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服务均等化下体育设施供给主体责任分析①

2015-12-01谭铖铖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均等化体育设施设施

谭铖铖

(集美大学 福建厦门 361021)

1 研究缘起:体育设施供给失衡

市场经济体制战略转折开启了中国体育事业的新篇章,体育作为一种符合大众健身和延长健康寿命的行为引起了国家的极大重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统筹城乡、区域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城市化进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的发展。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通过对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向公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保证公民基本体育权利的实现。健康作为一个亟需社会关注的问题,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如何分配体育健身设施,体育设施的建设应该怎样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在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中国现代都市群中,中、小城市的体育健身设施应该如何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公平供给,加快体育发展,融入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理念的步伐。这些问题的提出都为本文研究体育设施的供给问题提出思辨性的阐释。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不在于资源的匮乏和缺失,恰恰在于盘活存量资源的分配价值上陷入困境,这为我们研究体育健身设施供给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2 奠基基石:厘清基本概念制度保障及依据

2.1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下位概念,是一种相对的要求,一般是指公共组织考虑到公民的生活娱乐需要,能够按照全国一般和一致的标准,提供基本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有效扩大在于政府要加大对群众最基本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实现群众基本要求的物质保障。体育健身设施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一部分,在供给的有效扩大方面应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最基本的物品需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核心是机会均等,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国家在体育设施的设置方面首先要机会均等,没有土地支持,没有健身设施的建设,人民群众无处健身,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之下,有购买能力的人可以通过购买达到健身目的,无购买能力的人的体育健身权利必须要通过政府来买单才能逐步缩小健身要求的不平衡,我们缺的不是人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是政府在大众体育发展上的资源配置的政治抉择问题,核心问题是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下国家对体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2.2 健身设施供给制度保障

体育健身设施的有效供给一方面在于国家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在于供与给的有效契合。国民体质的不断下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社会阶级的分层导致公民享有物质财富的不均等化,在这种不均等化下,作为服务性的政府就要在人本、尊严的前提下促进社会矛盾的转化。统筹城镇化发展,保障社会底层群众的基本需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阶层矛盾。“解决老百姓身边体育场地、设施欠缺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供给的有效性”。我国居住社区体育用地的法律法规拥有10余部,各个配套法律法规的涉及部门之间的利益权衡过于繁杂,导致相互制约,相互推诿造成了供给效率的不足。

3 体育设施供给主体职能分析

政府在城市居住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中的角色地位是政府权力及资源来源所决定的。只要在公共权力问题上持有委托与被委托关系的价值理念,就会逻辑地推导出被委托者必须负责的结论。在现实的公共产品经济活动中,国家这个实质主体是以间接主体身份参与公共产品经济活动的,真正直接参与公共产品提供全过程的形式主体是行使权力的政府。

3.1 政府的定位、失位分析

作为制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政府在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配套中的地位和权威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是拥有全部控制权的一方。政府应该在体育健身设施的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从预防社会风险的角度和全面发展人的健康问题的角度为目标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但在现实的执行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换造成了政府定位的缺失,职能转换并不是意味着削弱政府的职能,造成政府监管的缺位,相反的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淡化和弱化那些不适应、不符合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政府职能,逐步达到政府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3.2 政府对体育健身权利缺乏人道主义关怀

社会分层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使得市场只追求私人经济效益的有效化,要保障人民的健康权必须切实保障公民参与体育的权力,给与体育配套设施建设的权力。不应将体育设施建设当一般性的商品或服务,或者只是有消费能力群体的“特权”,更应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制约下大力发展“人人享受生存、发展、健康和自由”的权利。如果这种价值观念被社会广泛关注,并将其转化为政府职能列入政府工作的清单之中,那么实现全民健身运动和全面发展体育运动便可水到渠成。

3.3 政府对体育健身设施相关法律规范不明确

英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了社区体育中心的基本标准;在美国,几乎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社区活动中心。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在公共建设配套建设中体育设施的建设成为“空架子”。或者一部分社区原则上有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但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多被占用或改为其他用途。体育健身设施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具有制度上保障,但由于实施性弱,在规划部门审批体育设施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机构,导致“上行却不下效”,只是应付上级硬性指标以致出现“篮球场晒谷子”这样尴尬的现状,公众的实际需求得不到切实满足。造成建设资源的高度浪费,健身成效得不到有效提高。

4 对策与建议

4.1 推进体育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共服务的成功转型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从重视政府在实现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在某种意义上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完全从市场经济中退出所导致的经济和社会的失衡。在公共产品提供中,政府是主角,是积极参与主导的角色,它的举措得当或失当,其影响从来都是全局性的。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要在规范市场和建设社会组织方面起作用,更主要的还要在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公民,以及构成社会的构成要素之间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利益关系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角色和责任。

4.2 密切关注公众需求,促进公民健身权利的实现

提供基本体育服务,首先应当“问需于民”,政府给予的公共产品如果不符合群众的健身需求,健身设施形同虚设,健身设施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健身理念也就失去理论价值。围绕着建老百姓身边场地的问题,政府责任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必须承担居住区体育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为老百姓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的基本保证。“人民主体”也是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实践的逻辑归宿,在供给实践中,政府及相关组织不仅要保证投入,还要充分尊重民众诉求,给公众预留出充分体现其意愿的选择空间。政府要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喜好、考虑到群众日常健身的实际需求。公众需求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着眼点。对于公众来讲设施建设并不需要高端、复杂、覆盖面积宽广的设施,关键是要就近、符合群众兴趣爱好,能够为群众喜闻乐见。设施虽然很全面,但是并不能为大众所接受,不能根据当地群众的现实需求建设也不能成为公民的选择。密切关注公众需求,在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方面充分尊重公民健身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提供人民群众乐意参与健身的体育设施。

4.3 强化体育政策规范,增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要参考人口的区位密度情况、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口未来增长模式和趋势、社区地域规划及设施建设情况等综合因素合理分布。政策法规不是“空头文件”,细则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关键在于执行力。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当前我国政府亟待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设置相对能够执行和合理规划的供求平衡估算方式,而不仅仅是概念性的指导意见。

5 结语

体育设施的建设问题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当前我国的体育设施建设一定要立足我国国情和体育事业发展实际,从结构上对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问题在法律规制层面上初步总结和提炼,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作为政策保障,解决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我国体育事业、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实践的发展,推动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实践的基本逻辑,尊重公民的基本人权,不断提升公民的健康指数。

[1]《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文件[Z].2013.

[2]范宏伟.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10,6:18-20.

[3]梁德友.伦理学视角下弱势群体关怀问题探索[J].探讨与争鸣.2012.3:30-31.

[4]程宇.当代责任政府理论的分析框架[N].学习时报,2008-02-07.

[5]李慧莉.从城市扩张轨迹探讨体育设施的可持续策略[J].建筑文化,2014(2):149-150.

[6]马剑.体坛观澜:公共体育服务应问需于民关于体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思考之二[N].人民日报,2014,1(15).

[7]石岩.论我国政府“建老百姓身边场地”的法律责任[J].山东体育科技,2006(6):38-39.

[8]张金桥.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实践的内在逻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8):7-10.

[9]《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国发[2014]46号[Z].2014.

[10]任丑.应用伦理学视域的生态伦理学何以可能[D].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2008(7):104-105.

[11]吴焰.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N].学习时报,2011-03-07.

[12]赵立.我国城市新型社区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法律规制及执行状况探讨:以北京市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11):347-348.

猜你喜欢

均等化体育设施设施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比亚迪集团扶贫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山南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