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武术课程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①

2015-12-01陈萱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武术教学内容

陈萱

(上海电机学院体育教学部 上海 200240)

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大学生通过体育课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使个人的身心素质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入武术课程,这能够有效激发学对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体育运动的兴趣,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传统体育运动的了解。

武术作为我国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有着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特色,也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锻炼渠道和方式,也就逐渐使武术不再在体育运动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再度重视,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武术的兴趣,又使人们对武术的兴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武术在这样起起伏伏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要想让武术在新的时代获得新的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武术课程可以说是一个好的机会和渠道[1]。

1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武术课程教学现状

武术堪称国粹,一直以来主要被划定为竞技体育的范畴。而对于高校中武术课程的教学,更多地是要突出其强身健体、促进健康的功效,在非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其竞技性有所弱化。就目前各高校的武术教学来看,武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各项评价指标,例如:敬业程度、专业程度以及引导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高校师生对武术课程的认识也有所偏差,认为武术难学又难练,难以入门,难以掌握,学了也没用……相对排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以及健美操等运动来说,武术的地位偏低,也经常被忽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很多,除了社会上对武术的重视不足以外,就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来说,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2]。

2 当前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1 课程内容单调

对许多人来说,对武术的兴趣来自于影视和文学艺术中的描写,变化多端的武术套路,惩强扶弱的武功高手,是许多人对武术最初的印象。在参与武术课程以前,他们也往往抱着这样的思想和预期,但现在高校中武术教学往往采用24式太极拳和五步拳作为主要内容,仅有个别学校教授初级的剑法。这一方面使大学生感到课程内容十分单调;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心中产生了落差,学习兴趣不足[3]。

2.2 教学方法单一

武术在掌握以后,其内容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但是武术在入门的初期,更需要做的是基础的练习。而相对其他科目,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即使需要一定的基础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小活动和小游戏使大学生不致于认为练习十分单调乏味。但武术由于其本身特点所限,学习过程必须经过循序渐进、由简入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只能进行单调的练习,而没法像其他科目一样穿插游戏和活动,这使一部分大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认为武术教学的课程内容十分单调无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了[4]。

2.3 动作要求过高

高校体育的武术教学过程中,主要由相对年轻的武术教师负责教学。这部分教师自身往往对武术有着强烈的热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严格要求,重视对动作的要求,强调武术的竞技性,相对忽视武术对于提升身心素质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身体锻炼,对他们严格要求武术动作,这就使一些大学生对武术进一步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抵触思想。

2.4 实用价值较低

与前几条相似,由于一些教师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过多强调武术的竞技性,对武术动作要求过高,使大学生也不去考虑无数的健体作用。另外,单调的教学内容使大学生对武术的掌握仅限于太极拳、五步拳,这些拳法虽然也是武术中的精髓,但其节奏相对较慢,不符合大大学生的特点。相对像跆拳道、篮球、羽毛球等运动来说,既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因此对大学生能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3 改善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的对策分析

要想改善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武术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教学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激发大学生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3.1 丰富课程内容

武术教学之所以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不能广泛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其首要原因就是课程中的内容比较单调。正如前文所述,目前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还是以简化的24式太极拳等内容为主,即使个别高校加入了初级的剑法作为教学内容,实际上大学生不需要参与武术课程也能够在常规渠道学习到这些内容。武术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实际上具有相当多滴具有观赏性的套路和分类,如果在高校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武术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地可选内容,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具有技击性的武术动作的教学,“十八般武器”的教学内容,适合于女生联系的教学内容,就会使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产生学习武术的动力[5]。

3.2 改善教学方法

当前的武术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在课程的最初都要通过艰苦而乏味的基础训练才能为后续课程掌握教学内容打下基础。如果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课程内容的单一性,教学方法始终不会有大的改善。而当课程内容经过上述措施的改良之后,就使得一些具有竞技性和观赏性的动作能够被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因此教学方法也有了改良的契机。在多样性的内容作为背景的情况下,基础练习也可以加入更加激发大学生兴趣的一些小活动,或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穿插一些竞技性的对练,使学生更乐于参与课程。

3.3 降低动作难度

武术教师往往对武术有着极大的热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十分强调武术的严肃性,对大学生也要求动作的到位和发挥的稳定。对于体育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在他们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并不太困难,但对于一般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就相对困难一些。执意在课程中这样要求的话,一方面会导致学生认为武术十分难学而放弃;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而如果在结合实际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就能够使学生不会将武术看作是十分困难的内容,入门的门槛降低,也会使大学生更容易对武术产生兴趣,对一些基础动作也更容易掌握。

3.4 突出实用价值

武术之所以不受到重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实用性不强,“花拳绣腿”,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许多学生对武术本就有十分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学习在遇到危险情况时能够自卫或者帮助别人。虽然武术课程确实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但在现实生活中,仅仅依靠太极拳的锻炼,也无法实现学生强身健体的需求。既没有攻防效果,又不便于健体强身,大学生自然认为其实用价值偏低。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强调实用性,适当地增加具有技击性的内容,例如:传统功夫中的单个技击动作,或是传统摔跤中的快摔技巧抑甚至擒拿格斗中的一招制敌,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武术的实际效用,即使技击性达不到预期,至少具备一定的观赏性,使学生不至因为武术教学内容既不具备内在的技击性又不具备外在的观赏性而对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感到失望[6]。

4 结语

武术作为一项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要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找出其适应新时代的特点,或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改良,使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6]。具体来说,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用更加花样繁多的内容来吸引大学生;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善,使大学生能够乐于接受武术课程;降低教学中对一些动作过于专业化的需求,以激发兴趣而非掌握专业动作为目的;通过一定的引导,使大学生更多地认识到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的实用价值。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对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武术教学的吸收和接纳,使大学生乐于参与武术课程,也能够从中得到乐趣,使自己的身体健康受益。而这也是真正推动武术教学在高校中获得实质性发展的有效方法。

[1]孙喜和,李柏.武道必修化过程中的教育投资研究——兼谈对我国武术教学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3(2):57-58.

[2]杨丽娜.解析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4(2):142.

[3]米永忠.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罗少功,王惠霞.对学校体育教育与武术文化传承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0,7(12):29-30.

[5]常继斋.上海市12所高校武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6]张同怀.从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看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和途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2):68-69.

[7]关博,杨兆山.武术教育的文化性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3):83-87.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武术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