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第七届城市运动会赛后场馆资源利用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为例

2015-12-01曾建英谭文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体育中心体育场馆南昌

曾建英 谭文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0)

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已于2011年10月25日在江西南昌完美落幕,虽然距今已3年多了,但城运会带来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一次城运会对提升举办城市南昌的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同样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城运会之后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体育场馆资源。为顺利举办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修建了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江西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湾里射击中心、上饶体育中心、瑶湖水上中心等一系列的大型体育场馆。这些体育场馆对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赛后场馆资源是如何利用的、利用的合不合理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为了得到一个实际的答案,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对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的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解决该场馆赛后利用的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Internet在中国知网查阅了有关体育场馆运营和管理方面的文献、期刊和杂志,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和整理,取其精华的理论部分,为该论文的撰写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根据该研究的目的,设计了一份访谈提纲,提纲内容主要涉及对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概况的简介和各场馆的功能,访谈对象主要是场馆领导、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1.2.3 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的场馆设施建设、场馆周围环境、地利位置及赛后利用状况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的基本概况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南昌国体中心)是南昌市为承办2011年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规划新建的具有世界顶级标准的体育场馆。南昌国际体育中心项目选址位于红谷滩新区,东临赣江、西至丰和南大道、北临生米大桥高架引线,占地面积1045.3亩,建有“一场四馆”(占地约8万m2),即:主体育场,体育馆、跳水游泳馆、网球馆、综合训练馆,总建筑面积为19.3万m2。同时建设了一批室外体育运动、训练场地等附属设施(占地5万m2),包含2个室外足球场,15片室外网球场,12片室外篮球场,6片室外排球场,1个大型水上活动中心,1个轮滑、滑板场,1个山地自行车赛场,1个能源中心。项目绿化总面积25万m2,绿化率50%,道路、广场面积7万m2,停车场面积5万m2,固定泊车位2000个,出入口7个。

2.2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各场馆的基本概况及功能

2.2.1 七城会开幕式的场所——主体育场的基本概况及功能

七城会开幕式的场所——主体育场,建筑面积95022m2,拥有观众席位6万个。同时内设标准国际一级400m塑胶复合跑道,天然草皮的标准田径场,看台上设贵宾专用包厢,记者专用席,设有新闻中心,兴奋剂检测中心及其它附属设施,内设面积15000m2运动员接待中心一个,满足接待500人运动员、教练员要求。可举办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满足有关体育项目在朝向、光线、风向、风速、安全、防护、通讯、照明等方面的要求。运动员接待中心设有住宿、会议、餐厅、医疗、美容、桑拿、台球、棋牌等功能;赛时可为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住宿、休息、医疗保健等服务项目。赛后可举办大型演唱会、各单位及各公司大型活动、品牌酒店入驻、商铺租赁、酒吧入驻、健身俱乐部、广告位等租金收入和全民健身方面,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满足广大居民的健身、娱乐、商业需要。

2.2.2 七城会闭幕式的场所——体育馆的基本概况及功能

七城会闭幕式的场所——体育馆位于国体中心的南部中心位置,建筑面积为38277m2,有固定座位1万个,活动座位2千个,拥有标准的灯光、音响、电子屏等配套设施。可满足举办国际NBA、国家级球类、体操等赛事要求,同时亦可举办文艺演出、商务会展等活动。

2.2.3 综合训练馆的基本概况及功能

综合训练馆位于体育中心的中部,通过平台及地下通道与体育馆相连,建筑面积34323m2,内含球类活动馆、全民健身广场。能满足赛事活动时运动队的训练,同时兼顾举办一般性比赛,可充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满足全民健身活动,及全市青少年业余训练的需要,已建立33片场地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体育活动。

2.2.4 跳水游泳馆的基本概况及功能

跳水游泳馆观众席位1000个,建筑面积16000m2。50米标准游泳池:50×25m(水深2.5~3m),标准跳水池25×25m(水深5.5—6m),25m练习池(水深0.8~1.4m)。设有1m、3m、5m、7.5m、10m跳台和1m、3m液压升降跳台各两套。同时设置陆地训练房,地下结合其它附属功能进行布置。能满足跳水、花泳、水球等项目比赛要求。

2.2.5 网球馆的基本概况及功能

网球馆位于体育中心的东南部,建筑面积:9811.5m2。室内场地4片,室外14片场地,1片中心球场,看台(约2000个座位),带灯光及冷暖设备,带电子显示屏、标准灯光等设备和14片带灯光的无看台场地。能满足运动队的训练,兼顾举办一般性比赛,为网球爱好者提供标准的网球练习场。

2.3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赛后实际利用状况

2.3.1 文艺演出

通过调查访谈得知,南昌国际体育中心赛后主体育场主打“演艺牌”,通过承接大型文艺演出聚集人气。“七城会”过后,南昌国体中心承办的第一项大型文艺演出是“中国风”演唱会,这场演出让其赚足了人气,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交通一塌糊涂。随后承接了“邓紫棋世界巡回演唱会南昌站”“中国好声音百城百场演唱会南昌站”等大型演出活动,但由于自身的一些问题,包括地处偏僻,交通不利等因素也使得该场馆在承接大型文艺演出这一块做得不是很好。

