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小学武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5-12-01张玉振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实验小学江苏镇江212132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武术动作

张玉振(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江苏镇江 212132)



初探小学武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张玉振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实验小学江苏镇江212132)

摘 要:武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拥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武术教学目标与高年级学生不同,教学目标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该文旨在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研究探讨,从而总结出一套严谨而又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

关键词:小学武术教学问题探索教学实践

武术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各种攻防格斗的功夫。中国武术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要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武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本活教材,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武术教学受到了广泛小学生的推崇,尤其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打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故而,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训练标准外,还应注重结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这样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欣赏水平,良好且到位的欣赏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善恶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教师高超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也将更有助于学生对中华悠且博大精深武术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1 小学武术教学应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

1.1教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

武术的练习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变化万千,且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就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而言,在短时间内学会一套拳法并不容易,尤其针对他们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运动量和密度。教授内容时应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游戏形式进行讲解,简化武术动作,这种引入课题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而且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习质量有所提高。

1.2教学内容要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相符

武术不仅能够克敌制胜,防身自卫,更重要的是可以强筋骨,健体魄,也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和审美能力,因此它已经作为大部分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武术套路运动中包含的屈伸、平衡、跳跃、抡臂等动作,使人的身心得到了全方位锻炼,既能让学生的柔韧度、协调性得到了提高,又能调养气血,对心肺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然而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若忽略小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安排的运动量过大,可能会揠苗助长,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

1.3教学计划要科学、合理

由于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协调能力的不同,在设置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安排适合他们健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计划,形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小学武术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体验武术的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4教学计划要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武术老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学生动作技能的指导,关注到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必须要遵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武术教学过程应当按照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指导,武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等知识传授的同时,确保教学计划能够充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系统性、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的教学计划下顺利的开展教学工作。

2 寻求适合的教学方法

2.1上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是良好教学的前提,而完成武术教学课程的先决条件是备课的充分与否。应该被纳入考虑范围的,一是理论方面,如教学的构思、形式、设计、结构、内容安排、组织与教法;二是客观条件方面,如运动负荷以及场地与器材等等。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引导教学主体。在进行准备活动时就可以带入本课程相关的动作,如抱拳、冲拳、手型、步型等出现频率较高的最基本、最具规律的动作。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学任务,还为正式的教学做到了铺垫作用。为了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新鲜的内容,如一个为课程内容而精心安排的独特“开场白”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兴趣,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准备活动以多种不同内容的活动为基础,旨在突破教学传统,实现变革创新,有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2.2动作教学要精讲多练

小学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讲解动作,力求表述清晰,解释清楚每个动作在攻防上的含义和作用,如此可在理论上帮助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在实践中教师应当教授基本技法、要领的几个注意事项:拳心朝上是在向前冲拳,冲出时出现;力达拳面和掌根,冲拳、推掌动作中冲收同时进行,眼睛目视前方等。

人类心理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趋向对新奇刺激感兴趣,尤其是小学生。根据实践数据,学生对满足自身需要,与心理产生共鸣,充满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的教学课程才会产生求知欲望和练习兴趣。而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将其对武术的短时期兴趣发展为长期乃至毕生的兴趣。所以可以通过在基本武术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娱乐性活动来为沉闷乏味的传统武术课添加趣味性,从而完成武术训练。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或不乐于吃苦耐劳的学生,枯燥乏味的基本动作教学过程更是偏离了他们的兴趣,会将他们从终极目标隔离地越来越远。为了在乏味沉闷的武术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和娱乐性,将身体局部与整体结合、武术动作的动静结合、形与意、形与神有机结合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武术教师需要在武术基本功知识的基础上,创新出多种多样的操练方法,使得学生在游戏的同时收获武术本领,健身的同时收获快乐。举一个例子:教师可以将枯燥乏味又难做的蹲马步游戏化,改编成“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进行比赛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在游戏和参与过程中习得蹲马步这个动作。

3 教学手段的选择

3.1要注意示范的方式

教师示范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的时候,可以站在横队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如果是四列横队的队形,可以让前面两排的学生蹲下或坐下,确保后排学生都能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另外,也可以采用让学生围成一圈,教师站在中间进行示范的方式,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是教学的教师示范。以“马步架打”这个动作为例,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看清脚尖正对的方向与两脚开立的距离,可以采用镜面示范的方式;为了确保学生掌握扎马步的侧面身形要领,教师可以在镜面示范后再进行侧面示范。教师动作示范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自身动作的精准性,使得学生感受到武术特有的精气神。

3.2创编武术操

最近几年,一些武术专家将传统的中国武术进行了新的发展,实现了武术、音乐与体操的有机融合,形成了集文化、武术、技能为一体的新型武术操,这种武术操一经面世便得到了众多人士的追捧,可以说,这种新型武术操的创编也迎合了当代学生的审美取向与心理需要。

由于武术动作大多较为复杂,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很难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刺激,不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产生了厌恶感与疲劳感,那么武术教学的质量便无法得到保障。将音乐引入武术教学课堂,既能够使得课堂气氛得到有效活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使得武术动作更加的自然、舒缓。例如,将《卧虎藏龙》这首歌曲引入课堂,配合学生武术练习,能够使得课堂气氛高涨起来,帮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下掌握学习要领。

3.3体育大课间活动

想要练好武术,必须要借助于长期的练习与反思。体育大课间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武术练习的平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化习武的乐趣,加深对于武术的理解,还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武术动作的熟练度与标准度。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空间,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的进行大课间武术练习,从而养成良好的武术练习习惯。

3.4渗透武德教育

由于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武术对于习武人士的道路修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古人对武德的崇尚我们也可以从历史故事与影像资料中进行窥探,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不乏关于武德思想的名言警句。尽管社会正在逐渐的进步,但是传统道德思想仍然需要继承与发扬。因此,小学武术教育,也应该将武德教育加以贯彻,从小便培养学生良好的道路修养。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向学生灌输谦虚、自律的思想,培养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德情操。

4 结语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高年级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进行小学武术教育的时候,也要与高年级武术教育有所区分,这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唯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小学生才能自发的进行武术知识与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到对小学生欣赏水平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方法,从而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教师观,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道德修养,为学生的武术教育提供一个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关博,杨兆山.武术教育的文化性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3):83 -87.

[2]周鑫.少儿武术教学的理论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8(3):155-156.

[3]崔洋,姚楠.结合少儿生理和心理特点谈武术教学与训练[J].才智,2008(10):67.

[4]高家兴,高家旺.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J].新西部(下半月),2008(10):212-213.

[5]许书生.中学武术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2):97-98.

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积极与学生互动,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调查中显示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长远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的建立十分必要。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在平时的实践练习或业余训练中,教师作为篮球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研究战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促进教学意见的发挥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5(a)-0168-02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武术动作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探究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新课标对教学计划灵活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