层、重在学生”的原则,注重以宿舍、班级、实验室、学生生活园区等为参与主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自主设计活动,积极倡导宿舍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形式,鼓励创建兴趣爱好类的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兴趣小组等,把更多学生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来。尊重学生的现实特点和行为习惯,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和渠道,开展“我的身体我做主、我的运动风采”等照片展示评选活动,分享体育锻炼中的美好瞬间和快乐时刻,在校园内营造青春健康的生活风尚。

在举办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时,要让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强调学生的比赛学生办,把体育老师“主导比赛”转变为“指导比赛”,引导学生采用“混搭”参赛形式,淡化比赛功利性。指导学生降低竞技运动项目的难度,重视大众体育项目的推广,提高广大同学们的“参与率”。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共享阳光体育的快乐!

2.2 “文化融合”理念的启示

在开展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时,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知识教育,重视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现实特点和行为习惯,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手段,努力开展内容丰富的体育知识竞赛、主题宣传讲座、生活方式教育等活动,大力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使更多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接受最广泛的体育文化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观念,养成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

2.3 “绿色低碳、平安勤廉”理念的启示

在组织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时,可以大胆模仿、尝试,勇敢提出平安运动会、勤廉运动会、生态运动会的观点,通过体育竞赛活动的平台,运用微博、微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渠道,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勤廉思想、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培育绿色低碳、平安勤廉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绿色低碳、勤政廉洁的大环境,促进学生勤政廉洁观念的形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促进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广大青少年学生青春梦和中国梦的相通相融。

[1]南京青奥会落幕,欢乐、学习、创新仍在继续[EB/OL].[2014-08-28].http://yis.nanjing2014.org/yis/cn/article/20140827000026_cn.html.

[2]顾拜旦.国际顾拜旦委员会.奥林匹克主义——顾拜旦文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45.

[3]高力翔,王凯.共生共赢:南京与青奥会共成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21-25.

[4]王成.“南京青奥会研究”专题:“让理念照进现实”:探究青奥会成功之道——专访2014年南京青奥组委会总体策划部朱华林部长[J].体育与科学,2014,35(1):59-76.

[5]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关于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中青联发[2014]2号[Z].

猜你喜欢

青奥会奥林匹克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大闯关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南京、南京
头脑奥林匹克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