2.3.2 体育赛事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曾先后承办全国性的传统赛事。2014年7月举办了WTA国际网球赛,同年10月CBA季前赛在南昌站开赛,国体中心为这些大型赛事提供了良好的场馆资源。同时,也为普通市民群众举办体育赛事提供了场所,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元旦杯”南昌市首届篮球、乒乓球锦标赛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体育馆圆满落幕。9月20日,风靡大江南北的2014“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南昌赛区海选赛在国际体育中心足球场开赛,来自南昌及周边地区的业余足球爱好者在南昌国体中心体育场迎来了自己的足球狂欢日。同年也举办了江西省首届职工网球大赛、市政公司集团第二届运动会篮球比赛等赛事,正是由于七城会体育场馆的建设为举办各种赛事提供了场馆,也使这些场馆在城运会结束后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但由于场馆利用成本非常高,只有比较大型的赛事才能在这里开展,场馆对外开放,光每年的保安保洁费用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场馆相关负责人付晓军称,国体一年的养护费至少在1600万元以上。

2.3.3 全民健身

2014年8月20日,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健身馆开始试营业。新开业的健身馆环境优雅舒适,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还有专业健身教练可以为顾客提供量身订制健身计划服务,健身馆包含动感单车区、有氧健身区、力量健身区、有氧舞蹈室及瑜伽房,能够满足各类顾客不同的健身需求。游泳馆的对外开放也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国体中心运动卡的办理,会员卡都是不限使用期限,游泳卡类型多样,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办理会员卡。但会员卡价格相对较高,同时场馆位置偏僻,许多市民考虑到来回交通不便,影响其参与其中。

2.4 赛后场馆更进一步合理利用的分析

2.4.1 南昌国体中心首先要聚集人气

要将国体中心打造成竞技体育中心、商业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休闲娱乐中心这“五大中心”的目标,通过演唱会、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来聚集人气,提高知名度。作为地处偏僻的国体来说,首先要聚集人气,这是许多场馆共同的难题。

除了要引入文艺演出,场馆所具备的功能要完全利用起来,配套建设酒店和餐饮企业,没有这些必要的配套,演艺公司就不愿来。同时应该适当的先开放一部分网球场和篮球场,赚足人气,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4.2 改善交通

目前,市民可乘坐233、250、503公交线路到达国体中心,但都得通过在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换乘才能到达,因此可以优化公交路线,使市民可以更方便的到达国体中心。同时,可以在有大型活动期间,增加专车,方便人们往返。

2.4.3 在公益和经营中取得平衡

适当收费,但是不能太高,让大众能接受。毕竟对老百姓来说,与政府积极谋划如何“盘活”场馆经营相比,南昌市民似乎更关心场馆能否“平价开放”。通过访谈我们得知,高价出租场馆损害了体育场馆的“公益性”,但如果一味用财政供养场馆,其实花的还是纳税人的钱。对于这点,市民应当有客观的认识。“公益性”和“经营性”并不一定是矛盾的,搞好了可以“公益与经营双赢”。

“针对不同场馆的特色,制订‘一场一馆一方案’,在公益和经营中取得平衡。”南昌市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员会主任张恒立认为,七城会场馆赛后利用应牢牢把握场馆的公益性特征,体育场馆是政府代表纳税人投资建设的社会公共设施,服务大众是体育场馆的主要公益性特征。与此同时,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实践证明,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展以体育服务为主,以休闲旅游、康体娱乐、物业开发为辅的多种经营活动,是体育场馆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南昌国际体育中心规模巨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

(2)该场馆赛后实际利用主要在承接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和作为全民健身的场所,在利用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3)由于场馆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利用成本高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影响其赛后的利用。

3.2 建议

(1)创新经营理念,将其打造成竞技体育中心、商业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休闲娱乐中心这“五大中心”为一体。

(2)不断完善政府的保障措施和扶持政策,在公益和经营中取得平衡。

(4)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场馆赛后是如何合理利用的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采用适合自身的经营模式,更大的创造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1]孙瑶.对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场馆利用的思考[J].学理论,2009(29):12-16.

[2]陈元欣,王健.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2012,34(5):17-21.

[3]张春宇,冯欣欣.第12届全运会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4):38-42.

[4]陈元欣,王健,张洪武.后奥运时期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现状、问题及其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26-35.

[5]李颍川,陈钧,夏岩.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场馆赛后运营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4):5-8.

[6]郭敏刚,冯岩,王健,等.论政府在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运营过程中应发挥的积极作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5):25-29.

[7]雷厉.国内外体育场馆政策及对我国体育场馆未来发展的后示[J].体育文史,2000(3):12-14.

猜你喜欢

体育中心体育场馆南昌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水城会客厅-南昌蔚来“牛屋”
深圳湾体育中心
我国体育场馆研究概述及发展趋势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