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小学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的限制性因素及突破路径

2015-12-01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田径场体育设施田径

陈 强

(重庆市合川区小溅完全小学,重庆 401520)

探究中小学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的限制性因素及突破路径

陈 强

(重庆市合川区小溅完全小学,重庆 401520)

1 我国当前中小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分析

本文以30所中小学为调查样本,对当前中小学田径教学质量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1.1校园田径场地设施配备状况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就所抽样的15所中学而言,仅有20%的初中配备了标准的田径场,超过一半的初级中学所配备的田径场在场地面积和基础设施的配置上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仍有7%的中学完全没有田径场,而所抽样的15所小学所面临的情况则更为严峻,没有田径场的学校比例达到了13%。而场地之外的其他基础设施则更为匮乏,如跳高架和跨栏架,仅在2所市级中学中得以配备,平均到所抽样的30所学校中,每个学校的数量还不到一个。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的田径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并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远不能满足老师和学生基本教学活动的需要。

1.2中小学生对田径课的整体态度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课堂中的主导者逐步由教师转为学生,后者的意见开始得到充分重视,并对课堂氛围和最终的教学效果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为此,有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其对体育课程的态度及看法加以了解。由抽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对田径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仅占总数的42%,而明确表示出不喜欢田径课程的学生却达到58%,这与中小学生对课外活动的高度热爱并不相符。经过对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得知该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教材的难度普遍高于中小学生的原有基础和身体素质,容易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畏惧心理;二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陈旧,使得大多数课堂都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1.3各级领导对田径课程的重视程度分析

学校领导作为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和对下级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的直接下达者,对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效果的优劣都具有重要影响。在30所样本学校中,仅有20%的校领导正确认识到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而大多数的学校领导仍在对文化课程给予高度重视的同时对体育课程持有习惯性忽略的态度,此种看法对不仅不利于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不利于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当前中小学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的限制性因素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田径教学质量提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着来自各方的阻力,需要对这些阻力进行深入分析,以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2.1田径场地设施配备不足,体育器材缺乏

从定义上看,中小学田径场地设施主要是指为了满足体育教学及其他校内体育活动的需要,而在各中小学校内建造的田径场地及其辅助性设施,对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田径体育设施的配备严重不足,体育器材也较为缺乏。这种情况在我国长期存在,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不符,反映了我国体育课程教学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两大原因:(1)地方政府与学校领导对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偏少,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领导对体育课程的重要程度并没有正确认识,仍然存在着对文化课过于偏重的现象,进而导致对体育设施拨款不足。(2)由于城乡教学质量差距的悬殊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大量增加,导致城乡学校学生总数不均衡的现象日益加剧,城镇中学,尤其是公立城镇中学不断扩招,人满为患,而学校原有的体育场地及器材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与此同时,乡村学校由于生源的减少,各方面的开支大幅缩减,加之乡村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忽视较为严重,使得乡村学校的体育设施更为匮乏。此外,由于缺乏定期的维修和保养,现有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正逐年降低,更是增加了各中小学对田径教学质量进行提升的难度。

2.2田径课程内容单一,趣味性较弱

通过对所选的30所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我们发现当前各地中学进行体育教学所使用的教材都比较统一且教材更新较慢,体育教材对田径课程内容的参考性不大,这使得体育教学的效果有了更强的人为性,教师的素质及学校的宏观环境对教学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体育成绩作为学生中考成绩的组成部分被纳入考评体系,该项措施的原意是为了提高各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特别是田径课程的重视程度,然而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大多数学校均将短跑、中长跑及立定跳远等中考考查项目作为重点授课对象,而对于接力跑、跨栏跑等趣味性较高而可考性较小的科目则较少涉及。这种课程内容上的不均衡化和不合理偏向,使得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化,减弱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对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均产生了不利影响。

2.3考评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动态的考核标准

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是激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的考评制度并不统一,得到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在我们所调查的学校,大多数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以学生运动成绩为依据的单一化考核标准,这种标准仅仅依据学生的期末成绩来作为评价依据,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和取得的阶段性进步,未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进行正确评价。此外,这种评价方式将教师置于评价的主体地位,而对于其教学效果则没有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容易将教师排除在评价体系之外,无法对其产生激励作用。

3 提升中小学田径教学质量的若干对策

3.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进体育场地设施

完备的田径场地及器材是提高田径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条件,针对我国目前体育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的现状,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善。(1)应当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进行知识普及,提高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而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应提倡要求相关领导进入学校进行考察,了解其所属中小学、特别是乡镇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现状,在保证整体教学经费到位的基础上对农村地区予以适当照顾。(2)校方应当培养学生对体育器材的爱护意识,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建立可操作性较强的奖惩机制,提高已有资源设备的利用率。(3)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通过引进多媒体设备、与校外社区进行联络等手段,增加其可用体育设备的数量,因地制宜满足教学需要。

3.2充实田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处于单纯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而课堂的主导权归教师所有,由于教师对学生了解程度的有限性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使得教学内容较为死板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为此,教师应努力了解学生需求,实现教学方法由传统的体育技能传授向互助性练习等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方法的转变,实现教学手段由单纯的示范性教学向依托于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的灵活教学手段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而发挥田径运动的真正价值。

3.3建立完备高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田径教学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必须对现有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考评体育加以完善。首先,应确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统一的科学评价理念,并在此理念指导下推行具体的评价标准;其次,应改进评价内容,将单纯地依靠最终成绩评价改为基于学生个体条件的综合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综合分析,来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最后,还应丰富考核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进行合理有序地自评和互评,并将学生评价结果纳入最终的考评标准,从而实现学生积极性和评价科学性的双重提高,最终实现推进我国中小学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

[ 1 ] 杜长亮.辽宁省普通中学田径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 2 ] 孙小平.新乡市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 D ].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 3 ] 郭震.广西城市初级中学田径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2015-09-02

陈强(1986 ~),本科。研究方向:田径教学。

猜你喜欢

田径场体育设施田径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比亚迪集团扶贫
设计跑道
计数:田径小能手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介绍要有序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奥运相关阅读